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文武 发表于 2008-8-31 20:52:04

多想有这么牛逼得师傅带一带,得少走多少弯路!

三弓 发表于 2008-8-31 22:09:50

只要有机会,大家都应该经常动手操作,这样对消化理论有好处.

电子束焊 发表于 2008-8-31 22:12:47

说实话,我们平时很少问老清问题,原因如下:
1.如果你问的很外行,或很简单和肤浅,就会被老清抓住话柄,狠狠的笑话你一顿,“狗屁不是”这话他真能说出来,那感觉,真是下不来台;
2.如果你经过几年工作上的摸索,对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后,遇到某个问题,比如某某材料的焊接工艺吃不准如何编排的时候,再问他,他会这样说“就那样焊呗!”--他他就不好好和你说话了,和你敷衍了事了。
但是老清讲课还是会倾其所有的,但有些卖弄的嫌疑,比如像我上面说的氩气瓶的材料厚度和直径,有一位我们中间的仁兄就说“老清有时太装*了,我知道氩气瓶的材料和厚度对我有什么用?”

jpcen05 发表于 2008-8-31 23:09:28

为什么这么宝贵的经验不拿出来教育下一代,一帮老顽固!
是因为分享了之后会令到自己失业?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狙击手 发表于 2008-8-31 23:54:07

原帖由 电子束焊 于 2008-8-31 22:12 发表 http://bbs.cmiw.cn/images/common/back.gif
说实话,我们平时很少问老清问题,原因如下:
1.如果你问的很外行,或很简单和肤浅,就会被老清抓住话柄,狠狠的笑话你一顿,“狗屁不是”这话他真能说出来,那感觉,真是下不来台;
2.如果你经过几年工作上的摸索 ...


连气瓶的基本知识都不研究的人也想有大的发展?
可能不是老清不教,是他根本就不尊重老清这个人!
我也教过很多人一些技巧,可是回过头又来问同样的问题,甚至教了方法也没人重视,是老清不对吗?是我不对吗?
老清的鄙视是因为他认为你(的同事)在他看来不应当提如此低级的问题,是因为高估了你的同事。没什么,平时多学点知识,提点“高级的”问题,他肯定愿意回答的(要不然,他不会想你们灌输气瓶的厚度等基本知识)。

[ 本帖最后由 狙击手 于 2008-8-31 23:58 编辑 ]

左翼 发表于 2008-9-1 07:19:50

原帖由 电子束焊 于 2008-8-31 22:12 发表 http://bbs.cmiw.cn/images/common/back.gif
说实话,我们平时很少问老清问题,原因如下:
1.如果你问的很外行,或很简单和肤浅,就会被老清抓住话柄,狠狠的笑话你一顿,“狗屁不是”这话他真能说出来,那感觉,真是下不来台;
2.如果你经过几年工作上的摸索 ...
1.我赞同哪个狙击手社友的话
2.中国有句老话叫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更何况人家不是具体某个人的师傅
还有楼主一天写一点不也有卖弄的嫌疑吗?再有看来我们国家没有必要发展什么宇宙站率,没有必要搞登月了,这种“二踢脚”的东西还是让外国人去搞吧,然后我们可以花上几百万美金去买外国的技术,再骄傲的对国人说,我们买的是国外最好的,我们的某个配件是全国最好的,我们很牛B

[ 本帖最后由 左翼 于 2008-9-1 07:23 编辑 ]

A209 发表于 2008-9-1 09:22:27

原帖由 电子束焊 于 2008-8-30 22:48 发表 http://bbs.cmiw.cn/images/common/back.gif
接上回,老清直到退休也仅仅是一个工艺员,因为其人脾气不好,嘴损(牛逼的人都这样)不但不给年轻人面子,连领导的面子
也不给,你要是被他抓住了损不死你,一次老清应底下车间的邀请去解决现场实际问题,那阵势向 ... 生产如此重要的东西工人却图省事省工艺,叶片中间能有空气,无语了!!!!!!有这样技术的师傅恐怕不多了

[ 本帖最后由 A209 于 2008-9-1 09:24 编辑 ]

怀念昔日熊猫 发表于 2008-9-1 09:24:26

那一代的大学生都很厉害的,当然很多人也都很有个性,他们自信,潇洒,忠实于信念,当然也跟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关。我们这一代人就不同了,外面的诱惑太多,压力太大,所谓天之骄子的自信都被打击殆尽,所谓的诚实守信也在社会的大风大浪中被消磨掉了,很少有人会几十年如一日的在一线干活拼命。他们那一代的大学生,基本没有后顾之忧,国家给他们的待遇很高,现在的大学生有几个不被房子票子所累的?自己吃饭都困难,还谈什么报效祖国呢。
航空航天我了解一些,用的都是最好的设备,很多设备因为西方国家对华禁运,都是通过非常途径弄进来的。可是现在,真正能用好这些设备的企业也没几家,航空航天企业面临着大量人才外流的尴尬境地。这几年可能好一些,国防企业的待遇有所上升,再加上社会就业的严峻压力,进入国防系统的大学生也多起来了。但是这些企业的体制还是很旧,很多领导不懂变通,甚至以封建家长制的方式来管理企业,造成很多优秀人才继续外流,留下的很多都是一些水平寥寥的人,还有很多人就是靠着各种关系进去混日子的。这种企业的浪费很严重,技术上也很少注重积累,很多项目都是人走茶凉,来个新人从零开始,很多攻关项目连续几年都在原地踏步。企业内部对预先研究重视不够,很多企业往往把预先研究当作是向上级要钱的途径,并没有认真去对待,到项目截止搞几个人突击一下整点报告出来就交差了,这样的研究哪能出什么成果,出不了成果经费又减少一些,就这样陷入恶性循环,很多所谓研究所到最后连预研机构都砍掉了。这样的体制,这样的观念,怎么能保证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进步?

怀念昔日熊猫 发表于 2008-9-1 09:29:11

楼主如果是沈阳黎明的,那么你们边上的航天应该是星光还是星星吧,黎明我不了解,星光厂现在我不太清楚,几年前我一个同学就在那个厂,一个月只有600多,我们其他人,包括在洛阳的一个月都能拿到2000多,这样的落差,怎么让人接受的了。他们进厂的前两个月就是拔草,什么活都不干。他们有个领导不喜欢他,说他在准备考研,年底发奖金装了一个信封给他。他后来对我们说,他当时在信封掏了半天,就掏出一张来,还是张绿色的,50元,当时整个人都傻了,一年啊,就只有50元的奖金。后来那哥们考上了研,重回学校,现在在航天时代电子,总算有所改变。

[ 本帖最后由 怀念昔日熊猫 于 2008-9-1 09:32 编辑 ]

怀念昔日熊猫 发表于 2008-9-1 09:43:28

航天院所最喜欢说的就是,科研人员平均年龄不到30或者30左右,显得很骄傲的样子,正常的新陈代谢会有这么年轻的年龄结构吗?那些老一辈人都哪里去了?事实上,是90年中期航天陷入低谷,大量的年轻优秀人才外流,才造成了这样的年龄结构。这些年呢,大量重要岗位的年轻骨干仍然在外流,比如某个所,编制600人,连续7、8年每年都能招4、50名应届毕业生,除去正常退休和调动的,可以想象人才流失率能有多高,而且流失的基本都是35岁以下的优秀骨干。干活最卖力,成绩最突出,可是却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奖励,甚至还受到各种各样的制约和压制,不走才怪。
我国目前的航天科技连美国70年代的水平都达不到,不要因为一些部件比如星载计算机、姿控系统达到世界80、90年代的水平而骄傲,那是因为这些部件的关键元件都是进口的原因,很多算法都是现成的,我们自己的研发能力根本跟不上。体制不改变,人才流失现象不解决,发展后劲不提高,预先研究不重视,就无从谈航天现代化,就没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查看完整版本: 工厂11年,所见真正的前辈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