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鹤副总理认为:因为老龄化,所以要机器换人。因此发展机器人
刘鹤称,全球人口结构变化面临老龄化的挑战,人口增速和劳动力供求发生变化,机器换人成为趋势。刘鹤的原文:“当今世界,机器人发展受到广泛重视,我体会背后至少有几个主要因素在发生作用。一是人口和社会结构变化。2017年底,全球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有9.6亿,占总人口的13%。老龄人口将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快于其他年龄人口增长速度。另外,人口和社会结构还发生其他变化,导致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供求发生变化,用机器换人成为一个大趋势。二是由“科”到“技”的变革加快。在20世纪我们已有大量科学积累,而21世纪是由科学到技术加速转化的时代,需求拉动使技术进步迎来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近年来,机器人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储备已具备相当条件,接近实现突破的拐点,带动机器人产业迅速发展,机器人领域的“巴斯德象限”特征明显。三是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新的增长点。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全球流动性过剩,实体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大量资金迫切需要投资机会。在这种背景下,机器人领域正提供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http://companies.caixin.com/2018-08-15/101315421.html
这个,似乎和我们一贯的认识,差别很大
第一:数控机床、机器人,肯定是提高了效率,大幅度提高效率。但是,提高效率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用人成本高,用机器成本低!单拿一个人和一台机器比,一台机器肯定比人贵;但是如果把人工成本摊到每个产品上,同时也把机器摊到产品上,比较的结果就是机器便宜多了。如果相反,那么这种机器根本没有市场!卖不出去。
第二:用机器,则加工质量稳定性远超人工。中国一直都是做一个行,做一批不行。为此,相当多的机械制造企业大量引入数控机床的主要目的就是稳定加工质量,最靠不住的是人。焊接机器人、装配机器人,也是同样。
也就是说,不管劳动力是不是富裕,老板都愿意用机器换人。而节省劳动力只不过是自动化带来的副产品。
省錢是關鍵,一般來講需求機器人的都是可以直接替換掉人工的。 如果劳动力很充足,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搞机器人的动力就不足。政府要解决就业问题,企业也没有动力投入做自动化。成本问题是这样的,长期看,如果搞成功了,机器人的成本比人低。但很多中小企业关注的是短期,不是长期,而且投入的风险无法承担。有的也是产品批量没那么大,自动化不合算。 不过尔尔,就像一个小作坊的老板找我买机器人一样,问我一台机器能代替几个工人?如果抱着这样的心态,那么,企业还能走远吗?我不知道……但最起码这样的企业,促进不了智能产业化,也不能带动经济。 :victory: 大人说的有一定道理,我们的上一辈力气大,一些粗活重活都能干的动。往后三十往下的人有几个能轻松抗动百十斤的东西的,这个意义上说机器代人是必要的。除此之外还是要看情况。 这些政客都会捡现成的说。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8-8-16 11:50 编辑
关于发展数控机床和中国人口多的矛盾,国内曾经有过多次讨论,打数控机床出现就开始了,该有六十多年了
好像中国数控机床发展,就受这个因素的影响。简单说,就是中国人口多,应该限制数控机床的发展,就业优先
刘鹤的讲话,好像验证了这点
那么问题就来了,中国制造2025中,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可都是重要内容。这个计划可是好几年前就有了,而且自从中美贸易战以来,一直说美国在打压中国制造2025。那么这个计划只是说说而已,还是美国人计算精准,有先见之明? 军CSJ 发表于 2018-8-16 11:07
不过尔尔,就像一个小作坊的老板找我买机器人一样,问我一台机器能代替几个工人?如果抱着这样的心态,那么 ...
你卖什么机器人?
我再想什么时候机器人能代替钳工啊:shutup: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