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夸背后的工业机器人地方竞相追逐是内耗?
2016年上半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19257台,按可比口径计算较上年增长37.7%。中国工业机器人全年产量7.2万台,比2015年增长34.3%。从2013年至2015年,中国连续三年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一销量大国,平均每年占全球销量的1/4。
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的加速,作为新兴战略产业的工业机器人,正在成为各路资本及地方政府争相追捧的焦点,纷纷涌入机器人发展的大潮中。截至2016年底,中国涉及机器人生产的企业已达3000家左右,全国出现了50余家以发展机器人为主的产业园区。
近段时间,业内及专家人士纷纷表示,一个不到千亿级的行业,使得地方有如此高的发展热情需警惕投资过剩、高端产品低端化的问题。作为新兴战略产业,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是否真的如上所述?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一哄而上的背后是浮夸
“中国整体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拉动了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宋晓刚表示,在供给侧背景下,中国制造业面临降成本、增效率、提质量的现状,利用新机器生产功能多样性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是当下制造业绕不开的难题。在国际新一轮产业革命及经济变革中,从美国提出制造业回归、德国的工业4.0,到日本提出的机器人发展战略等,各发达国家都把机器人作为新一轮产业布局的重点之一。
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关心鼓励工业机器人发展是对的,大方向没有错。机器人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智能装备。庞大的市场需求潜力及国家高层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使地方政府及各路资本纷纷涌入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浪潮,欲在下一轮新兴产业发展中占得一席之地。目前全国与机器人产业相关的研发制造、销售、系统集成等全产业链企业达3000家左右。企业规模从几人团队到二三百人不等。
目前,上海提出要建中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园区,重庆则表示到2020年将打造成1500亿人民币的机器人产业规模。从哈尔滨、成都、上海、安徽等地,诸多大中型城市的地方政府表示,愿提供资金融资、政策扶持吸引机器人产业落户扎根。相关材料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境内已有28个省、市明确将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列为发展重点。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宋晓刚在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工业机器人行业确实出现一哄而上的现象,全国各地在建和已建的机器人产业园区在50家以上。“大家的热情,实际反映出这一行业的浮夸成分。”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姚之驹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地方竞相追逐是内耗
以“制造业立市”的昆山,位于上海与苏州之间,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外贸重镇”,是全国有名的笔记本电脑产业重地,聚集了大批电子、机械等传统制造企业。随着供给侧改革,昆山大量的传统制造业面临产业技术转型升级等相关问题,为昆山发展工业机器人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客户群体。
一份来自昆山市政府的文件显示,2016年1月,在昆山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财政扶持若干政策》(昆委28号)的基础上,昆山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昆山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应用领域企业采购、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到投资研发、创新等,出台了12项不同的资金扶持政策,每笔奖励扶持资金,从几万元到上千万元不等。从2008年至今,昆山机器人产业园区已入驻企业30余家,吸引了库卡、高晟、徕斯、华恒、永年激光等多家国内外机器人领域的高端、中高端企业,形成了机器人本体、零配件、视觉、系统集成等完整的工业机器人上下游全产业链。昆山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园区被列为全国十大机器人产业园区前三,2010年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江苏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占地110亩。其负责招商的陈志军(化名)表示,虽然机器人目前很火,但不足以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了未来的发展潜力,政府决定从背后推一把,促进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但政府的政策补贴与推动,只是全国地方发展工业机器人热情高涨的一面。
昆山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园区的姚之驹曾表示,在过去两年里,地方政府针对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高达77项。“确切地说,这是一种内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产业园区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整个工业机器人市场体量就这么大,全国50余家产业园,各地招商引资本来就是竞争关系,相继出台优惠的机器人招商政策,对地方经济发展可能有好处,若站在国家层面考虑从行业整体发展看,是一大伤害。陈志军解释,各地市机器人产业园区都往里面砸钱出台优惠政策,导致某些企业、项目今天到这捞一笔,明天去那捞一笔,或一个企业多地注册、落户等现象。
宋晓刚对企业观察报记者说:“地方政府打造千亿的工业机器人规模,总体思路和方向是错误的。”从建材、冶金、石化,到汽车制造、物流等,虽然机器人应用领域广泛,但并不像石化、建材、轻工业等,有十几万、几十万亿的利润,因此工业机器人产业不能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除此之外,目前每家企业年销售1万台机器人是有难度的。以2015年销售机器人6.9万台为例,以每台机器人价格30万计算,中国工业市场总规模也就210亿人民币,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25.4万台,也只是760多亿。而每台机器人的实际应用价格只在10万至20万元之间。他说,作为地方政府一定要想清楚发展工业机器人的目标和方向,是为了促进当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满足制造业面临的人工成本、招工难等问题,而不是盲目涌入其中。
相较于某些地方政府的盲目,宋晓刚更担心的是,一些地方企业及金融资本企业转型时,在不了解机器人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情况下,瞄着未来市场需求,看着地方政府喊出千亿产业口号并大力扶持,就盲目跟风进入机器人产业。“企业和各地政府应搞清楚,你的能力和实力在哪里。”宋晓刚表示,工业机器人是一个人才、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不像家电一样看着说明书就能操作,工业机器人要真正用于制造业的生产流程,还要与不同行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管理体系集成在一起,行业专业化很强。
在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工业机器人企业一定要站在服务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角度,以帮其提升效率和改善问题为标准,在某一领域找准自己的市场份额和目标客户群体。宋晓刚表示,不能因为笔记本销路不好就转型做机器人,而更应该思考,为什么笔记本不好卖?什么样的机器人才能生产出更优质、特色的笔记本?这才是生产机器人的根本出发点。
国产机器人技术有限,活得很艰难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已出现高端产业低端化的趋势,并有投资过剩的隐忧。”在中国3000多家机器人企业中,规模较大的国产机器人企业约超过800家。宋晓刚表示,在机器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上,已出现竞相模仿、同质化竞争的现象。来自中国机器人联盟的材料显示,2015年国产工业机器人自主品牌销量,首次突破全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30%。2016年上半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已服务37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91个国民经济行业小类,主要应用于搬运上下料,爆接和钎焊、装配与拆卸等低端领域,以服务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汽车和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等。
“虽然市场有需求,但做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太多了。”华恒焊接工业机器人业务侯先生透露,经过多年发展与沉淀,华恒焊接工业机器人在国内焊接领域已颇具规模。该公司以销售焊接、包装、搬运机器人和机器人系统集成为主营业务,每年总营业额在3亿左右。但是目前市场上几人、十几人团队的小公司很多,干两年就关掉的企业再注册已司空见惯。作为高端产业,国内工业机器人的本体销售已处于白热化竞争,行业洗牌很频繁,几乎无利可图。得益于机器人系统集成服务业务的开展,公司相对好一些。
“有些企业其实是靠政府的补贴活着的,搞低于成本价的恶性竞争最可怕。”宋晓刚表示,这样的企业本身赢利不了,靠政府补贴就搞亏本经营、打价格战,产品质量、安全性、稳定性无法保障,反而给应用企业造成很大麻烦和影响,把整个工业机器人行业都搅乱了。宋晓刚说,有时政府的政策补贴,反而起了相反作用。很多企业生产的机器人都没有使用过,就号称生产了多少产值的产品,或应用到什么行业。如果真的应用了,应用得怎么样,其实地方政府并不是很了解。地方政府应该实时跟踪、监督,贯彻落实评估政策的可行性,并进行及时调整。
昆山机器人产业园负责招商的陈志军表示,对于技术升级改造的应用企业而言,动辄几百、上千万的设备改造,对机器人应用的安全、稳定要求极其严格,因为国产品质没有保证,导致应用客户没有信心,直接拒绝国产自主品牌,甚至指定国外机器人品牌。所谓整机销售并没有什么意义。陈志军表示,伺服电机、减速器和控制器是工业机器人的核心三大件,国内企业进口国外零部件进行组装生产,整机销售的大部分利润还是被国外厂商拿走了。针对这一现象,侯志军表示,国产自主品牌的工业机器人,只能用于低端。真正用于汽车制造的高端智能工业机器人屈指可数,主要还是被日本发那科、库卡、ABB等国外品牌厂商所控制,用于自己开拓市场。那么,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如此高涨的工业机器人热情,为什么不扶持行业研发,使国家或地方工业机器人产业做大做强?陈志军表示,“这样只会死更多的企业”,因为地方政府不是国家科研机构,考虑更多的是地方税收,在资金有限的同时,需要发挥更大的效能。 地方政府可以支持某个产业做大,而不是集合人才去研发某个产品,把某个产业做强地方政府是做不了的。其次,政府把钱投入某些企业,很明显是看不到出路的,到最后地方政府人才两空,搞研发的企业也亏得一塌糊涂。这是一个时间、速度决定成败的时代,即使三五年以后研发出来了,国外的产品早已更新换代,国内相关产业依然是落后的。
宋晓刚表示:“靠政府的专项资金和政策解决企业自主创新的问题,那是不可能的,企业自己要有这个能力和实力,通过市场赢利来支持企业发展,政府只是一个推手,不是运动员。但有些企业靠政府补贴活着,整天琢磨政府的专项资金申报,永远也做不长久。”陈志军表示,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技术研发和功能无法与国外产品比肩,想要超越外国机器人更多的要靠国家重点大型企业。
机械行业中的工业机器人是一个发展方向,工业4.0靠的就是机器人来实现,这些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所以有很多企业都有政府在支持他们 不搞这个还能搞啥/ 中国机械都是政策指哪往哪走,可以说是个没有主见的孩子,从来没有自己发展到让国家正视,影响政策,甚至影响世界第二产业。 才刚刚起步啊,起来得越早越猛越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