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666 发表于 2008-6-23 01:12:39

设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及其系统思考

设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及其系统思考

宋魏 发表于 2008-7-7 17:16:25

楼主能否介绍一步资料的内容。

wuchengj 发表于 2008-7-29 20:26:03

值得参考谢谢

bwshuen 发表于 2008-9-4 20:05:19

值得参考11111111111111111

huahuaa 发表于 2009-1-15 17:08:31

是啊,没有数字积累来为工作服务,设备部门没有数字来证明自身的价值,这就会很无奈,领导们对部门也不重视,一遇到故障了就想起这个部门,如:运行费用,维修工时,备件库存金额,............许多指标,将数字与绩效考核挂起钩来,这样,部门的价值也通过数字体现出来了。

liujitao 发表于 2009-4-6 16:35:02

楼主应该介绍一下资料的内容 ,辛苦

longxiyuren 发表于 2009-4-9 02:18:17

制度+指标+考核+绩效=部门价值

王教亮 发表于 2009-4-19 18:42:08

制度+指标+考核+绩效=部门价值

yahcrz 发表于 2009-4-25 18:45:49

建立科学完善的设备指标考核体系,是搞好设备管理的基础和保证。

nps 发表于 2009-5-19 15:15:33

这个问题,根据不同企业可选用,全用,够系统的,但太复杂,要考虑管理成本和风实际效果,我们曾经实行包机制,将维修人员与生产人员利益捆绑,包三项内容:包操作、包保养、保维修,一项指标、产量,结果不光设备产能发挥到极限,还是保养最好的设备。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请参考下文:
1、中小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现状

  建国初期,我国机械工业沿用前苏联的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体制,即统一计划预防维修制度。制定的依据是机械设备的磨损规律理论,根据机械设备的运行时间划分维修等级(如大修、中修、小修等)。按机械设备磨损规律形成的维修制度,致使几乎每个企业均有自己的机械设备管理及维修部门,配备了许多专业维修人员和大量的维修设备、工具和仪器。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维修体制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技术装备管理和维修的要求,其主要表现是:
  (1)为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要,中小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及维修部门普遍精简机构,造成维修专业技术人员减少,加上前些年受社会轻视管理、维修风气的影响,许多青工学技术劲头不足,致使整个高级、熟练的维修人员群体弱化。这样,许多机械设备的技术改造和维修任务则无法完成,或机械设备修理后的精度、性能等无法达到要求,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2)随着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其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维修工作需要有机、电、液和微机监控等多种技术人才,但中小企业很难留住这些人才,因些许多情况下高、精、尖机械设备往往会因一个很小的故障而闲置或报废,致使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或浪费。即使企业为部分机械设备专门培养了人才,也会因修理的台次有限,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因受条件限制,所掌握的技术信息难以得到及时补充和更新,很容易形成技术老现代化现象。
  (3)现代高新技术和机械装备的发展,迫使维修企业需配备的检测设备和仪器越来越多;而中小企业普遍没有能力为自己的一台或几台机械设备配备齐全的维修工具和仪器,即使勉强配备,利用率也不高。而且机械设备维修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当机械设备完好率较高时,维修人员可能无事可干,所配备的专用工具、仪器等的利用率也较低,将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4)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减弱,部分地区的机械设备管理协会几近瘫痪,使机械设备维修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难以普及到企业,又由于企业信息不灵,对机械设备的维修或改造很难找到好的方法。
  2、改进建议
  机械设备维修应当走专业化、社会化的道路,即将机械设备维修工作从企业中分离出来,按机械设备类型或地区的不同,建立专业修理厂或地区性维修中心。专业维修厂通过经济合同的方式,为不具备修理条件的企业检测机械设备,有偿服务,逐步形成社会化的修理体系。这是实现工业生产组织结构改革的一项战略目标。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企业往往把产品设计、计划、财务、生产、人事和机械设备维修等看成是企业必不可少的业务工作,因而努力去办,如此则降低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大多数企业正面临着企业改制、转轨以进入市场经济,迅速融入国际竞争。因此有许多新的技术、理论、观念、模式等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去研究、去面对、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腾出时间、人力、物力来增强自身及优势项目。现今,机械设备的管理及维修部门已成为生产运作系统的后勤保障部门,要为企业的市场竞争服务,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因此,企业自身不可能再象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拥有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维修队伍,而机械设备的维修与改造的专业化、社会化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了大趋势。
  在这种形势下,为使企业内的人力、物力及资源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潜力,可尝试由社会来承担部分机械设备的维修任务,即企业内除部分专用机械设备及对生产至关重要的机械设备外,其他通用机械设备及部分专用机械设备可由分包方承修,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只负责机械设备的日常使用和维修保养,以及机械设备管理体系的宏观调控。
  这样,分包方就是专业的机械设备维修厂(或公司),可在一定的领域内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配置齐全的专用维修设备、工具和检测仪器,汇集本领域内最新的技术和行业信息,利用自身的行业、资源、技术和信息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从机械设备选型、安装、调试、保养、维修、改造和调剂等全方位的服务,保证维修的质量和服务的及时性,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和客户达成长期的合作关系。
与此同时,维修企业还应充分利用机械设备生产厂家的办事处、特约维修站等外延服务业务,利用其和生产厂家技术上的密切联系和拥有配件、加工件供应的优势,而将部分机械设备外包给他们维修,如此可保证维修质量,缩短维修周期。
  这种专业的机械设备维修厂涉及各行各业,遍及多个领域,形成一个完整的维修体系,国家可以通过法律、法规来培育和规范机械设备维修市场,对进入市场的机械设备维修单位的资格认定、维修质量和价格经及维修交易纠纷的调解等进行规范化管理,为企业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机械设备维修体制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促进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化、社会化体系的建立、发展。
  3、前景展望
  国家经贸委在“十五”全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纲要中指出,要积极培育规范机械设备要素市场,推动企业机械设备维修向社会化、专业化发展。目前,国家正在济南、哈尔滨等一些中心城市进行试点,这项工作已积累了一些经验,一批大中型企业的机修分厂(车间)已不同程度地面向社会开展机械设备维修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
  从全国范围来看,机动车维修行业专业化、社会化工作开展较早,也较普及,整个维修市场繁荣,形成了维修类别齐全,大、中、小型企业配套,高、中、低级技术工作齐全,能承担高档车、中档车、普通车、工程车、特种车大修、维护和专项修理的体系。从“九五”初期开始,机动车维修业广泛应用了专业维修设备、检测诊断仪器,许多企业加大投入、培训人才、改造厂房、改善经营、增添设备、提高维修科技含量,使维修企业如虎添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维修业的面貌大为改观,整个机动车修理行业发展态势良好。
  在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轨变型期,经济增长方式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人们正积极探索并建立机械设备维修新体制和新模式,力图建立一个机械设备维修的专业化、社会化体系,促进机械设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这将是机械设备维修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设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及其系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