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协作,专业,效率
做完手头的事情,看看安静的办公室,想了想像我们这样的小企业是怎么运行的。在我的视野里,这个行业从大企业开始。半导体的巨头们砸下几十亿的美金,在一片片不大的空地上建造昂贵的厂房,搬进昂贵的设备,然后开动这些“印钞机”。“印钞机”的印钞速度并不比“印钞机”的折旧高多少,所以时间尤为重要,一旦“印钞机”宕机,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利润随时间流逝。
围绕这些大企业的是众多的小企业,我们是其中之一。这些小企业的业务范围通常很窄,它们卖给大公司特殊的零部件,然后承接定期维护和维修的业务,以便保证“印钞机”们正常运行。
形成这样的局面一方面由于行业的传统,大家习惯了精细的分工合作;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责任重大,大公司的工程师们宁可把维修维护工作交给原厂来做。只要“印钞机”不停下来,大家都可以过得很好。
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小公司,也同样如此。专业的清洗公司帮助我们清洗阀门,去除有毒物质;精密的机械加工厂帮助我们制造和维修工装夹具;我们使用的设备也由原厂来维护维修;进出口报关、货运也都委托给专业公司。卖出阀门并承接维护维修的业务,我们专心做好这两件事情即可。
我们接触过行业内一些国内的厂家,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几乎了解整套设备的每个细节,让我们自叹弗如。他们亲自拆解这些零部件,根据经验来做维护,这看起来确实可以节省不少成本。但是,如果以他们的小时工资乘以他们所花费的时间,就未必合算了。何况,以他们的丰富经验,本可以将这些精力用于自己设备总成的研发和改进。
创业的时候我们通常都是小企业,更不可能面面俱到,很多地方需要别人的配合。尽量让我们的业务变得简单,便于重复执行。越是简单和重复完成的工作越是能降低成本,这正是机械制造的精髓。
对于个人来说,在不同的工作范畴之间思维切换常常是效率低下的,所以集中精神做你最擅长的,持续改进你的业务会是有效率的。
有一个关于外包的60%法则,如果一项业务,合作方能够达到你自己做的60%,而成本比你低,就值得外包出去。过度追求控制和完美会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
我所理解的合作,就是明细的分工,大家做最擅长的事情,上下游的事情全部外包出去,交给更擅长的人来做。对于社区来说,如果能够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让合适的事找到合适的人,就能普遍的提高大家的效率。 原创好文啊,我创业一路走过来,对此体会颇深。亚当斯密的财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好像一开始就讲分工,把分工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原理。创业开始的时候,什么都干,真是好无奈的啊,可是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干。那种滋味是高级白领们很难体会的。 十分同意楼主所言“做最擅长的事情”正因如此,人的分工也是才有了团队,做一个人做不了的事。
从这点上说,社区的资源还有些不足,营销方面的人少,或多数只能潜水。 这就是老鹰的不容易!我亦有经历。
不过祝贺老鹰!热烈祝贺!同时建议老鹰建一个推广积分制度,给那些级别低的会员增加一条迅速上升的途径。 呵呵,推广积分是有的啊,有个社友通过推广积分已经升至中将。 沉睡的鹦鹉螺号你好!
很赞同您的思路,但对《有一个关于外包的60%法则,如果一项业务,合作方能够达到你自己做的60%,而成本比你低,就值得外包出去。过度追求控制和完美会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
我保留意见。 合作以外的话题:同意巨匠。核心技术和追求效益应该平衡好。 公司曾经考虑很多加工效率低(普车车轴,套)的工件外加工,但处于考虑成本不得不作罢。我非常赞成LZ的意见。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 分工协作提高专业化水平,这是一个产业环境极其重要的特征,几乎是核心要素。我们国家的创业者很多,初起来的时候资本很少,很多事花不起钱找协作,只能剥削自己的生命,这真是痛苦无奈的事情。我考虑,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走互助协作的路,纯粹商业化协作对没有资本实力的创业者来说比较难。创业协作组织,可行否? 非常同意楼上各位的对于合作的看法,创业期很多时候即使剥削自己的生命有时候也成不了气候。守业期呢?辛辛苦苦的农民起义成果,也许就毁于......
如果在一起,能够使风险更小,利益更大,生命力更强,那就足够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