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机械社区 返回首页

otyurak的个人空间 http://www.cmiw.cn/?36156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为什么美国高工资低物价,而中国低工资高物价?

已有 1043 次阅读2010-2-9 08:56

   元旦前后,央视新闻几乎连篇累牍地引用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经济的高度赞扬,西方媒体竞相用各种方式盛赞中国经济给西方国家带来的巨大影响。中国改革开放的 确给西方国家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0多年前西方国家是高工资高物价,中国则是低工资低物价。中国改革开放造成的巨大奇迹之一,就是形成了西方国家高工 资低物价,而中国则是低工资高物价的新的经济现象。
   由于把中国的低工资和高物价结合在一起,把美国的高工资和低物价结合在一起,这就使中美两国实际收入之间的差距,要远远高于货币收入之间的差 距。1980年美国人均收入是1.02万美元,中国是190美元,相差约54倍。由于中国是低工资低物价,所以在收入相差54倍的情况下,中国工人也如同 美国工人一样,独自一人就能够养活一家子四、五口人。2008年美国人均收入3.76 万美元,中国是1100美元,相差34倍,货币收入差距缩短了三分之一还多。可是,在实际生活中,美国工人仍然能够独自一人养活一家子四、五口人,而中国 工人夫妻俩一起没日没夜地干,养活一个孩子都困难,还时常还需要爷爷奶奶来接济。为什么中美两国工人货币工资之间的差距在缩小,而中国工人供养家庭的能力 在下降?甚至下降到了夫妻二人做工养活一个孩子都困难的状况,这种状况不仅在中国,即使在世界工业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罕见现象。就是因为把西方发达 国家原有的高物价搬到了中国,与中国低工资甚至是超低工作结合在了一起。从而使中国工人养活家庭的能力下降到了人类历史上最低水平。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现实呢,答案十分简单:中国财政。无论是美国的低物价,就是中国的高物价,都首先,就美国低物价来说。中国财政补贴一是通过出口退税的方式按商品发放;二是通过亏损补贴的方式对企业发放。其次,就中国高物价来说,则是中 国实行高额税收和通货膨胀的结果。中国税收占消费品价格的比重竟然高达64%,而商品本身的比重只有36%,中国老百姓每购买100元的商品中就包含有 64元的税收,超过商品本身近1.8倍。如此惊人的高额税收加到商品价格里面,自然会造成物价高高在上。如果灾难到此为止也就罢了,可是对于中国老百姓来 讲,灾难还远远没有结束,中国老百姓同时还要承担因出口商品造成的巨大通货膨胀的损失。中国每出口1美元商品,国内就要按照汇率比大约1比7来增发7元人 民币来平衡,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大约2.3万亿美元,国内由此增发的人民币超过16万亿元,相当于2008年3.4万亿市场货币流通量(M0)的近5倍,这 些由出口结汇投放的巨额货币,全部以通货膨胀的方式转嫁到了老百姓头上,造成老百姓手中货币的大幅度贬值,物价自然会相应大幅度上涨。
   在此我们看到了一个让中国老百姓欲哭无泪的荒谬现象:中国出口商品越多,赚取外汇越多,老百姓就越倒霉。如果中国不出口商品,而是用于国内百姓 生活,既能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不会发生对外财政补贴;或者退一步来说,如果中国出口商品白白送给外国,不收取美元,国内也就不会增发人民币,货币也不 会贬值,中国老百姓的损失也会小一些。可现在却是,生产的商品出口到了国外,由出口商品换取的美元也借给了国外,而把由此增发的人民币留在了国内市场上, 变成了没有任何商品做基础的“纯粹废纸”。由于这些增发的“纯粹废纸”与现有货币一样流通,必然会造成现有货币大幅贬值和物价大幅上涨。结果就是中国老百 姓不仅损失掉了出口商品那部分财富,连手里的货币财富都在遭受贬值损失。反观美国情况恰恰与中国相反,美国市场上的货币流向了中国,中国的商品流入了美国 市场,由于市场上货币减少商品增加,必然导致物价下降,美国老百姓手里的钱便能购买更多商品。再加上流向中国的美元又通过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回流到了 美国财政部,美国财政部可以用中国的这些钱来增加公**品的供给,能够进一步起到降低物价的作用,提高美国老百姓货币的购买力。如果是站在中美两国老百姓 的立场上—— 而不是站在国家立场上——看待这个问题将更加清楚,中国老百姓生产的商品,被美国老百姓用美元买走了,美元被中国**拿走了;美国老百姓得到了商品,中 国**得到了美元,而中国老百姓唯一得到的,就是手里现有货币的贬值。结果就是,美国给中国印发纸币,中国给老百姓印发纸币;美国用这些纸币为美国老百姓 换来了所需要的各种商品,中国则相反,用这些纸币从中国老百姓手里换走了所生产的各种商品。而形成这个财富魔方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货币增发和商品增加之 间的分离:新增加的商品流向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新增发的货币却留在了中国市场上,不断稀释着老百姓手里货币的购买力。
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大头小成 2010-2-15 20:17
很好的文章!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11-23 15:36 , Processed in 0.03318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