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三少
发表于 2018-1-15 21:54:27
我觉得方案没有问题,有几个地方需要细化一下。
1.不知道,铝杆的长度。可以考虑40重型铝,或40*60的铝臂;
2.这个铝臂与翻转那块的连接,要考虑铝比较软;
3.地脚要是与地面固定一下,就更好了;
4.缓冲啊,我会加在两个位置的远边,两边都要用,还有,不推荐在内部也加缓冲。
shaftar
发表于 2018-1-15 23:45:20
根据LZ的表述,我理解为两个问题
1.翻转限位的杆强度不够,个人理解为翻转过程和到达限位位置时的晃动
2.产品定位不准造成不良品出现
问题1做下结构加强估计就可以了,最好要做到上轻下重,体重是稳定性的根本来源:lol
问题2的话建议将被贴合部分的高度降低一些,如果产线高度限制的话就做个升降机构,然后在省出来的空间里做一次二次定位,再做贴合动作,这种方式能很好的消除产品因为翻转动作产生的误差!
林若冰
发表于 2018-1-16 19:08:54
能不能产品1先翻转(也即自转),再移动与产品2结合,定位也能准确些吧
受不了了
发表于 2018-1-16 19:55:38
这个机构总觉得有些不太灵巧,虽然我也暂时没想到啥好的方法,至少我不会用电机,用气缸之类的应该简单些
晓昀
发表于 2018-1-16 21:26:10
如图所示,产品1翻转的过程中A、B、C、D的4个位置,产品和翻转架对电机轴支点产生一个从大到小,然后在从小到大的力矩的变化。同时,翻转中的速度变化是:从E到O是减速运动;从O到H是加速运动。
所以,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1,翻转架周期性的承受交变力矩,在翻转架和电机轴的联接部分会产生疲劳断裂;2,要考虑翻转架具有足够的刚度,这个需要进行计算,作为选材的参考;3,当翻转架翻过最高点后,是加速运动,如何控制它的运行速度,不至于越过最高点后砸下来。
以上仅供参考。
周震
发表于 2018-1-17 11:46:07
晓昀 发表于 2018-1-16 21:26
如图所示,产品1翻转的过程中A、B、C、D的4个位置,产品和翻转架对电机轴支点产生一个从大到小,然后在从小 ...
分析的很有道理。
轴现在是直径50的,减速电机,速比好像是180:1 现在大概是8r/min
坚如磐石
发表于 2018-1-18 17:00:47
你这个可以先让它翻转过来然后再弄一个可以整体伺服升降或者电机升降的。
周震
发表于 2018-1-19 08:17:32
坚如磐石 发表于 2018-1-18 17:00
你这个可以先让它翻转过来然后再弄一个可以整体伺服升降或者电机升降的。
在设计初本想这么设计,但是产品1 是两块 分开的,中间间距有要求,另外翻转 再下降,我产品2 还需要喷胶,是机械手喷的,空间不够,成本也较大。
所以当时折中考虑就是这种形式。
yyah516
发表于 2018-2-2 11:35:57
感谢大神的分享
z80761534
发表于 2018-2-2 11:58:29
不错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