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20大城市消费能力排名:为什么北上广深那么靠后?
2016年中国20大城市消费能力排名:https://pic.36krcnd.com/201708/09061427/higamzw2rls03mz8!1200
(一)排名说明 三驾马车,一马当先。2016年,中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比例为44.7%,此前中国的消费占比一直在30%左右长期徘徊,自 2012年来,中国的消费占比首次突破40%,此后逐年攀升,社会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
消费的崛起,背后是国家战略的变化。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大陆性国家,中国改革初期的三十多年,一直是外贸立国,同时,依靠高强度投资拉动经济,最近几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竟然几年维持在80%左右,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国家在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同时,需求侧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犹如美国十九世纪末一样,中国终于形成了统一的大陆市场的雏形。国内消费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在地方发展竞争中,那些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平衡的城市,后劲日益强劲。尤其是中部城市更是如此,作为中国的最大腹地,长江中下游几乎所有的省的省会及以上城市,无论是成都,还是武汉、长沙等地,均表现突出。
单纯的生产性城市,则比较吃亏,典型的是珠三角的佛山,长三角的苏州和无锡等城市,虽然整体经济表现强劲,但是消费市场却被周边综合性中心城市分流。
生产不足,消费能力突出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东北,以及其它一些塌陷的区域,长期入不敷出,非长久之计,供给侧改革突破口在哪里?看看消费市场,哪些是卖的好但本地却不生产的商品,往死里搞,拼命进行产业补课,与其对别人买买买,还不如自己造造造。 高铁改变中国经济版图,那些处于交通中心的城市,重要性也日益增强。雄霸天下的武汉、郑州、广州等全国性交通重镇,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
并非都是好消息。
高耸的房价,已经成为制约部分城市消费能力的最大杀手。尤其是大众惯性中认为强势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消费能力受到严重抑制。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北京上海的怪相,凸显了中国经济中的一个致命弊端,房地产与金融等与权力勾兑严重的行业的畸形繁荣,对于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伤害。部分伪自由市场学者经常鼓吹房地产带动经济,带动了局部产业,却闭口不提因为地产抽干了国民财富,压抑了多少行业的发展。
当下,北京地产总价,已经超过了美国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在此背后,是北京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仅为44.2%,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武汉、郑州等城市更是差距巨大。无它,市民的钱都投到地产上了,大众消费受到制约。
有趣的是,基尼系数与消费能力有内在逻辑关系。过去十年左右,是中国基尼系数最高的时期,2008年达到顶点,消费占GDP的比重,也萎缩和徘徊,一直到2009年下降到最低点,而最近几年,随着国家整肃贪腐势力,打击红顶商人,基尼系数下降,消费能力也上升。
在城市之间,基尼系数大的地方,消费能力也受到制约,特别是北京上海,贫富分化严重,富人的消费多落脚到国外以及奢侈品市场,对于大众消费拉动作用不大,而平民财富不足,也制约了大众消费,尽管有的城市GDP总量很大,但是过度贫富悬殊导向消费不足。共同富裕,不仅是道义要求与国家使命,也是国家经济强盛的理性选择。
在中国国家战略改变,内需市场成为最重要的市场,大陆国家逐步成型的节点,我们特意推出中国二十大城市消费能力排名,以激浊扬清,倡导健康的发展正道。
衡量标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GDP的比值。以得分高低进行排名。
排名限定在中国2016年GDP排名前二十名的城市,其它城市可对照衡量自身消费能力。
按照惯例,下一年排名用上一年年末数据,为保证数据权威性,所有数据均来自2016年各城市官方年报。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并不是全口径的消费,对于表达消费在经济总量中的贡献并不完全,但是,起码在日常生活和大众消费领域,可以反映消费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可以衡量一个城市对于实物消费和实体经济的拉动能力。
二十大,谁最强?
有数据,有逻辑。对镜自览,找差距,找动力,不断根据时代变化,调整自己的战略。
(二)20大城市组合排名情况1,沈阳,南京,武汉,杭州,郑州位居二十大城市前五名,
北上广深受累高房价对消费的压制,排名相对靠后。2,在二十大城市中,八大国家中心城市中消费能力排名是:武汉,郑州,成都,广州,北京,重庆、上海,天津。(三)20大城市消费能力分析 沈阳 沈阳的消费能力,在中国二十大城市中,竟然排名第一,出乎意料,但数据告诉我们,必须尊重事实。东北复兴,暗藏密码。
东北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东三省面积超过百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亿,是中国一个非常独立的大市场。其市场容量,超过很多国家。从沈阳可以看出,东北虽然经济不发达,但是消费却很发达。以东北的消费能力,若能把财富都留在本土,如多数消费品都能够实现自产,则对于东北的供给侧和产业振兴,有巨大的拉动作用。
蚂蜂窝和银联发布的一个数据显示,2016年沈阳人境外人均消费额6590元,排在全国第三位;而在境外免税店里,沈阳人的人均消费额为4543元,排在全国各城市首位。
强大的消费能力,是东北复兴需要借助的重要力量。 此外,东北虽穷,沈阳却可以成为中国最大的20个城市中消费能力最强的城市,充分说明沈阳在东北区域的强大辐射能力,以及无可取代的中心地位,未来国家中心城市的扩张中,沈阳当仁不让,加冕国家中心城市指日而待。
南京
东南重镇,富甲一方。作为中国第二经济强省的省会,南京成为很多省内消费的终端。
虽然上海会分流部分南京的消费,但是南京毕竟是江苏省会,对于上海反过来也有强大的“截胡”作用。南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上海基本持平,但是房价却差别巨大,相对而言,南京更加藏富于民,民间的富裕,是南京具备强大消费能力的保障。
武汉天下之中,通吃四方。 武汉是中国传统的消费强市,纵使在国家以沿海为战略中心的时代,武汉的消费也从未衰落过。
在中国重新建立大陆中心的时代,武汉在中国的战略地位,变得无与伦比,无论在交通,还是物流,信息流方面,武汉具备绞杀国内一切城市的绝对优势。统一的大陆市场,以内需为主导的发展模式,都将推动武汉的城市地位,发生质的飞跃。 武汉已经连续三年进入国内GDP十大城市方阵,可以预见,未来武汉还将再进一步,在国家已经确立的八大中心城市中,武汉的消费能力首屈一指。
杭州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杭州与南京类似,作为长三角的副中心之一,以及富庶的浙江省的省会,其消费能力,一直非常强势。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5000亿。对于上海也有类似南京的“截胡”作用。有杭州,不羡慕上海。
作为阿里巴巴的诞生地,杭州的电子商务非常发达,网络零售额达到3445.65亿,随着G20峰会的召开,杭州未来的大城市功能将进一步加强,消费能力还将提升。
郑州 郑武争雄,谁能执中?郑州与武汉类似,在中国交通版图中极度重要,其不如武汉幸运的地方在于,郑州于对南方的辐射力,被武汉分流,而北方又存在一个庞大的北京。纵使如此,作为中国中原第一大省的省会,郑州在河南的首位度无可挑战。
在中国内陆省市中,河南经济总量最大,由此,郑州一向是消费重镇,曾经的亚细亚一度称霸国内。随着郑州新加冕为国家中心城市,可以预见,未来郑州的消费能力,还将进一步提升。
成都天府之国,富甲一方。成都身兼西南交通、科技,金融、商贸四大中心。其商业贸易,在上千年历史中,都是西南第一。
成都拥有1500万人口,而其身后的四川,拥有接近1亿人口,是西南地方经济和人口第一大省。这些都是成都消费市场坚强的后盾。唯一的挑战,是同在西南,还存在一个经济重镇重庆。
广州 广州是华南中心城市,也是珠三角中心城市,同时是中国第一经济和人口大省广东的省会,其商业能力,其消费能力,毋庸置疑。 广州的零售排名并不特别靠前,但是广州的批发总额超过5万亿,其风头国内无人能撼。尤其是白马服装市场,国内知名,很多内地市场的服装,都来自这里。
作为华南交通中心,虽然广深经济总量接近,但是就商贸而言,广州远远超过深圳,批发方面更是冠绝全国,无可匹敌。在零售消费方面,深圳和香港的存在,则削弱了广州的地位。同时,房价过高,也制约了广州的大众消费。
北京 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科技中心,以及北方经济中心,作为中国拥有世界500强总部最多,拥有顶级富人最多的城市,北京的消费能力却并不强,问题出在哪里?北京人的钱,都跑到哪里去了?
北京消费不振,有三个原因。一是,北京的财富流向,主要去了第三产业,虽然零售品消费不多,但是购买服务消耗的财富多。同时,房产消费不计算入零售,所以,北京有天量的房屋买卖,在社会零售总额统计上并不体现。二是,房地产压榨了其它领域的消费,导致北京居民在大众消费方面不足,对于经济发展的启示是,当下过高的房价,严重戕害经济,是经济全面发展之心腹大患。三是,北京虽然富人人数全国第一,但是基尼系数大,平民阶层消费能力,比起长三角和珠三角,差了不止一个档次。富人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奢侈品消费和服务消费方面,对零售帮助不大,而且很多富人去国外消费,财富并没有留在北京本土。
长沙长沙是湖南省会,也是湖南的经济中心。粤北经济的塌陷,对于湖南的消费来说,并非坏事。广州对于湖南消费市场的辐射,被阻隔在南岭以南。也使长沙有机会成为湖南商贸中心。
但是,长沙与合肥、郑州一样,在一个重要方向中,被武汉“截胡”,长沙的商贸辐射能力,只能局限于湖南一隅,无法北进。武汉是长沙乃至湖南北进的巍巍高山,随着武汉国家中心地位的强化,未来这个趋势更加明显。 不过,长沙内生潜力巨大。近几年,长沙经济增速迅猛,而且民间也比较富有,房价在中部省会中相对也不高,消费潜力巨大,同时,长沙未来在湖南的首位度,也将进一步增加。
烟台 半岛明珠,烟台青岛。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方面,烟台的总量比比青岛略逊一筹,但是,若计算相对值,烟台的消费能力,还是略胜一筹。 同在胶东半岛,烟台的房价还未到顶,相对青岛,房产消耗和沉淀的社会财富要少,民间消费能力比青岛高。
宁波 作为长三角经济重镇,宁波的消费,一直很强势。 宁波是国内少有的生产与消费能力兼备的城市,其服装、纺织等工业,称雄国内,是很多城市的消费之源。
大连 大连沈阳,东北双子星。 大连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96亿元,增长10%,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3.5个百分点。在东北经济失速,诸城恐慌之际,大连的表现,恰如逆水行舟,起到了巨大的稳定人心的作用。
虽然哈尔滨与长春因为综合经济实力没有进入前二十大城市榜单,但是,东北三大省会城市沈阳、长春、哈尔滨加上大连的社会零售消费总额之和,达到13750亿,超过北上广深任何一个城市,而东三省2016年GDP为52310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127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GDP比值,达到了0.557,远高于全国平均约0.447的水平。可见,东北消费能力强大,未来经济振兴,主要在供给侧。改善产业结构,增加本土产业,培育与消费市场对应的大众产业,是东北复兴的基本战略。 去海南的钱,去国外的钱,买外地产品的钱,若都能够留在东北,东北就发了。能否留下本地钱,是对东北最大的考验。
重庆 陪都之器,博大雄浑。重庆不仅是西南消费重镇,也是全国性消费重镇。2016年,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271.35亿元,若以总量而论,仅次于北上广,位居全国第四。
重庆在消费市场的挑战,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乡村消费不振,重庆地域广阔,农村人口占比也大,是中国城市化程度最低的副省级以上城市。重庆乡村如此广阔,但是乡村消费才,365.61亿,城市消费达到6905.74亿,比例非常不协调,乡村消费潜力巨大,远远没有挖掘,二是成都的存在,会分流乃至削弱重庆在西南的商贸辐射能力。
青岛 山东诸城,青岛最盛。青岛不仅经济总量冠绝山东,消费总额也是山东第一。但是,若论相对值,青岛的消费能力还不算强。
2016年,山东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30645.8亿,GDP为67008.2亿, 比值为0.457,而青岛仅为0.410,低于山东省平均水平。济南因为综合经济实力不足,未入全国最强二十大城市榜单,但是济南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与GDP比值为0.576,远远高于青岛。青岛消费能力受到制约,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青岛处于大陆交通末梢,对于大众消费品的销售不利,二是青岛房价偏高,制约了民间消费能力的释放。
上海 经济之都,名副其实?上海经济总量全国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国第二,次于北京。无论是人均GDP还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海都领先全国,同时,上海的金融机构仅次于北京,外企众多,但是,若从消费与GDP比值来看,上海的消费能力,则大打折扣。
上海消费能力打折扣的原因,比北京更为复杂,相似的是,过高的房价,制约了上海的大众消费能力。市民的钱都砸到地产里了,削弱了商品消费,上海的基尼系数也比较高,贫富不均,制约了大众阶层的消费。同时,上海的财富消耗很多在服务业,没计入零售。 但是,上海也与北京有很大不同。上海周边的南京、杭州,均为经济重镇和商业重镇,也是全国有名的时尚之都,虽不足以与上海抗衡,却分了不少秋色。北京可以在华北独霸一方,收割京津冀消费市场。江苏和浙江的消费,却被南京和杭州等城市“截胡”。 高企的房价未来对上海将造成巨大伤害。环杭州湾一体化,明显将提升宁波的地位,对于上海则喜忧参半。
佛山厚重少文,大器晚成。 佛山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强市,借助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民间的普遍富裕,佛山的商贸,在全国范围内也比较强势。 但是,在广州之侧,使佛山的民间财富严重外流,否则佛山的消费排名还会上升,但是此为天命,无需多言。
无锡无锡与佛山非常相似。 西有南京,东有上海,无锡的消费,部分被分流。纵使如此,无锡在全国范围内仍成为消费重镇,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普遍的民富,也居功不小。
苏州 苏州的经济实力多年来一直都在全国十强之列,在华东仅次于上海。 但是,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方面,苏州在南京和杭州之后,显示了工业城市在消费方面的局限。离上海太近,也使苏州的消费受到部分影响。 作为工业重镇,苏州的电子商务非常发达,2016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9000亿元。
天津 天津一直是中国北方经济重镇和工业重镇。 作为曾媲美上海的“北方明珠”,天津的消费市场一度很强势,就消费总量而言,天津排名全国第五。 制约天津消费再进一步的因素,一是房价过高,压制了大众消费。二是因为北京的存在,使天津对河北的消费市场辐射能力削弱。
深圳 深圳是中国第四大城市,但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排第七,而其与GDP的比值,更不到0.3,在全国二十大城市中排名最后。 深圳是一个被寄托了厚望的城市,中国最早和最大的特区,是中国的移民之城和青年之城,此前在抢人大战中,占得了先机,其消费市场,本不应该如此糟糕。离香港太近,是深圳之踵。很多深圳市民喜欢去香港购物,削弱了深圳的本土消费。广州的存在,阻隔了深圳对广东西部和北部市场的辐射。
最核心的原因,还是房价。深圳近年房价飙升,严重压抑了商品消费能力。 很多人认为,深圳的房价那么高,为什么产业还那么发达,人还往那里跑? 这是典型的静态思维。深圳畸形的房价下,企业仍然能生存,青年仍然还留下,是因为在过去深圳的产业政策到位,还具备惯性,深圳曾经包容开放,青年仍在观望,若任由房价无节制膨胀,放任开放包容精神的衰退,未来五至十年,才看到深圳之弊。
今日之善果,皆因过往的善因。今日若种恶因,他日必结恶果。 深圳消费市场不振,只是一个开始。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罗天昊国与城”(ID:luotianhao99),作者 罗天昊。研发单位:政研院,创邑icity,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
是告诉大家该去哪个城市炒房吗;P 学习了 武汉能排到前三,我又些惊讶啊 对啊,东北的钱都流失到南方了,本地经济就很难发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