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工业,混世界(之 北美轶事 5/6 )
命运是个无常的东西,我小的时候就不理解洪七公为什么要乞讨?既然有功夫,那流浪又有什么好?风餐露宿!风雨飘摇的生活!但那是你的命运,无论你多顽强,你付出多少心血与之搏斗,你都无法摆脱它对你的羁绊,命运要你为之就得为之,这就是正解。一个设备玩完了,玩熟了,就必须玩下一个毫不相干的东西,一个行业好不容易混熟了,刚想喘口气歇息数日乐一下,但马上就得投奔另外一个行业。生活没有尽头。记得95年在北美,初秋的时节,有两件容易引起大家注意的事件,一件是美网,另外一件是审着那场旷日持久的辛普森杀妻案。
华裔网球名将张德培,89年17岁的时候法网夺冠,一战成名。我特别喜欢的就是他的顽强,作为底线选手,他的顽强绝对是世界第一,再没有什么人可以堪比,但法网以后就再也没有染指大满贯赛的冠军,虽多年征战,并保有世界积分第二的名次达十数周,始终无法超越如日中天的希腊裔的‘桑天王’。
95年,是张氏的巅峰时期,美网中一路过关斩将并轻取当时状态不佳的阿加西,进入决赛,面前的那个家伙当然就是桑普拉斯,我当时都有些气急败坏,感叹张氏的命运。周瑜当年说:既生瑜,何生亮!确实是无奈的有感而发。面对桑普拉斯的一贯发球上网的打法,张氏一点脾气都没有,完败于桑氏,这就是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的争夺,毫无悬念,此后,张氏直到退役,也没能夺取他人生的第二座大满贯赛的奖杯,一生只一次夺冠,张氏退役之后不久,桑普拉斯也退役了,作为全美的著名‘好男人’,有人一度看到桑氏在超市抱着儿子采购。那天看了决赛以后,心情都随之郁闷了几日。再看辛普森案件,顿觉美国这个地方有趣,它需要你绝对的实力、相对完整的数据支撑,生侃! 在别的地方可以,在那里不行!
说玩工业,中国和美国到底区别在哪里?关于这个问题,大家有许多的解释,其中的一点就是美国佬善于创新,创新是要冒一定的风险的,有时甚至会失败的,但创新成功所带来的效益也是巨大的。
阿拉经常玩新东西,以前上班的时候就是这样,有时是爱好,有时是工作,玩新东西最容易被人家问到的问题就是:洋人同类东西什么样?假如洋人没有,是否我们冒的风险太大?大家不愿意看你的设计方案,也不愿意听你瞎侃什么原理和结构,关键是洋人有没有这东西?洋人有就好!什么原理和结构合理不合理的,谁有时间讨论这些东西。
世界上第1条CSP工艺设备于1989年在美国纽柯公司的克劳福兹维尔厂投产,并在该厂安装了150tAOD精炼炉1套,为生产热轧不锈钢板卷创造了必要条件.该厂1995年开始生产AISI409不锈钢。而在这之前,全世界都在讨论用薄板坯生产热带的可行性问题,论文写了也不知多少,中国都有厂家跃跃欲试,但最终都等着观望,看薄板坯到底行不行,也许行?也许不行,也许普碳行而不锈钢就不行!大家持续争论这个问题,从板坯坯壳结晶和冷却的方式讨论到非金属夹杂物的问题,从压缩比讨论到材料最终性能的问题,最终,还是美国佬动手了,上大的电炉,上大型的精炼,上薄板坯连铸连轧,轧出合格的不锈钢,对全世界说:行!
这之后,全世界上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的势头一浪高过一浪,并发展成不同的工艺路线,如:SMS—D的CSP,MDH的ISP,丹尼利的FTSR,S—VAI的CONROLL 等技术。就连鄙人这等愚钝之人在这个行业都可以混一碗粗饭吃,鄙人的一个专用设备也被许多厂家采用。
再以冷轧行业使用的森吉米尔轧机为例,1932年波兰工程师森吉米尔发明了整体结构的多辊冷轧机,由于无人识货,最终辗转来到美国,1939年在美国申请专利并成立森吉米尔公司,所设计的轧机交由WF公司独家制造,假如你参观一下WF公司,也不是那种巨型的机械设备公司,但可以制造和维修大型的液压AGC油缸。
技术这个东西,在北美就是容易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象航母上的蒸汽弹射器,英国的技术。直升机等东西也是欧洲人带过来的东西。许多在当地‘水土不服’的东西到北美都开花结果了,有时大家开玩笑说苏格兰的花猫到了北美都被培养成名贵品种了。北美的猫们都非常有趣,你挥手招呼它,它懒洋洋地走过来让你抱它,非常的重。有时猫们还强迫小兔子等小动物和它们玩。
忽然有一日,美国佬说可以出售航母上的蒸汽弹射器给中国使用,大家一时竟不知什么意思,有猜是要通过这东西拖垮中国的,有猜是因为怕中国自己开发电磁弹射器的,也有猜是要把旧的弹射器拆下来买给中国的,因为你毕竟没见过什么是真货。技术就是这样奇妙,你没有的时候,可能朝思暮想,但人家假如真卖给你,倒有了一大堆的想法。再比如直升机,大家都认识到‘黑鹰’确实不错,早年我们买过。但你和航空界的家伙说,假如美国佬有一天提供全套的‘黑鹰’图纸给中国,大家会怎么想?航空界的家伙说; 首先应该想想美国佬什么目的,到底是要搞垮中国呢,还是怕中国自己发展。我说我不这么想,既然现在不会做这个东西,我总要先学习一下它的技术,即使鬼子有什么目的,我也要学明白以后再说。
我们也常常大谈创新,其实我们也明白创新会带来巨大的效益,但真正面对创新的时候就胆怯了,银行问你有什么可以抵押?中国本土的风险投资商希望你的事业有个模样的时候才可以投钱,这些风险投资家宁肯把钱投给饭馆和新式咖啡馆,也不肯投给工业技术领域,还美其名曰说:玩工业,到欧美去玩,中国根本就不适合玩技术,也许他们说的对!
看中国的TD芯片公司倒闭,痛心疾首,也许时隙方式的TD格式最终无法达到W格式和2000格式的带宽,但我总认为还是应该玩下去的,既然已经是世界三大标准了,就应该一直玩一阵,看可以玩到什么时候,为什么最终可能玩不下去?起码可以培养下一代人才啊!
不知为什么,中国人在北美即使是搞技术,即使是创造一个技术类型的公司,但一直搞技术的人就少,到了一个时候可能卖掉技术公司,依然开饭馆,我怎么都想不明白我国人民的饭馆情节怎么会这么重?难道真是饥饿年代太久了吗?翻翻历史,满篇都是盛世,哪个皇上可能都不希望臣民挨饿。
有时看我们的技术人员,从刷碗、跑堂,到开饭馆,一个轮回套着另外一个轮回,真的有些想不通。有一年在加国开长会,一天连着一天,有一阵哥几个到了很晚的时候大家还不想睡,就去泡粥铺闲聊,加国的有些粥铺很讲究,环境也不错,喝粥又可以安神、养胃,有一天忽然听见后面讲纯正的‘京腔’,我们一哥们大叫道:“哥们,哪个区的!”
“海淀的!”跑堂的连忙跑过来,答道,似有见到亲人的感觉。
在北美,你可以见到各种行业的出去的家伙,我不明白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他们怎么会觉得人一定要在北美才可以找到‘出人头地’的感觉。我也请教过他们之中的一些人,他们也解释不了,只是说适应了。其实我也有许多的问题解释不了,我们怎么就不能发展点新东西,而一定要跟在洋人屁股后面跑呢?
早年的中国留学生,许多都非常厉害,世界级的人物,有些还为国家干过许多惊天动地的事业,以后就逐渐少了,越来越少了,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听一个教授讲课,教授说:创新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环境,一个是人才。教授其实讲得很明白,大家都听懂了,但听懂以后大家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不过话说回来,在北京开饭馆就是比搞技术挣钱。即使有些创新,大家也愿意搞饭馆经营方面的创新,我知道的几个风险投资商,专门投资饭馆,并因此挣了钱。
[ 本帖最后由 livecs68 于 2008-6-4 11:18 编辑 ] 老兄打游击呢啊?好多板块看到了:lol
固定开一个专栏吧 高兴看到熊侠的新作
岁月沉淀的自然流露
或似久远的沉香
甘甜、浓郁
总需细细品尝
[ 本帖最后由 蓝梦 于 2008-6-4 22:09 编辑 ] 这一篇的“为什么”问的好! 不太赞同熊友开篇的话语,命运是该分开来看的! 有时候工作得郁闷了,也会想不如去开一饭馆儿算了。
我们需要一些广为人知的工业技术领域的“成功故事”,真的很需要。 太好了,连载,推荐老鹰在论坛的杂志上发表 北美轶事,真的只有6篇?岂不是说我关于北美只剩下1篇可看了?即将郁闷~~ 是有同感,有时真想转行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