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子61961 发表于 2019-5-12 15:36:03

在日本做机械设计的感受40:电梯按键的故事

在日本做机械设计的感受40:电梯按键的故事

今天想要写的是,进入电梯后,关于按键顺序的思考。
比如,进入电梯后,需要按关门键和目标楼层键。
那么哪个先哪个后呢,

这里一种推荐的做法是,先按楼层键,后按关门键。
原因是,如果在三楼进电梯,想要向下去一楼,
如果先按关门键,那么有可能五楼有人按了按钮,电梯就向着五楼去了。
所以建议先按楼层键,然后再按关门键,那么电梯一定会向一楼而去。
五楼有人按按钮,是一个小概率失败的事件,
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避免失败,所以推荐先按楼层键。

事实上,以前在留学打工的时候,我曾经遇到过一次这样的事情,
我推着大大的手推车,里面装了很多垃圾袋,进了电梯我需要去地下一楼,
我先按了关门键,结果,还没等我按地下一楼的楼层键,电梯就向上走了,
到了顶楼,电梯门打开了,外面有人想进来。
但是电梯里面太满,外面的人也不方便进来,互相都麻烦。
从那以后,我一般都是先按楼层键,然后再关门。至少有手推车的时候是这样。

然后是,有一次我和一个中国留学生一起乘电梯,
我向他说起这件事,说先按楼层键好一些。
他说,这个无所谓,哪个都可以。

这里面有若干个思维方式的问题,想在这里陈述一下。
首先说操作方式:
A方式,先按关门,后按楼层,有小概率失败的可能性。
B方式,先按楼层,后按关门,不会失败,稍微多花一点点时间。


然后是,下面列举出几点,是关于这件事情思维方式的讨论。

1.对于我来说,我知道在理论上A方式有失败的概率,但是还是去做。

这是一种不够理想的思维倾向,
但是其实还是有人有这样的思维习惯。
电梯其实只是个小事情,其他的事情,也有类似的情况,

比如,去访问客户的时候,因为某一份图纸给客户发过,所以推测不必带去;
开车准备变换车道的时候,先打转向灯,然后再看旁边有没有车;
交书面材料的时候,想着估计原件会返回来,所以没有复印留底;
仓库人员上午要交货资料,自己猜测下午一点交也可以,结果人家下午有事休息了。
估计客户工厂里能有测量仪器百分表,结果到那里发现周日管仪表的人休息。
出去旅游,看天气是多云,所以不看天气预报,不带防晒霜,不带伞。
这些都是属于,知道有可能出问题,但是概率小,所以估计没事的心理。

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侥幸心理,但是这种说法不容易采取对策。
在日语里,把这叫做amayi,意思是乐观估计情况而导致失败,有着轻敌的意思,
然后就是,要去多考虑实际情况,而考虑对策来避免问题。
话说回来,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看到,
有的人,明知事情有可能会出问题,还是会去做。

这也许是人性的样子,或者是性格里的未成熟期间的样子。
有的人会很成熟,一开始就做事稳妥一些,
有的人会在开始的时候出一些小问题,这些情况是客观存在的,
作为个体来说,需要做的是去考虑,在出问题之后,下次怎么办,类似的事情怎么办。
有着这样的意识,才能够有所进步。

2.我知道A方式不够理想,B方式好一些,
但是还是先按照A去做事,直到遇到失败之后,才去改正。

就是说,虽然知道道理,但是只有遇到失败之后,才能去改正。
美国一位父亲在孩子的毕业典礼上致辞,说希望你能经历苦难,
就是说,有些事情,是经历过苦难与失败后才能知道怎么去做,
从这个角度来说,单纯“知道”道理,有时候是不够的,
早点遇到失败,也是必要的。
然后加上“失败后改正”的心理,才能将正确的道理带在身上。

电影里说过“听说过很多道理,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可以被想到的原因有几个,
一个是,自己在二十岁之前,在学校范围和家庭范围,积累的思维做事习惯不够好,
一个是,自己在二十岁之后,在自己接触开放社会防卫,吸收的有益改进不够多,
一个是,听到的道理只是泛泛而言,不够切身,不够详细具体,
一个是,对于一些人来说,有些道理是,经历失败之后才能带在身上。

所谓习惯,具体是什么,是面对一件事物时下面的细节,
耳闻目睹过多少相关事物,头脑里存储了多少相关事物;
头脑中考虑到的相关事物的深度,能够递进到哪些内容;
在各种做事的选择肢和话语选择和时机选择上是否正确,
然后是张口说话的表达语气,能否见过并使用合适语气;
然后是动手做事的程度,能否使用合适的方式并且恰当;


这些细节,二十岁之前是周围会给予你,二十岁之后是你从周围去吸收。
这些能不能做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至于这里的“二十岁”,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
如果纠结于这个数字,而对整个文章进行否定的话,那将不会是有益的结果。
你的着眼点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
这个数字可以是二十岁,也可以是十八岁,也可以是二十二岁,
其实,这个吸收也不是前后时期分开的。
一个是别人给与的时候自己能否吸收,
一个是自己能否让别人愿意给你,
这些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下一个问题是,经历过很多失败,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原因是,这个事情是分四步走的,“知道道理”“经历失败”“反思”“改进”,
做到这四步,才能把事情弄得好一些。

生来性格成熟的人,走到第一步“知道道理”就能把事情办好,
然后有些人,走到第二步“失败”就停住了,
然后是要有“反思”的意识,
有的人只能记住失败,有的人在考虑下一次怎么做。
以前在业务员的那篇文字里写过这一点。
在感到苦痛之余,要加一点心态去考虑下次怎么办。
然后,有的时候,自己的失败自己会看到,
有的时候,你做得不够好,对方也不一定告诉你。
所以要自己去“反思”,去观察对方的反映,才能知道是否失败了。

最后一步是“改进”,
有些事情,是只有AB两种选择肢的,
试过了正面,发现不行,试试反面,应该基本可以。
有些事情,是有ABCD。。。多种选择肢的,
试过了A发现不行,然后也许是B可以,也可能是没有想到的C方式才可以,
这时,如果没见过C,就想不到这一点。
所谓培训,就是把对方没有见到或者没有意识到的东西展示出来,这才是培训的意义。
一些问题,想到了ABCD几个方面,但是原因在于自己没想到的EFG,
如果不知道有一些特定的方式,就一直找不到解决方案,
所以,
一个是要开拓视野,自己去看到或听到某些方案,
一个是要广开门路,当别人有可能告诉自己时,别因为自己表现欠佳而失去机会。
然后,有些事情,是需要特定的时间去做事,
时机做得晚了,就不够理想,需要改进得不是方式而是时机,

如果能走到第四步,才能做到一些具体的改善,才能更好一些。

3.甲方乙方,甲方推荐了一个方式,乙方觉得没必要,然后怎么办。

一种做法时,乙方觉得没必要,就不去做,
另一种做法是,乙方觉得没太大必要,但是无所谓的事情,就按甲方说的去做。
这就是,对与不同意见的接纳。是一种配合,是一种附和。
这在团队合作里,是一个重要的意识。
对于“最初自己不同意”的事情,
能够去进行“同意”并协力去做,是一种需要的能力。

当然,这种做法也是有一个度,
如果对于任何意见都是不加选择地接纳,也是不可取的,
我们要做的,是把握一个平衡,一个合适的度,来使事情向好的地方发展。

4.听到不同意见之后,直接予以反驳,这是不好的习惯,

如果直接反驳,将会导致,之后听不到更多的建议。
所以如果不是什么大事儿,就先同意一下。

如果确实对方推荐的做法确实没啥大用,
那么可以用委婉的柔软的方式回应,
然后提出建议的一方也会明白这个建议不够好,
因为没有生硬的拒绝,所以下次还会将交流继续下去。

有时候遇到一些知识丰富的人,
他们不会一开始就竹筒倒豆的把干货全说出来,
而是先有一些简单的对话,得到回应之后,
从回应的态度来判断,是否有必要多说一些。
所以如果是无所谓的事儿,就没必要急于反驳,
即使是想反驳,也有柔软的反驳方式,可以选择,
把话题给托住,以后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不至于因为自己的因素而失去吸收的道路。

5.一个电梯也要考虑那么多,累不累。

事实上,需要养成一个思考的习惯,
日本人做事情,不只要考虑眼前的事情,还要考虑周边许多东西,
设计一个产品,画一张图纸,都要前前后后考虑许多东西,
甚至有的时候,考虑的东西有些多余,但是多考虑是有必要的,
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表现自己考虑得多,
而是为了把事情做好,减少失败,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如果一方面羡慕着国外的技术,一方面又对思考感到麻烦,
那将是一种叶公好龙的感觉。
不说赶英超美,就说升职加薪,
一方面心里想着升职加薪,一方面又对眼前的事物不愿意多思考,那也是不够理想的。
思考确实很累,但是把它想象成在跑步机上跑二十分钟,
用辛劳来换取一个好一点的结果,应该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吧。

6.最近在朋友圈看到了一句话
越是不思考的人,越不愿倾听别人说话。 村上春树 《1Q84》


以前在第四部里,写到过“心理架势”的概念,谈话的时候,每个人架出的姿势,是不一样的。
在听到别人说话的时候,
有些人是拿着锅铲,向外挡的,对于别人的话,十有八九都是去否定。
有的人是拿着便利贴,给别人贴条子去做评价,自己没有吸收的意识。
有的人是带着过滤器,只对自己想听的东西去听,对于新的东西都选择无视。
有的人是带着耳塞,对于别人的话,没有听取的意识,
有些人是拿着筷子,随时准备夹菜,对于别人的话,总能找到吸收的东西。
有的人是端着毛巾,把对方的话给托住,让对方说得舒服,可以说出更多。
有的人是拿着材料,把对方的话予以延长,提供相关信息,也可以听到更多信息,
每个人选择的姿势不同,得到的收获就是不同的。

上面摆出的这些姿势,如果总结一下,就是“态度”。
所以说“态度决定一切”。
但是“态度”一般是作为一个静态的名词来理解,
单纯看“态度”这个名词,想象不出那么多的动作。
所以这里说成是“架势”,是一个动作,
在听到别人的谈话,想到的是,自己要做出一个什么“动作”,
这个“动作”,会决定自己将会得到多少东西,带来多少提升。

感谢阅读。
以上。



万字难写 发表于 2019-5-12 16:16:08

盲目乐观确实很坑人呢
比如5.1回家,想要从老表的店里带些酒过来;心想反正店开在那里也不会跑,就没打电话联系,谁想到那一看,一家子旅游去了:(

shentu 发表于 2019-5-12 16:17:06

得仔细看。。。慢慢看,貌似不适合快速文化。

晓昀 发表于 2019-5-12 20:44:47

万字难写 发表于 2019-5-12 16:16
盲目乐观确实很坑人呢
比如5.1回家,想要从老表的店里带些酒过来;心想反正店开在那里也不会跑,就没打电 ...

跟进电梯按键一样,没有考虑好可能性!楼主用了很恰当和很形象的比喻!

韩寒11 发表于 2019-5-12 20:53:35

不同的人采用不通的对策,得到的结果也会大不相同

小理想 发表于 2019-5-13 08:10:44

楼主说的情况是,你进电梯的时候,电梯正好停在你那个楼层的时候吧。不然不会被召唤走

ywjianghu 发表于 2019-5-13 11:23:47

先按关门键,门正在合拢的这段时间足够按楼层键。
楼主的文章,显然不仅仅是为了找最合适的按键顺序。

小理想 发表于 2019-5-13 11:55:18

ywjianghu 发表于 2019-5-13 11:23
先按关门键,门正在合拢的这段时间足够按楼层键。
楼主的文章,显然不仅仅是为了找最合适的按键顺序。

本就是通过这个例子来讲哲理。 不过就你所说的,如果就在你先关电梯门的这1秒钟,楼上有人按了键呢?

ywjianghu 发表于 2019-5-13 12:09:02

小理想 发表于 2019-5-13 11:55
本就是通过这个例子来讲哲理。 不过就你所说的,如果就在你先关电梯门的这1秒钟,楼上有人按了键呢?

电梯的逻辑是这样设置的:门闭合后,等待小片段时间,查询有哪些键按下了。
他只从这个时间点上的所有按键得出结论,不管你之前是怎么按键的。

仟睿达水上乐园 发表于 2019-5-13 13:20:55

受教了,从业5年感觉都没正经入门,不过确实是有些错误不发生,在脑子里是一点都不会考虑问题的可能性;接受意见这个事情真是挠头,最近自己身上的事情是安装说设计不对,加工问题,设计的问题到底在哪并不理解,确实缺少实际经验,唉。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膨胀了,要质疑权威了,好尴尬,,觉得该读书了,哈哈哈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在日本做机械设计的感受40:电梯按键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