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车轻量化 毛病连连出
现在对于卡车运输重量的上限要求越来越严格,于是各种轻量化的卡车和挂车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但是轻量化的挂车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又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呢?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问题一、焊接质量出问题,多处开焊惹人愁
轻量化挂车是在保证可靠性的基础上,减轻挂车的重量,以实现更大的装载能力。但是过度的追求轻量化,可能会导致挂车的可靠性能下降,比如挂车上厢门合页,厢门锁杠的固定限位处、工具箱支架、侧护板支架等处多处开焊,需要经常性的电焊修补。
问题二、轻量设计薄底板,多处开洞要补漏
为了快速卸车,基本上都是车厢门打开后,装载机帮忙卸车。于是在卸车过程中过薄的车厢地板很容易被石子压出很多洞。用装载机往挂车上放东西也很容易砸出很大的坑。
问题三、细节设计不到位,挂车质量真堪忧
如果说开焊是再所难免的话,那么设计不合理也是再所难免的么?例如,挂车的大量侧面的肋板多处存在这下料不足的情况,然后由进行了简单的材料填充补焊处理,但是这看似没什么大不了的地方,在车辆运营一段时间后,补焊的地方多处出现了开裂。从而影响挂车整体寿命
问题四、安全存隐患,孱弱护板形同虚设
半挂车后面的后挡板,它可以在发生轿车追尾的交通事故时防止轿车钻入挂车底部,国家有强制安装的相关法规政策和安装尺寸标准,而且挂车在上户时也会检查这个装置。尽管很多挂车在出厂的时候都装有后护板,而且在上户的时候也会进行检查。但是很多轻量化挂车上的后护板和侧护板确实非常孱弱的,甚至一脚就能给踹弯掉。设想,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这样的保护装置能起到保护作用么。
挂车的轻量化并不是不用厚钢用薄钢,不是偷工减料,能省就省,而是在更加科学化设计的基础上,使用更加坚韧的好材料。
着重应该在车桥上、车架的结构、材料上减轻重量。 楼主揭黑幕了! 靠简单的减薄而减轻重量,属于偷工减料,纯粹是谋财害命。 那天某一事故,才能引起管理者反思! 补充一个故事来说明这个现象的渊源……
约20年前,某生产轻型自卸车的某厂,某领导绞尽脑汁削减成本。突然脑洞大开,下令将原本与车厢等长的副车架削减长度,分为前后两节,前面一个支点短到几乎为理论力学上的支点。后面因为结构需要保留了不到1米的长度。整个过程完全绕过技术部门自说自话就干了,而且批量化的生产了,也卖出去了。一个周一,刚刚度完周末的全厂职工上班后惊讶地发现公司主干道上停着一辆车厢无法落平的自卸车,车旁站着气鼓鼓的用户。围观,细看,原来,那个被削短的后半截副车架的后沿,正好落在后车轴正上方,后板簧的正中,象剪板机的剪刀一样,把汽车大梁生生切下去近一半高度,于是这个半拉子副车架倾斜,车厢也就回不到水平位置,惊恐而愤怒的用户不得不直接把车开回进的厂里……
轻量化设计不是单纯的降低板厚,而是通过结构优化等方法来达到降低本身重量的目的。 都有人找我用薄铁板做个和车上的刹车锅一样的,铁皮刹车锅。说是两个前轮上不需要刹车,但是要是拆了,怕公路部门监测罚款。后来我没有给弄。 产品优化设计精神可嘉。日本相当年相当多的产品(包括汽车),就是从欧美偷了技术后再优化设计生产出来。只不过那时代欧美安全系数特大,使人家有足够的优化设计空间。如今轮到我们已经很难正常优化,也就变性为偷工减料了。 受教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