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捍卫你,中国制造?
本帖最后由 Insigne 于 2017-5-12 11:17 编辑去年我的同学吴晓波写了一篇红遍大江南北的文章,就是中国很多人到日本去买马桶盖。不久前我去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移动通讯大展,和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有过一次座谈,任正非也讲到了马桶盖,还讲到他跟软银比较熟。软银的总部在日本银座,他一去软银就看到周围停满了中国来的大巴,大巴来干嘛?就是买各种各样日本商品。中国改革开放已经37年,中国制造在五百多个工业品类里面有差不多40%的产量都是全球第一,但为什么我们的消费者还要到各地去买各种各样的东西?
在不久前结束的两会上,工信部部部长苗圩一语惊人,说中国制造在全世界制造中排在第三梯队,第一美国;第二欧盟、日本;第三中国,而且要追上最前面的欧美,他还要30年。
吉利汽车的李书福发给我一个在两会上的建议,他说中国制造现在遇到“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中国制造有“四高四低”,哪四高呢?人工成本高,融资成本高,税费成本高,制度性交易成本高。制度性交易就是我们的管理体系、制度环境不好。哪四低呢?产品质量低,技术标准低,品牌认可度低,企业诚信度低。中国制造的的确确值得我们大家去关心,很多年轻朋友说我们不关心,其实你每次购物都会面临选择,每天的生活都会跟中国制造息息相关。
按李书福的说法,中国制造已经快被压跨了。中国制造到底怎么样?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中国制造的看法,以及中国制造要向美国、德国、向日本学习些什么。
“中国制造”:值得忧思的四个瓶颈
我认为如果是从不足的地方来讲,中国制造四个瓶颈是有待克服的。
高不成低不就
第一个就是中国制造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之中。比如说手机,向上要想突破三星、特别是突破苹果是非常困难的,但向下呢,人口大国印度、印尼包括委内瑞拉等南美很多地方,都在用关税政策、贸易壁垒等等方法,逼迫你要把制造业外迁。印尼最近说4G通讯设备制造,从2017年开始,所有的组件30%以上必须在印尼制造。什么意思呢?要减少进口,要你到本地来投资。
那中国会不会上面没够着,下面又因为成本没有优势,必须要迁走,而流失了呢?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第一个问题。
核心技术匮乏
中国制造的第二个瓶颈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核心技术。拿芯片来讲, 2014年全球芯片是多大市场规模呢?是3200亿美金,其中54%的芯片都销到了中国,中国生产了全世界77%的手机,但其中只有3%用的是国产芯片,别的全部都要用进口芯片。芯片是一个什么样的产业?1美元的芯片可以带动10美元的信息产业产值,可以带动100美元整个工业的产值。核心技术如果不行,关键技术不行的话,所受到的整个牵制是非常非常大的。
工匠精神缺失
第三个我们的不足是什么呢?是工匠精神。很多做制造的中国企业面临一个很大的痛苦是什么?没有人安心做技术工人,很多工厂已经给毕业大学生提供了大概4000到6000钱这样的月收入,而且还有配了热水器、空调、洗衣机、冰箱、彩电等等的住房,整个条件是可以的,但我碰见蛮多的企业家告诉我,他们基本上能坚持3个月,能做到6个月到1年的已经很难。我们不愿意从事制造业,更不要提几十年如一日去有工匠精神。
品牌力有待提升
第四个比较大的瓶颈就是品牌,世界品牌的100强,中国只有7个。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不断进步、不断开放,但是开放还要更大一点。比如说我在印度,去了在那里做手机的中国公司。他们跟印度消费者怎么沟通呢?采取四种渠道——Facebook、Twitter、Youtobe,还有Instagram。而这样的渠道在中国你是无法上去的。这样和海外消费者进行沟通的渠道是很不畅通的,对中国企业的品牌联想肯定是很封闭的、不开放的。以上这些方面都是我们的瓶颈,未来是必须要克服的。
中国制造如何向美、德、日取经?
中国制造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关乎每一个人的命运。我觉得中国制造要向美国学习,要向德国学习,也要向日本学习。
美国制造:创新创造和成本优势
向美国学,第一个方面是创新。最近大家都知道AlphaGo战胜了围棋天才李世石,谁做的呢?谷歌投资的公司做的。谷歌诞生跟我们的百度差不了几年。但是它可以不断创新,在那么多领域都进入,这种想象力,这种不断去冲击人类前沿的创新勇气很值得我们学习。
AlphaGo你不要小看,AlphaGo正在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去研究癌症。如果AlphaGo能够把各种各样癌症相关的病例,用各种各样的参数来描述,最后依靠深度学习、智能进化的能力,有朝一日它会不会成为治愈癌症的超级医生呢?我觉得这是很有可能的。
不仅仅创新我们向美国学习,美国有些方面的竞争力也很吓人,比如成本结构。我们都以为美国的成本高。福耀玻璃的老板曹德旺对比了在美国开一间福耀玻璃厂的生产成本,劳动力成本占30%以上,这相对于中国还是比较高的。中国大概是12%,但是在运费、包装费这方面,因为你要出口,把这个费用计进去以后,在美国的占比是15%和5%,比在中国生产节约了很多。根据曹德旺的计算,把节约的费用跟人工的费用加在一起,现在在美国生产玻璃跟在中国生产玻璃,其实成本已经差不多了。中国已经不再有很大的成本优势了。
德国制造:精良专注和二元制体系
讲到德国,大家可能有一种印象,就是德国的产品是可以永久使用的,是不会坏的。最近我刚去了德国的一家企业,德国最大的消防车制造企业,叫齐格勒,也是世界五大消防车企业。这个企业后来被中国的中集公司收购了。我见到了中集公司派来的的总经理栾总,他说这里生产的消防车质量非常好,竟然三四十年还可以使用,修修还能用。
我在公司里看了一下,觉得有一个原因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就是人的因素。我看到负责安装拧螺丝的工人,他拧了27年的螺丝。我还碰到一个人,一家三代都在公司里面。他说公司对于我们来讲不是一个工作,就像一个家一样。德国有一件特别让人尊重的法宝,所谓二元制。德国的高校不是像中国这样,大家都是一定要读大学,一定要去做学问等等。德国到了中学生时候就开始有选择了,有的可能读大学,但是有很多读技术类的专业学院,开始一边学习一边到企业实习。
栾总告诉我,做制造业是需要很长实习期的,需要干中学,师傅带徒弟。德国有一支强大的技术工人队伍,长期在专业岗位上的工匠,保证了德国制造非常稳定,非常精良。
最近我看了一篇文章,讲到德国是怎么建立高标准的。比如德国规定,供三岁以下儿童食用的产品不得含有任何人工添加剂,必须纯天然。所有奶粉列入药品监管,所有母婴产品只能在药店出售,不允许进入超市。德国规定德国生产的滤水壶要过滤掉无机的有害物,也要能过滤有机物的有害物,经过过滤壶之后的水要微微带甜味。德国的锅具有人说一根蜡烛就能弄一锅美味佳肴。德国一口锅,有的竟然用了100年。按照高标准去做产品,导致今天德国30%以上的出口产品在全世界找不到替代品,没有办法,只能是它生产,所以它当然卖得很贵。
日本制造:工匠精神和有生命的制造
最后我要讲讲学习日本。日本生产的东西具有高品质和价值。Hard Lock是一个专门做螺丝钉、螺丝帽的公司,这个公司的口号叫“永不松动”。创始人叫若林克彦,他很早以前在大阪一个国际博览会上,看到过有一种螺丝帽是可以防回旋的。他注意到铁路上有不断高速运行的列车,长期摩擦振动很大,一般的螺母会经受不住压力,就会脱落,带来很大的危险。
他天天想怎么生产。突然有一天一个念头跳出来,就是用一个榫头把它给固定,他做出了防止松动的螺母。但问题是价格比较贵,当时没有人用,他靠别的生意养螺母生意,终于有一天被订购了。后来用得非常好,日本新干线也用了。他为这件事干了20年时间。一生专注做一事,这一件事就做成了行业里的龙头。日本的工匠精神,都跟这种高度的专注、持续的努力分不开。
我曾经在东京吃过一些非常正宗的料理,隔着一层玻璃,让你亲自看整个的过程。他们跟我讲,真正做寿司做得好的大师对所有的新鲜食材满怀敬意。他要做很好的个人卫生清理,永远都不会吸烟。因为吸烟以后身上会有一种气味传达到产品里面,所以他自己要清洁清洁再清洁,然后纯粹把自然美味的气息展示出来。
在日本,做一个包包,把一本旧书修旧如新,在做各种各样很细微的工作里面,都有这么一种精神,把产品当成是一种有生命、有灵气的生命体,然后去跟它进行心灵沟通,这就是匠人精神。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我们总想挣快钱,赶快跳槽,少投入多获得,我们一定做不出真正能被时间检验的好东西,那是可以用上百年的德国的一口锅,是可以一直用下去的德国笔芯,是日本的寿司。如果说我们从今天起,能好好学习美国的创新精神,好好学习德国的高质量和愿意做好实业这样一种体系,学习日本的工匠精神,那中国制造有一天才能真正在人们心目中成为高品牌、高价值、可信赖,而且是有灵魂、有生命的好东西,让我们一起去努力。 来源:秦朔朋友圈
本帖最后由 未来第一站 于 2017-5-12 10:55 编辑
最烦各类非专业“大咖”谈论中国制造,说的好像他们真的很懂似的!
好像不拿中国制造业说事体现不出他们水平来。
中国人,喜欢说,差不多就行了,哈哈 只是说说而已,现在似乎商业模式就是造势,实物有没有怎样无所谓,有势钱就有啦 一方面与市场反响有关,人家是面对出口导向的客户。而我们面对贫困的大众 什么样的规则定出什么样的结果。人为因素占主要! 中国不是没那能力,而是太浮躁了。我们公司在行业里是质量最好的,当然价格也是最贵的。现在质量越来越差了,没办法,客户天天催,要我们快点快点。做设计的都知道,有时候是要想很久的,甚至有了方案还要比较哪个更好。客户催,那没办法,能用就行。你要拖那么久,光工资就要多花多少了。 既然高层已经发现了问题所在,为什么不尽快解决 表示呵呵 美国开始减税了,开始扶持了,估计他们哪里制造业也不好!不只是国内的不好!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