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离开学校后就再难交到好友
离开学校,我觉得自己交友变得越来越“功利”、越来越带有强烈的“目的性”。比如如果我和一个人聊得来,我可能会和他成为朋友,但不一定会是长期的朋友;然而如果我们不仅聊得来还能有业务上的合作,那我们的关系才会稳定和长久。我并不觉得这种“功利”且带有“目的性”的关系有什么坏处,完全相反,我觉得这才是成年人的交友方式。所以,现在我遇到聊得来的人都希望和他们有业务上的合作,因为只有经历过为人处世和利益分配上的磨合,大家才知道是不是真的可以有长久的友谊。我很明白:年龄越大,交友越难。可能同样一个人,放到10年前,或者5年前,你和他能成为很好的朋友。但放到现在,似乎行不通。从路人到好友,需要时间去煮人人以情感为纽带,人人依附感情而活。而感情萌生,需要时间。让人际间的弱关系转化为强关系,更需要时间。在学校时我们为什么能成为朋友,因为原来我们有资本浪费大把时间折腾青春。过去,我们没有身处流动性极强的社会,而是在封闭的学校。学校里稳定的分班制、规律的运行规则,决定了你我可以在学校呆上一整天。既然呆上一整天,自然就有故事发生。有故事发生,自然就产生情感的互动和沟通。说白了,在学校,想不发生点什么都难。学校简直是友谊加工厂,那是一个每天都在生产友情的地方。把友谊比作料理,放在锅中烹煮,才可成形。时间就是那锅里的水,没有水,就没有可能。反观现在,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奢侈的,因为我们有一个新的身份,叫“社会人士”。一周6天,每天下班只想滚回家休息。单休日1天,都有安排,排得满满当当。有空闲日子,只想在家休息犒劳自己,根本没时间分配给陌生人。别人跟你说:“我们交个朋友吧,周日一起出去玩。”你心里只觉得累,一没时间,二没欲望,三没激情。交毛朋友,自己能整整好就不错了。我们都太忙了,也太累了。有个词组,叫“过命的交情”。比如:一起挨过枪子儿、一起吃过牢饭、一起当过兵等等。当然以上纯属举例,但要表达一个意思,就是共同经验。两个人共同经历一些事情,共同克服一些困难,才会有成为好朋友的可能。共同经历一次惊心动魄的旅程、共同面对一次决定命运的考试、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哪怕是一起玩过一个游戏,都是共同经验。一起经历过一些事情,才能使一段关系变得厚重。少年学生才谈感情,社会人士只谈利益。23岁工作以后,你会很容易发现,周围人都是利益驱动的。是目的性交往,而非情感性交往。你对我来说有价值,我才会跟你玩在一起,吃在一起,喝在一起。有价值我们就好好聊聊,说不定能成为很好的朋友,没价值你就一个人玩儿蛋去。一个人社会化程度越高,这种对个人价值感的嗅觉也会越敏锐。以前的聚会以“玩”为主,一群人KTV里吃吃喝喝玩玩乐、嗑嗑瓜子、抢抢话筒,兴致好了玩玩真心话大冒险,乱点鸳鸯谱,男同学女同学个个笑得没心没肺。现在的聚会以“信息沟通”为主,几个不太熟的人聚在一起,发现有价值者,我们会寻求主动认识的机会。没有价值,那就一个人玩手机吧。朋友圈刷了N遍,各个新闻网站刷了N遍,最后太无聊了出去上个厕所透透气。倒不是说人人都变得功利了,而是每个人都越来越适应社会,越来越适应从学生到社会人士的身份切换了。抱歉,我没在你身上看到我需要的东西。所以,我们可能成不了朋友了。年龄越大,每个人对自己即将走的路也越来越清楚。23岁以后,人人都会通向一条窄路。在这里并非指人人会通向一条狭隘、受限、不自由的路。而是指随着思考与经历的增多,人们与自己相处的机会也在增多。毫无疑问,人们会越来越懂得审视自己的人生,尊重自我的存在。这是精神层面的,还有现实层面的。进入社会分工的阶段,人在被分流。阶层、视野、格局、智识的差距,都在不断扩大。每个人拥有不同的职业道路,掌握不同的职业技能,并且在各自职业惯性的影响下,越来越专。23岁之前,人的注意力会集中于外部世界。23岁以后,逐渐内化。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赵丽华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年龄越大者,所结交的人也就越少,同时和既有的朋友之间则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她的观点是,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枚闹钟,到人生的某个节点,就会铃声大作。它提醒人们人生短暂,繁华易逝,请停止四处交游,专注于此时此地。赵教授认为,人们会开始全心投入在情感上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因此,不再有兴趣参加各种饭局和聚会,而是更愿意把时间花在亲近的人身上。强关系越来越强,弱关系越来越弱。对个人而言,这种心理,会把许多“有可能发展为好友的人”拒之门外。二十多年的生活经验,会把每个人培养为生活场上的老手。见过物是与人非,经历过午夜的心碎,人很容易就成为老手。会更懂得识人,会在交往中留有余地,不再全力以赴。在热情的包装下,保持冷静与克制。你似乎逐渐明白,不是所有人适合与你做朋友,也不是所有人值得你与之为友。你的交友原则,开始有了筛选的标准。谁谁谁跨得过那道门槛,谁谁谁跨不过,一望便知。和那些貌似朋友的陌生人优雅告别,这辈子恐怕不再见了。毕竟交到好朋友,需要努力和运气。交不到的话,自己安安静静地生活,一个人也自在快活。 透彻! 这个有一定道理,最好在一特大公司 比较容易有稳定 人脉圈。 LZ的排版让我只看粗黑字体。。。 交友也以顺其自然为好,不刻意回避,不刻意奉承。 关键不是老钱少、情少、志向低 现在看来,酒肉朋友真的成了酒肉朋友:不吃不喝,哪来朋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