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33|回复: 7

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6 12: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之路备受社会关注。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就此话题专访了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宗锦耀司长。

  “干旱地区使用机械进行保护性耕作,可提高粮食产量14%”

  《中国经济周刊》: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有何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宗锦耀: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农村深耕深松、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精量播种、设施农业、高效收获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只有以农业机械为载体,通过机械的动力、精确度和速度才能达到。农业生产中的抢收抢种、抗旱排涝、大规模的病虫害防治等,更是需要依靠机械化作业。

  使用农机作业,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并且节种、节水、节肥、节药、节省人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例如水稻机插秧效率是人工插秧的20倍,亩均降低成本30元、增产50斤以上,且抗病虫害、抗倒伏性好。机械施肥、高性能植保机械喷药分别可节省40%的化肥、35%的农药。干旱地区使用机械进行保护性耕作,平均增加土壤蓄水量17%,提高粮食产量14%。例如武汉的如意集团使用高效鲜豆类收获机收获毛豆,效率为每小时10亩,相当于40个劳动力一天12小时工作的采摘量,每亩采摘成本15元,相当于人工成本的1/10,解决了出口新鲜毛豆采摘时间紧迫(注:必须在上午9点前采摘完毕、2小时内入库加工)、用工荒等问题。

  《中国经济周刊》:我国农业机械化目前的现状如何?

  宗锦耀: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农机制造大国。其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农机工业体系基本形成,农机工业科研、生产、开发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第二是主要总量指标已经位于世界前列。据2007年统计,我国农机制造企业总共约有8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大于500万元)1849家,能生产14大类、95小类、约3000多个农业机械品种,除特大型、尖端技术产品之外,我国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农业机械已经基本自给,为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国经济周刊》: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有哪些特色?

  宗锦耀:美国、欧洲、日本等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国家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分别采取的是大规模机械化路线、中等规模集约机械化路线、小规模精细机械化路线。但他们的共同点有三个:一是走资金和技术密集的路子,机具技术含量高、价值大;二是农机一般只是作为替代人畜力作业的手段;三是农户的投入能力较强,购买农机主要是农户自有自用,为自家农业生产服务。对于我国来说,农村人口多、地块小,农民收入低、自我积累能力很弱,每家每户买农机,既买不起也不经济。

  在中国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解决好农业机械大规模作业与亿万小规模农户生产的矛盾。我国农机不仅要作为替代人畜力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手段,而且要作为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工具,这样的基本国情和生产状况决定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农机跨区作业是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农民的又一伟大创造”

  《中国经济周刊》:改革开放以后,农机跨区作业在我国北方地区兴起,这是否是我国农机化发展的一个方向。

  宗锦耀:农机跨区作业是继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之后,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农民的又一个伟大创造。农机跨区作业是在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进行有效地对接,在生产方式上实现了规模化经营,解决了“有机户有机没活干、无机户有活没机干”的矛盾,使高投入的大中型农业机械在分散经营的一家一户的土地上实现了高产出,开辟了我国小规模农业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的现实途径,减少了机具的重复购置。近年来,各地积极发展以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初步探索并形成了一条以“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化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中国经济周刊》:我国农业机械化还存在那些问题?

  宗锦耀:纵观各国农业现代化历程,尽管各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途径,但共同点都要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还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我国农机总动力持续增长,但装备结构还不够合理,“三多三少”(动力机械较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具较多、大中型机具少;低档次机具较多、高性能机具少)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二是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基础依然比较薄弱,税收、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还不够完善;第三、农机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农机鉴定、推广、监理、维修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第四、我国农机生产企业总数近万家,但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农机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不稳定,有效供给不足,还不能满足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钢材、柴油价格涨幅较大,致使农机制造和农机作业成本显著增加,也影响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中国经济周刊》:我国农业机械化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宗锦耀:未来10-20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将处于中级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将呈现出五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预计2020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65%,2025年左右将达到70%,即预期在本世纪20年代中期可以完成农业机械化中级阶段的发展任务,进入高级发展阶段。二是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农机产品的先进性、可靠性、适应性、安全性进一步增强,农机具配套比进一步提高,逐步向高质量、高科技、高性能、低能耗、低排放和多功能的方向发展。三是发展领域不断拓宽。机械化生产由粮食作物向经济、饲料作物拓展,由耕种收环节机械化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机械化延伸,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进军。四是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各级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财政力度将进一步增大,税费优惠措施进一步完善,技术推广等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在政府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引导下,农机跨区作业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机销售、作业、维修三大市场不断完善,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加快。五是农机农艺不断协调。初级阶段农业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模式,导致种植制度千差万别。进入中级阶段,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高性能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将引领农艺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推动农机农艺相互配合、相互适应、共同促进和协调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9 19: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常听说美国的联合收割机规格大,欧洲某某拖拉机先进多少/价格高昂,但是国内的农业机械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就如日本根据国情造好汽车,结果在欧美也热销。不能一味模仿和舶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9 20: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江边鸟 的帖子

农业是立国之本,农村机械是潜力巨大的市场,什么机械只要打开农村市场,就一定前途无量,尤其是在我国,毕竟有8亿人的市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9 21: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应该发展农业呀.!!!简单的道理就是人都在吃饭~~~~~~中国又是人口大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9 21: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农业有自己的特点。
目前,大多数地方,还是分田到户的状况。平均下来,每家每户没有10亩地。
所以大型机械不一定适用,小型机械需要多功能化。

其实,农业没有规模,不亏本就算好的,更不用说让农民买机械了。

这个是体制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8 14: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不由一个领头人,把田地集中起来向银行贷款买农机。可以借鉴竹山县的做法。向农民购买田地,然后以此为抵押向银行贷款买农机,出卖田地的农民仍然可以耕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9 00: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学校有学农业机械的(在国内比较好的),为了找工作不得不把农业两个字藏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5 11: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农业地区的地形条件都不一样,甚至相差非常的大。如东北和华北大平原,适用大型的机械;华南、中南、西南地区则是丘陵和山地为主,所以精细化的机械要占主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11-28 21:13 , Processed in 0.051797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