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目前的不足之处
我是一个80年代的后辈,虽说没有见识过什么大的场面,但工作了这么多年,也看到了中国制造的许多不足.现在就来说说我对此的感想吧一般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与生产都是保证技术、质量、信誉以及环保的,而看看我们中国,不用我多说,大家也都知道,中国制造业在这几个方面都不怎么达标。论技术,大部分都是抄袭别人先进的东西,而不是去抄出经典来,根本就没有一个设计人员应该有的设计理念。论质量,制造的东西看上去没有什么瑕疵,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在信誉方面就更不用说了,除了少数的单位是信守合同条约的以外,大不分的企业都是买卖前当小弟,买卖后当大爷,一点也没有一个企业应该有的信誉。而环保方面就更不行了,首先从国家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就很不健全,(虽说还在不断的改进,但离目标仍差的很远,很多时候都是装装样子),我们老百姓本身对此类的认识也比较淡薄,这也局部造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场景(金属材料、污水、生活垃圾等随处乱扔),也许你们会说,这是少数人的做法,但你们看看自己,在生活中你们经常把生活垃圾分类好再送到垃圾箱中去吗?
其他的话,我也不多说了,免的有人说我只看到坏的一面。 基本同意你的观点 原创,很好! 制造业范围太广,不好讨论,就光说说机械行业,我认为,中国的机械行业同国外的差距,并不仅仅是在技术方面的,更多的是在于体制和管理以及经营方面的,中国改革开放这些时间,出口导向型经济的主张就已经把中国定位于一个世界工厂,本来打算用人力,用市场换取发展的资金,结果哪,我们创造的这些财富有多少是确确实实投入在了基础行业的发展?国家想以基础建设拉动内需,创造好的经营环境,可地方对中央的阳奉阴违,国家投下去的钱,或多或少又被少树利益部门瓜分完毕,那我们究竟是在帮谁创造财富?权利拥有者?红顶商人?又有多少钱是确确实实的投在基础研究上?
举个简单的经济循环的例子,90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国内国外市场的需求,大量的私营业主开始发家,积累了或多或少的原始财富,自2000年开始,制造业竞争加剧,利润降低,于是习惯了爆发式增长的资金开始寻找新的流向,这也是郎咸平的制造经济挤出论的由来,于是,能源,原料,房产,医疗等稳赚不赔的行业积聚了大量热钱,制造业循环增长的动力减弱,国家反而对此持肯定态度,我们是在透支明天的竞争力啊,中国想要强国,难道要靠出卖能源,出卖原料,难道要靠我们的房价,靠我们高昂的医疗费用同世界竞争吗?我们,学发达国家的对外搞经济竞争不行,学发达国家掏空老百姓的腰包还是有水平的
话题比较敏感,就不多说了 很好!很强大!讲出了人们的心声,可惜我们暂时还无法摆脱这种状况 所谓环境改变人,人很难改变环境
所以哥们要自己创业,要有钱,有了资本,才能有话语权,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能给想做事情的创造条件,看咱这硬件条件,这辈子是做不成爱迪生了,那只有朝松下幸之助的方向努力了 没有那么严重吧,
虽然中国的机械产品不怎么耐用,
却也保证了你能够经常用到新的产品
比如说你现在买一台××机器,过了八个月坏了,
你再去买的时候,人家已经升级换代了,我们总能走在时代的前面呀
再说了,中国的机械产品也便宜呀
比日本欧美便宜许多倍 楼主和4楼讲的好,严重的支持! 中国的机械工业发展的较晚,我们的思想还在从农业向工业过渡,这种过渡至少还得50年。
回复 4# 老徐 的帖子
老徐说得有道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