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机,该何去何从?
不论是论坛里,还是QQ群里,有一个热聊的话题经久不衰,那就是中年危机,相信很多人都开始有了这方面的危机意识,那么,在这个年龄阶段,我们应该何去何从?20多岁刚毕业,进入一家企业工作,那时并没有什么危机感,反而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力能够给自己打一片天下。当时还不知道有中年危机这个词(这个词也是最近几年才火起来)。
等到了30岁以后,开始逐渐感到自己能力方面有很多欠缺,不仅是能力,还有意识方面,更多的则是发现了自己性格方面的缺陷,于是开始想要去补充自己没有的能力,补充自己没有的意识,弥补自己性格方面的缺陷。补充能力和意识相对来说容易些,但弥补性格缺陷,这个难度较大。
有意识地开始追求自我成长之后,就会想到自己想要走什么样的路。
国企?外企?私企?创业?
我相信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还没毕业的时候就已经为自己规划好了未来的人生之路,很遗憾,我不属于这一类。一开始很自信,也有粗略的规划,但在行走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自己以前想的和实际中的不一样,也受到过挫折,也走过弯路。
当自己走到了35岁时,才紧迫得考虑自己应该做什么。然而这时候却是艰难的时候。没有资金和点子创业,也没有那份魄力,只好找工作机会。
在寻找和等待工作机会的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创业期的公司。
创业期的公司有激情,发展会很快,虽然辛苦,前期收入也较低,但很吸引人。然而加入创业团队是要有风险的,如果成功了,则可以一飞冲天, 如果失败了,这几年的低收入只能更加令自己陷入困境。
而大型的外企,收入较高,也不会那么累,但对未来仍然会感到迷茫。
于是,我想到了这么一句话:从来都不会有轻松的工作,也不会有轻松的人生。
既然永远不会轻松,那该如何让自己辛苦得更有价值呢?
是为了一个未来的事业拼尽全力,还是赶紧赚当下的钱,拿到手的才是可靠的?
吃完晚饭后,看了公众号里的马云在云栖大会的讲话,摘录了几句:
真正的科学家和真正的企业家是有共性的。第一我们都是乐观主义者,我们是因为相信才看到的,绝大部分人是因为看到了才相信。
今天晚上唱歌我很担心的。高晓松跟我讲,“你唱得很好大家不一定很高兴,但是你唱得不好,大家非常高兴。”
很多人说,马云你真了不起,18年以前怎么就能看阿里巴巴那么大,告诉大家我们从没有想过阿里巴巴做到今天这样的规模,也没有想到互联网会这么快地发展,更没有想到中国的互联网会那么发展,更没有想到这么大的饼居然落到了我们的头上。
阿里巴巴18年,我们付出的代价可能是传统企业至少50到80年的努力,我们没日没夜,我们集聚了所有的智慧,所有的能力、体力、智力各方面加班加点才今天。
很多人都羡慕阿里的员工,羡慕马云,也都以阿里为榜样,投身于创业事业中,但中国能有几个阿里几个马云?我们能否成功?
一边规划一边调整,一边寻找方向,一边迷茫,一边给自己打鸡血,自己的路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各位大侠们,来说说你们的路都是怎么走的吧,来说说你们是如何选择何去何从的。
35岁是个坎,很多企业招聘的时候明确表示不需要35岁的员工,但是生活还需要继续,不能放弃,还需前进 边界效应(boundary effect)是高等化学中的一个术语,这里就不拿来凑字了(关键是其实我也不懂那些化学的东东),但是有一碗甜腻的心灵鸡汤很适合这个名字。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大概是这么说的——你学到的知识越多,就会觉得自己越无知。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悖论,而对这个悖论的解释也很有意思——我喜欢叫它“边界效应”(管它合不合适这么叫,反正帖子是我写的)。在白纸上画一个圈,圈内表示你了解的知识,圈外表示未知领域,而圆圈的周长,就是我们自己判断的“无知”的程度。了解的知识越多,圈子就越大,圆圈的周长就越长,自然也就越无知。有人会说,那圈外呢,面积不是越来越小了吗?怎么会越无知呢?
猜你就会这么想!(其实当年我也一样这么觉得)
关键点就在“边界”上!边界是已知和未知的分界线,也是已知和未知的“交叉学科”,可以说,边界的知识是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简单的方法就能理解和明白的,但圈外则不然,未知不仅仅表示“不知道”,其实还有“即使说了其实你也不懂。”、“哪怕讲上几天你也不明白。”……等等完全无法理解的知识层面。
1、不同领域的知识存在着三万英尺的鸿沟。比如一般的机械人不太可能知道ISM指数是什么鸟东西,而经济学家也不太可能知道普通平键究竟普通到什么程度,所以,类似的知识产生的效果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因为你根本对那个领域没有概念,也就是圈外的世界对我们完全没有意义。
2、同一大的领域内的不同分支,存在着神奇“代沟”。比如钣金领域常见的拉铆螺母就曾经让我这个做普通设备的欲仙欲死,而给模型制作常用的热熔连接也曾经让我泪流满面。所以,类似的知识产生的效果就是——知道自己不知道——因为我们是有机会接触到这些知识的,也就是边界的“无知”会给我们很深的感受。不怕复杂的计算和校核,真正怕的就是拿着照片或实物,却不知道这东西叫什么,好在这个世界还有个地方叫“五金机电市场”。
除了上述两种之外,还有同一分支下,由于经验不对等导致的沟通障碍。老生常谈的有“zhan火”、“镀luo”这样的称呼,还有一些诸如“氧气带”这样的奇怪叫法(叫氧气管难道就能憋死了?!一看就不是正经氧气)。
所以,发现自己好像越学越不懂了,不要害怕也不要紧张,可能……是你圈画大了! 以上引用社友发的帖子,对我感触很大!有时不要迷茫与浮躁,机械这样路还是要一直走下去的,工资低一点就过的朴素一些,这没什么大不了!有时听多了马云这类人的经商理念就会很想去追钱,这其实有毒的,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生意;人到中年要多一份稳重与见解!既然已经选择了,那就去坚持吧! 到了这个年纪,有了这些想法的时候,就是需要看看《周易》的时候了。
顺其自然吧
xiaobing86203 发表于 2017-10-12 21:59
以上引用社友发的帖子,对我感触很大!有时不要迷茫与浮躁,机械这样路还是要一直走下去的,工资低一点就过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的确是这样
难的方面有两点,一是找到自己的位置,二是明白自己的位置以后,放弃自己的欲望
未来第一站 发表于 2017-10-12 22:21
到了这个年纪,有了这些想法的时候,就是需要看看《周易》的时候了。
未来大侠
你是这个年纪开始看周易的吗?
另外,周易对人的思想有什么样的帮助呢?
韩寒11 发表于 2017-10-12 20:40
35岁是个坎,很多企业招聘的时候明确表示不需要35岁的员工,但是生活还需要继续,不能放弃,还需前进
我之前和师兄沟通这件事
师兄却丝毫不担心以后
他觉得,现在做什么,以后还是做什么
也可能是因为他技术很强,才会有这样的自信吧
但周围的环境是一直在变化的
我们只有跟得上这种变化才不会掉队
得保持为自己充电的状态才行
现在觉得,单纯钻研自己的那小块领域已经不够用了
得多学一些其他领域的知识,甚至是毫不相关专业的知识
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