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机械社区 返回首页

的个人空间 http://www.cmiw.cn/?0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被国人误传了数千年的几句话

已有 2509 次阅读2008-4-7 11:43 |个人分类:精彩转贴

在崇尚权威的文化氛围中,名人、名言所占据的历史、文化、教育、学术地位是很重要的。许多名家说的话,往往被民众当成指导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不二准则。但在流传了几千年的名言中,有一些话是被人按其所需而断章取义,或刻意地曲解,完全背离了话语者本身的意旨与初衷,迷惑了天下万千受众。

 

.以德抱怨。

出自《论语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以德抱怨”,是人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子教我们,当别人欺负你时,你就要忍,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

——试想,这是多么博爱的情操啊!就如同《圣经》里的“如果有人打你的左脸,你就把右脸也给他。

但事实上,人们根本就曲解了孔子的原意。

实际上,在孔子这句“以德抱怨”不是单句,子曰全文为:“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原来,人们都被断章取义的人给忽悠了几千年!

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老师,别人打我了,但我不回手。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

孔子说:“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当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就应当以德来回报别人。但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坚决地反击他!报德的对象只能是德而不是怨。

看!就因为被别有用心的人故意省略了后面的几句话,严正的一句话就被扭曲成无数汉奸、卖国贼至今还在理直气壮地产生的理由。

孔子的这句话为什么会被人有意地曲解呢?其根源还是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封建统治者的心思,无外乎就是要信仰孔子的万千民众成为“以德抱怨”的顺民,只有“以德抱怨”了,才会服服帖帖、老老实实地服从他们的剥削和压迫——皇帝残暴,人们要“以德抱怨”;地主剥削,人们要“以德抱怨”;八国联军都打到北京了,人们要“以德抱怨”;日寇在中国烧杀抢掠奸淫,人们要“以德抱怨”,要“量中华之物力,结大国之欢心”;如今,西方强国的文化、宗教、饮食、毒品、性病将中国大地侵染得一塌糊涂,还是要“以德抱怨”……

试想,如果孔子的原话没有被刻意地断章取义,而是原意“德来德往,仁来仁去,以眼还眼,以牙还牙”——那么,历史上的中国,会给世界留下一个任人鱼肉的印象吗?

《论语 宪问》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出自《论语·秦伯》:“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什么意思呢?那是说,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这句话在现在看来,绝对是封建统治者几千年来一直在玩弄的愚民权术,小老百姓嘛,让他们知道那么多干什么?最好都是昏昏噩噩,只知道照着统治者的意愿去庸庸碌碌一辈子。

单独看这句训诫,不可谓不恶毒!它被千百年来中国的大小封建统治者奉为至宝,抹杀了多少真理,压抑了多少人民的创造力!

问题是,这样的一条愚民之术,真是孔子这位致力于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吗?

在春秋时期,人们撰写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要研读那时侯的文章,便要再经过一个“句断”的过程,即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适当地方加句理和停顿,既标点,这样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顺而连贯的话。

孔子的文章为什么被后人引用得非常多呢?其一,是孔子本身的名望使然,其二,是因为他的语录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一来,后来的人无论是谁,抱着什么目的,都可以从孔子的话中断章取义地引用其中的相关部分,再加以自己个人倾向的理解和句断,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在前边一直在讨论着诗、礼、乐这三种文化的教育问题,怎么后边一下子就变成去教帝王权术的训诫了呢?这就是后人别有用心地断章取义,刻意在句子的中间用一个不恰当的“句断”,使这句话产生了歧义的缘故。

仔细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就让他们自己去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文化——看,这才是“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孔子的本意。

好好的一句话,硬是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刻意地坳成了孔子要愚弄人民,要阻挠人民知书达理寻求知识的愚民之术。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多恶毒的训诫啊!它象一条张开血盆大口的大蛇,狠狠地缠在中华民族的身上,泯灭了多少先进的思维火花,束缚了多少应有所作为的苗子。

故意曲解这句话的封建统治者固然可恨,但反过来仔细思索,人们怎么就不去判断一下:一个伟大的教育家,用一生置身于教化天下民众的孔子,又怎么会说出“民不可使知之”的蠢话来?

更可悲的是,人们竟然就这样相信了几千年,膜拜了几千年——该伤心的,是孔子呢?还是我们?

《论语·秦伯》原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无毒不丈夫。

出自谚语联对:“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话,绝对是国人以讹传讹的名言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算是一个小学生,也能轻易看出这其中的不妥之处。

首先,这“无毒不丈夫”,就跟人们所认知的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大大背离了!大丈夫,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人,怎么会将这种恶毒阴损、暗箭伤人的行为前缀放在前边来形容大丈夫?

原来,这句来自民间的谚语,本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这本来是一句哲理深刻、名言至理的绝好句子,充分运用了对仗、排比手法,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气量狭小的人,不是真君子;度量不大的人,不算大丈夫——一个胸怀坦荡的君子、丈夫形象就跃然面前。可惜,出自劳动人民口耳相传的一句话,到了封建统治者及其那些所谓的学高八斗的“君子”嘴里,就完全变了味儿。

为什么呢?这要从古时候文人的习学说起。在这副对联式谚语里,“度”为仄韵字,为孤平,念着别扭,很容易被读为平韵字“毒”,这在古代的音韵学派中称为“合韵声变”。

肯定是:那些对音韵美感要求甚高的家伙,在某一天吃饱了没事儿干,便发挥其专长,自做主张,把原句改为“无毒不丈夫”。于是,至理名言终于变成了典型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例句,成为迂腐文人笔下的又一个牺牲品。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原联中“君子”对“丈夫”、“无度”对“量小”、“非”对“不”,本来就是对仗工整,排比流畅,极其完美的句子,根本就没有必要再去进行音韵修订。可惜,经过千百年来的以讹传讹,竟成了“无毒不丈夫”这句以无耻为荣,而且成天被人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如此,道德没了标准,“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成为古往今来所有的贪官污吏、地痞流氓、强盗土匪们不择手段以践其的的最佳理由。

民间谚语联对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出自《论语·阳货》:“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如今男女平等,孔子的这一句话成了女权精英批判者们群起而攻之的绝好靶子——这就是你们中国男人歧视咱女性的最初起源,孔子这老混蛋啊!害我们女性被压迫了几千年啊!

其实,各位姑奶奶们,你们把这千载恶罪推到孔子身上,却是大大地冤枉了他了。

孔子,是一位受《诗经》影响很深的学者,他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认为《诗经》是一部极其伟大的著作。在《诗经》这部著作里,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歌颂了华夏女子的活泼美丽,大方善良,讴歌了男女平等的浪漫爱情氛围。事实上,直到春秋晚期,社会上男女之间是相当平等的,孔子本人更是曾反复多次以《诗经》里的“妻子好合,如鼓瑟琴”来表达自己对婚姻、女子的平等观。所以,要说孔子会歧视妇女,不仅和孔子一贯的思想不符,更与当时社会整个大环境相悖。

那么,孔子当初是在一种什么样环境下说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的?这话又是对谁说的呢?

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到了孔子的卫国之行:“孔子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

这段历史记载是说:孔子受卫国国君卫灵公的邀请,来到卫国访问一个多月。但在卫国期间,孔子最终发现自己被卫灵公涮了,人家根本就是拿孔子的身份来炫耀和抬高自己而已,并不是真正支持他来卫国教化民众,尤其卫灵公的夫人,为了抬高自己的身望,公开炫耀,连个宠爱的太监也要上车,将孔子从主座挤到后座上,贬低了孔子。

孔子感到极其郁闷:你卫灵公到底是喜欢德才多些,还是喜欢女色多些?在你心里我和你老婆哪个重要?于是孔子愤怒,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去者!”当即收拾行李就离开了卫国。

离开卫国之后,心情平复了,想起卫灵公夫人那种仗着得宠,骄横跋扈,乱政扰民的事儿,孔子与子贡在谈论“恶”这一话题时发出了感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你看,知道了人生经历,孔子这话就专有所指了。孔子所指责的那种“被养”的“女子与小人”,到底是谁在“养”他们?唯有昏君啊!

再看看孔子的卫国之行,一切都明白了,他的话根本不是所有的女子,而是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就是那些“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权贵女臣。

“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是说作为一个君主,如果对后堂的那些三宫、六院、七十二嫔的女人们和拍马小人太亲近了,她们就会得意忘形,忘了自己的身份,开始滥用身份和权力胡做非为;而若是疏远她们吧,她们又要埋怨,总之是非常麻烦。

孔子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孔子之前,妲己误国,烽火戏诸侯;孔子之后,宦官当道,后戚乱朝政;颠三倒四的历史屡屡上演,不可枚数。

那么,是谁误传了这句话,让可爱的女性同胞被压迫了几千年之久呢?西汉时期有一位大儒董仲舒,大力主张三纲五常,其中就有“夫为妻纲”。就是这个董仲舒,借孔子的这句话断章取义,给广大的中华妇女头上戴上了千年的枷锁。董仲舒在《基义》一书里所提出的三纲:“君臣父子夫妻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他的这些论调,完全是为讨好历任统治者的马屁之作。“君为臣纲”为历代皇帝所接受,渐渐形成了封建统治的一套准则;而“夫为妻纲”,则为历代封建男权所推崇。

大家想想,诸位女子在待字阁中时,都是可人的窈窕淑女,本来就与男子身份平等。嫁了人,就得时刻提心吊胆地按着老公的这个“纲” 过日子——这三纲五常,束缚了中国多少年,害了多少代人啊!

摆脱和抛弃具体的历史事件,掘文所用,与断章取义无两。真正的罪魁祸首,是程朱理学的鼻祖董仲舒。

《论语·阳货》原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年四十而见恶矣,其终也已。”

 

 

 

.善为士者,不武。

出自《老子·道德经》:“善为士者,不武。

善为士者,不武。”听起来像是在劝告人们:要如同周礼之下的善大夫,以德感人,以仁教人,不要动不动就使用武力,动武是无能的表现,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由此,就成为封建统治者驾御臣子和百姓的有力工具:有什么矛盾、冲突、问题,拿出来大家商量,和平解决。若要动武、造反,那就非是士者所为。如此,所有的反抗就都是无理的,因此,镇压就是合乎情理的了。

其实,这样理解一代哲人的话,纯粹就是断章取义。

老子李耳在《道德经》第六十八章中是这样讲的:“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善于管理和处置政务者,从不用急言呵斥。善于战斗的勇士,不会不理智地发怒。对于善于战胜对手的人,应少与他往来。而那些动不动就指使别人的人,都是无能之辈!老子接着又说:记住这个道理,就不会在社会生活中去做无谓之争,合情合理地使用人类自身的力量,顺其自然地完成历史使命。如果断章取义,将老子的原话变成一昧求全责备的政治举措,那就更加谬差万里了。

如今,我们讲求中华民族之间的和平与稳定,却绝非没有原则,动昃就大谈“和平解决”,回避战争举措,那是所有卖国贼的嘴脸。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战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伴生形态,一定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和平,其实质就是战争的弹簧!区域性的和平越是持久,积蓄的战争势能就越强。寻求人类的永久和平,那只是善良的人们的一种信念和向往。

首先,无可回避的就是台湾问题,这是必须要解决的祖国统一的原则性问题。台湾当局近年来耗费了一千四百亿美元多方购置军火,那显然不是买来给幼儿园的孩子们玩儿的,谁要是企盼像港、澳那样来和平解决台湾统一的问题,那纯粹是智障做的梦。

第二,就是台湾海峡琉球群岛、钓鱼岛等诸岛的主权问题,这也是必须要解决的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问题,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显然,鼓吹与豺狼进行和平谈判来讨论羊的归属之人,不论他是什么人,处于什么位置,都是卖国贼,古近中外,概莫能外!这是历史早已经多次证明过了的。

第三,西北、西南的边境问题一直就没有解决,中国还有上千公里的边境一直划不上国境线,而边境那边,大多是西方列强支持的敌对政府或不友好政权,这个问题要是能够和平解决,那早就解决了,何以等到现在?毛泽东为了维护国家主权,曾挥师直逼汉城,曾反击直捣新德里;邓小平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也曾毫不犹豫地挥兵直破谅山。难道,后来的接班人会脊椎骨缺钙吗?

第四,东土组织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在我国组织新疆独立运动,一直要分裂祖国,建立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在东欧和西方列强的支持下,近年来愈演愈烈,血案频频发生。上海会议组织确认了东土组织的非法性,却出击无力。

第五,达赖喇嘛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西藏独立活动,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一直在积极进行恢复政教合一的密宗黄教政权的活动,要将西藏剥离祖国。

最后,也是最严重的、危机最大的,就是南中国海的问题!蒙哥马利在《战争史》一书中这样说:自人类开始利用海洋几千年以来,历史上的最大教训,即是世人自我局限于大陆战略的束缚,其结局必然是彻底失败。他还在上海与毛泽东深入地讨论过这个严肃的问题。

我们的启蒙教科书上有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中国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资源丰富……”问题就出在:中国有着一万九千多公里的漫长海岸线,还有着三百二十万平方公里的海疆,其中分布着五千四百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这句至关重要的一段话到那里去了?海疆,难道不是国土吗?

中国,实际上只有不到23%的土地能进行农业种植,我们的祖国,在以全球不到7%的可耕地,养活着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而如今,如此负荷着十六亿人口的贫瘠土地,还在以每年二十万公顷的速度被各类城市建设所彻底毁灭。十八亿亩基本农田的保护,已经是一句空话!

我手中有一册日本富冈县第二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第一课是“我的祖国”,开篇就谈:“日本,祖国。国土狭小,人口众多,资源极度匮乏……日本的工业和生活燃料主要来自邻邦中国,如果没有中国的煤炭,全日本的能源储备只能用不到一个星期……”如今,日本拼命地从中东地区进口原油,拼命地从中国进口煤炭。他们将原油、煤炭都压制密封在一个个1000立方米的聚丙乙烯容器中,然后深沉入海,作为能源储备起来。

可以告诉大家,日本以区区四亿元投资在中国大陆修建的大秦铁路,从山西大同一直延伸到秦皇岛,每天不断地以多达二十七列次的火车向秦皇岛海港运送煤炭,然后装船泊往日本,每列重载火车长达六十节,每节车厢载煤六十吨,至今已经连续不断地运载了十四年。大家算一算,有多少吨煤炭被运到军国主义日本了?是谁,如此无耻地向日本出口煤炭?无怪乎日本政要喜孜孜地说:在日满时代没得到的,如今顺利地得到了,超乎想象!

对比一下启蒙教育中的危患意识灌输,中国人能从中发现一些什么吗?

《老子·道德经》原句:“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出自《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的这句话实在是学习励志的不二铭言,“生也有涯,知也无涯”,多么崇高的目标啊,比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要深刻多了。古往今来,不知道多少学子在这句话的激励下,囊萤为烛,凿壁偷光,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奋发图强,追求上进……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那些永远也读不完的书。

但真相说出来,却会让人哭笑不得。

庄子的原话其实是这样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即说:我庄子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面对的知识是无限的,要我以本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种永远看不到尽头的知识,你当我是傻瓜吗?那样会搞死自己的耶!

庄子,是一个追崇顺其自然,清净无为的洒脱人物。他认为:人吃饭,饱肚了就行,没必要追求奢华;人穿衣,别冻着就行,不需与别人攀比。学问也是如此,够用了就行,学以致用,知识学来就是为了用;一个人再勤奋,难道还能学完世间所有的学问吗?既然不能都用到,那么把自己整个生命都拿来学干啥呢?时间都被你拿来学习了,还怎么有时间把学到的东西拿来用呢?这不就跟吃饭是为了炫耀,穿衣是为了攀比的人一样,完全本末倒置了吗?

所以,庄子在《养生主》一书中说出如此的一段话,是为了给后世陷入怪圈的书呆子们敲个警钟:你们这样通学、盲学、乱学、苦学——对生命无益,只会搞死自己!

可叹的是,就是这么一位崇尚自然的思想家,他那一句劝解读书人适可而止、循序渐进、学以致用的话,却被许多人当成了激励年轻人拼命读书的名言来仰供,如此,科举变成了高考,八股改成了应试,于是——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一年比一年多,可基本素质却一年比一年低下!

反正,我单位里数百的高中、中专、大专毕业的职工,工资可高到8600元,而那十几位博士,凑合着拿2400元吧,硕士们更可怜,只有1800元,生存将够——何素质何待遇,提不起来,就尽量平放,挂着别乱事,就行了。

《庄子·养生主》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相濡以沫。

出自《庄子·大宗师》:“相濡以沫。”

再来看另外一条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句:“相濡以沫”。这句话其实大有来头。

在《大宗师》一篇中,庄子给人们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有一天,一眼泉水干了,两条小鱼被困在了一个小水洼里。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彼此从嘴中吐出泡泡,用自己的湿气来湿润对方的身体,互相扶持,互相依赖。但,与其在死亡边缘才这样互相扶持,还不如大家找到一条水路,开开心心地回到广阔的江河湖海,回到各自的天地,彼此相忘,自由自在。

“相濡以沫”——多美、多理想的情景!虽然这并不是爱情最理想的状态,但这句话支撑了多少性格各异,却本没有多少感情基础的夫妻一直走到了今天,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板凳天天坐,嫁根扁担抗着走。虽然在一起不是很快乐,但这不就是相濡以沫吗?

只是没曾想,也不知道,既然需要相濡以沫才能支撑,为什么却不干脆洒脱地放手,把自己、也把对方放开,去找寻各自的幸福,去找寻各自的江湖呢?

除了一句相濡以沫,原来后边还有可以相忘于江湖的劝籍——这句话的真正意思,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庄子·大宗师》原句:“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出自《老子·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大半的愤青都会告诉你,这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残暴不仁,把万物都当成低贱的猪狗来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圣人们也没两样,还不是把我们老百姓也当成猪狗不如的东西!”——标准的对社会不满。

这句话在各种愤青的文章中,在当前博客们的文章里随处可见,主角通常是弱小无助,饱受压迫和不公,于是有一天突然醒悟,大喊一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立时或悟道飞升,从一个人人可以欺负的弱者变成一方霸主,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基本上,这类人的思维都可以总结为一种抑郁太久的被压迫感大爆发,好象连老天都欠了他们似的,却又没胆子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不敢扯面旗子大叫“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最后,只好喊一喊这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以表达一种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憋屈。

在这里,很有必要提醒,这句话用在反映社会状况上,其实用错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根本就不是从字面上理解的,说天地残暴不仁,把世间万物都看成猪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猪狗;也不是所谓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们,把百姓看得低微卑贱。

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天地从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从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

在这句话的原意中,根本就没有压迫与歧视,恰恰相反,它说的是一个公平的道理:我们所有的人、所有的众生,在天地的眼中,都是平等的。

为什么现在你啃着干面包、泡着方便面,而别人却吃着生猛海鲜大餐?为什么你用汗湿的手紧捏那几张大钞,而别人却数钱数得手指头抽筋?

说实话,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没有经历过无政府主义的阶段,那基本上就可以被认定为没有青春历程。但怨天尤人一丁点作用都没有。社会就是不公平,公平了就没有社会。如果你觉得社会对你不公平,那么,你只有两条路走:第一,自己努力去改变这一切;第二,自己努力去适应这一切。

在大叫“不公平”之前,为什么不想想你是否和他流过一样的汗水?如果想不通,那就别想了,去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稍微扭转一下这样的不公。空口大叫着不公平,大喊着没天理,大嚷着要天上掉个馅饼,来补偿你的委屈、你的遗憾、你正损失的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年华,有用吗?

即便真的从天上掉个馅饼下来,可能恰恰被你接到?如果接到了,一准儿砸死你!

《老子·道德经》原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4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憨老马 2008-4-8 06:58
最近也有报纸文章谈到这些问题,看看也对。 不过有时想落,既然长时间人们都这么认为的话,应该也有它对的地方。 比方说:以德报怨吧,在一定的程度内,也无可厚非。如果不这样的话,都以牙还牙的话,那怨怨相报何时了呢! 纯属个人愚见。
回复 jin414760385 2008-12-16 23:29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值得探究的话题。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12-23 23:24 , Processed in 0.02639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