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设计者,在产品初步设计完后,怎么去自我评审,进一步优化设计呢?
现在很多产品结构设计工程师,都需要自己去独立去完成一个整机的设计,特别是在一些小型公司,从ID那里接手外观图到后面工程图的输出,之后要反复和供应商确认,去修改,好几次的出差看加工状况,最后做出来的产品还是有很多的不满意。另外还有情况就是,自己好不容易完成了整机的结构方案设计,急冲冲召集一大推人来评审,结构问题颇多,而且很多都是容易想到细节问题。所以,作为一个成熟稳重的结构工程师,在自己完成设计的第一时间里,怎么去自我评审,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方案呢?首先,要整体看。因为设计的时候很多时间都用在细节上,没有跳出自己的局限思维去看到整体。怎么看呢?
一、看产品零件的数量
这个很容易理解,设计完整个产品,一看软件中的零件数量那么多,那么就要小心了。零件数量多,就以为要焊接的地方多(工艺),要装配的地方(工时),公差的累计多(精度),这样一系列问题都会冒出来了。所以仔细看看相互配合的零件能不能做成一体,有没有另一种可以实现的结构,零部件越少,往往成本越低,可靠性更高,对采购、生产、装配、维护也更有利。
二、看产品零件的形状
对于外观件,收到ID提供的外观图后,要一眼就能看出外观零件哪里要开模,哪里要焊接,哪里需要可拆,这个基本上在结构工程师这里做不了大的改变,但是产品内部结构怎么设计,怎样布局,完全由自己定了。整体扫描一下全部零件,看看有没有异形的需要分两个零件的,有没有尺寸太大需要分两个零件的,有没有方形孔难加工的,有没有折弯次数太多的,有没有焊接不好定位的,有没有边倒圆角难度大的等等,在脑海中模拟一下加工流程,多了解一下原材料的尺寸,加工设备的尺寸等等,减少之后供应商要求改图的尴尬。
三、看产品使用的功能
这个其实在产品设计的第一步就要考虑,要从产品的工作部位开始着手,比如要不要承重,要不要运动,要不要与外界产生接触,要不要防水,要不要散热,等扽,都属于技术性的功能要求,看看自己设计的产品有没有这些功能,有没有达到要求。要让自己浮想联翩,可以通过收索一些相关视频,扩张一下自己的想象力。
然后,站在公司各部门领导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产品。
一、研发经理的角度
通常结构问题都是主管看完就可以,经理不会过问太多,他是要出申请研发经费的,要管理项目精度的。所以在成本和时间上要有个预估,开模费啊,加工周期啊,样品周期啊,超出期望的,不好意思,改图啊。
二、生产经理的角度
工程师设计的产品最终是要批量生产的,生产性高的产品才算得上好产品。比如装配要求是否过高,生产工具是否满足,生产工艺流程是否简单,零件周期是否短,要不要再加工等等,这些都是产品优化的一个方向。
三、采购经理的角度
采购这一块没有太多要注意的,如果不用开发新供应商的话。
四、销售经理的角度
主要是有没有达到之前需求的各种条款,这个在需求说明书里应该说的很详细,对着看就好了。有一个容易忽略的就是售后的潜在要求,就是可维护性,零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对于工程师来说,标准件和通用件的利用率越高越好。可以多在一些采购平台上寻找一些合适的配件。
五、客户的角度
这个就头大了,不过这个主要针对ID设计,至于产品质量啊、寿命啊等要到后期测试和市场反馈才能更好优化。
最后,还是得从头看,反复看自己的作品,去联想和其他类型产品的共通性,找到灵感,优化设计。
有其他好的建议和方法,欢迎留言分享!也可以到公众号和大家一起交流:产品机械结构工程师工作笔记
一个好的产品设计一定是在产品方案设计和关键零部件的选型和计算上做足了工作,前面方案和选型失败,后面花再多时间,最后也是全盘皆输。这句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曾经有一台设备因为做方案的工程师比较自负,最后那台产品大毛病小毛病不断,传动轴断了我组织人修好了,但是其他地方又出毛病了,跑冒滴漏不断,简直头疼极了,10年到现在,那台设备卖不出去,有些问题是娘胎的问题,无法解决,除非整体换部件,老板不愿意,所以,就那么一直在车间自己用,300多万的设备。 學習了 好多产品的设计 都是老板意向 不错! 学习了 总结的很全面了 内容虽然很好,但从最后那条看出你这是在做推销啊。 远祥 发表于 2018-7-20 13:28
内容虽然很好,但从最后那条看出你这是在做推销啊。
是什么不重要,最终都是分享知识:)
关注下公众号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