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梳理谈谈我对“另类少齿差”的观点
番茄唐龙大侠昨天抛出了一个“另类少齿差”的案例,我在两个帖子里也陆陆续续做了一些回复。首先对这个例子总体表示肯定,创新性很好,思路巧妙,也具备一定的实施性。为了能够更加完整准确地阐述我的观点,我在这里开个帖子系统梳理一下,也方便大家讨论。
下面我分3个问题,把这个案例说一下。
-----------------------------------------------------------------------------------------------------------------
第一个问题:
首先“另类少齿差”从机构形式上与普通行星传动中的2Z-X机构很类似,但不相同。2Z-X机构中行星轮为双联齿轮,两端齿数不同,参数设计较为灵活。“另类少齿差”为同一个行星轮,两个太阳轮做成齿数差,这也是该案例很重要的一个创新点。
通过角变位的方式拼凑中心距以弥补齿数差带来的中心距变化是可行的。这种方法有个问题,角变位拼凑参数限制较多,且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那么有没有其他方式?我在原来的帖子中提供了一些思路,也就是下面要说的两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
我提供的思路核心观点就是,第二个太阳轮和第一个太阳轮可以做成不同轴,不必去费尽心思拼凑中心距,“等中心距”如果不是设计必须,在这里是个伪命题。第二个太阳轮设计成与第一个太阳轮不同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动轴,一种是定轴。
先说动轴的情况,也就是番茄唐龙大侠在第二个帖子中做的模拟,也就是图中蓝色齿轮做的是行星运动。蓝色齿轮的参数设计已经比较灵活,相信大家也都没有疑问。如果整个机构要做定轴输出,可以把蓝色齿轮自转部分通过一个转化机构(一对齿轮副即可)转化成定轴输出,这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
现在谈论第三个层面的问题,我在回帖中提到把第二个太阳轮做成定轴也可实现正常传动,即上图中蓝色齿轮做成定轴传动,且轴线与第一个太阳轮不同轴。相信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有困惑,说怎么可能,你是不是糊涂了。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说我没糊涂,提醒大家不要忘了有一种偏心齿轮(非圆齿轮)。下图示例的就是小行星轮与第二个太阳轮之间的传动情况,这是一个变中心距变传动比的机构。小行星轮与第二个太阳轮之间的传动比关系我也计算一下。需要注意的是,“另类少齿差”在动力传动领域优势不明显,但在运动传动方面却有很大优势,因为很多场合需要传动比周期性变化的传动机构。这个思路正好可以满足。
以上我对“另类少齿差”案例的3点说明,希望把问题讲明白了。也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海鹏.G @番茄唐龙
赞一个,用非圆齿轮确实可以。
但简图就不该那样画了 我对这个问题的核心观点其实就两条:
第一,两个太阳轮可以不同轴;
第二,第二个太阳轮可以定轴,也可以动轴。
如果讨论一开始就能略去表象浮云,在这两个共识框架内探讨,无论是从问题讨论的效率还是从方案的创新解决上,效率将会提高很多。 大侠,仔细想了想,似乎还是有问题的,请斟酌。 本帖最后由 海鹏.G 于 2016-4-29 17:07 编辑
一、如果是固联安装,就是个“假偏心”。他的齿型还是普通渐开线圆柱齿轮齿型。只不过安装位置“挪”了一下,他的几何轴线和节曲线中心依然是重叠在行星架的轴线上的。节曲线也不是你给的那个。
二、如果非圆齿轮可以绕轴,将是致命的,这个机构不成立。
所以,不存在非圆齿轮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能。我也糊涂了一下,呵呵。回头一想,“共轭啮合”啊,行星轮是个渐开线圆柱齿轮,节曲线是圆啊,那配对啮合的齿轮呢?
@番茄唐龙 @目成
盗用刀疤五一个图
哈哈,你可以再去看看非圆齿轮到底是怎么回事。学知识一定不要流于表象。常见的非圆齿轮中心距为定值,两个节圆为椭圆。我这里设计成变中心距,两节曲线一为圆,一为椭圆有何不可?@海鹏.G
这么给你说吧,一对齿轮副的两个齿轮都是渐开线圆柱齿的情况下,我也能把它设计成变传动比。你觉得可能吗?@海鹏.G @niuershiye@目成
ú
á
ео
@.G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