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主”说到工业体系
前几天说国内世界首创8米大采高的事情,看到的是不屑,以及对自主的质疑。
我们国内有太多的“自主”,也招致太多的质疑,还有人说这是攒机。我们不妨继续说哪个刮板输送机的话题。
前天说的哪套刮板机生产厂家属于世界第3的水平,第一、第二都是红毛,但是第三、第四、第五都是中国企业。
到底是不是自主,到底是不是攒机,咱事实说话。
上面的电机、调速系统、链条、耐磨板,大家都是外购的,红毛和国内的供应商几乎是相同的;唯独不同的是大功率的减速器,红毛是自制的,国内是进口的(700kW及以下国产可以满足要求)。
红毛可以外购,算自主?我们外购,就是攒机?正视一下,调整一下以往“唏嘘”的心态。
甚至反问一句,给你你能玩到这水平吗?要不谁给攒一个?目前全世界能“攒”到这水平,不超过4家!如果还是不屑,我真不知道你有什么理由?
这世界第三的水平是什么概念?性能是红毛的80%-90%,价格是红毛的1/2左右,就前面说的哪套SGZ1400/4500,假如国产是1亿元的话,红毛是两亿元。就是这个概念,具有较好的性价比!
我们没有什么理由去唏嘘和鄙视,这是人家努力多年的结果,每天都在追赶。
再加一句红毛的”攒机态度“,只要别人能做好的,我就不做;如果我做,我一定做的跟你不一样,或者做的一定不比你差。国际化的分工就是这样的,千万不要追求大而全,否则会害死你的。红毛的不少铸造都是拿到中国铸的,但是焊接没敢在中国。
借用牛根生的一句话,要善于利用社会资源做企业。当你什么都做,做的又不是都强,当萧条来临的时候,你的折旧、你养的人,将都成为你的负担。有所为,有所不为啊!
再说差的哪10-20%在哪里?哪是整个工业体系的问题,具体结合我了解的,我说几点。
1)工人素质的差距:
人家的焊工都是有证,有国际焊工证的;什么概念?人家的焊工,焊出来探伤检查没缺陷,我们的焊出来缺陷不少;国内没证的焊工月薪5000元,有国际焊工证的月薪得给8000-10000元。很明显的差距?根据我看过的材料,整个国内通过IWE焊工认证的企业大概100家左右,泱泱大国,才100家?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短期难以改变的事实。
2)装备的差距
国外焊接,普遍用定型工装或气动工装等,国内随便用个料头,点上就当撑子了;如果生产大缸径,长行程油缸,没有装备肯定是不行的,但是你可以了解一下,国内有意大利塔基刮削滚光机或美国西拉刮削滚光机、瑞士善能卧式绗磨机的,只要有一台这样的设备就算数,全国大概也就100家的样子。实打实的差距。
3)管理的差距
我有一次下车间,一进车间门,就听到“哼”、“哼”的声音,这明明就是吃刀过大的声音,仔细看了看,是那台上海深孔镗床的声音,非常明显的声音,我不知道这工人一次准备镗下1毫米吗?
然后在车间转,走到哪台瑞士卧式绗磨机旁边,看工人上料,拿着手柄在点动落料,哒、哒一点一点的下,”咚“一声料落在床身上了,就这管理,你多好的设备都给你弄废了。为什么不买一个上料设备,或者设计个上料设备呢?
4)技术的差距
红毛做什么很专注的,几十年如一日,技术水平比我们要高;另外一个,就是天天挖空心思在哪改进和提高,这是他们的工作内容,而我们呢研发人员呢?比如红毛800人的厂子,研发人员就有100人;而我们是4000人的厂子,研发人员也是100人。红毛一年干5套,核心件自己生产,其它都是外协的。我们一年干100套,关键件也是自己生产,其它也是外协的;这100套设备,我们研发人员要搞多少次配套、多少次技术交流、多少次技术服务,重复性做多少次产品改型,这些工作对于提高研发水平的作用较少,我们更多的心思没有花在真正的研发上,没有冷静下来去憋大招。
5)标准的差距
你中国的标准就低,人家国外的标准就高。我说的是国家标准低,还有企业标准同样低。大家可以具体对照一下,自己领域的中外标准的差距。
上面是我分析的几点差距,不是单体的差距,是整个工业体系的差距,还有整个工业思维意识的问题,再举两个搞笑的例子:
有家大国企,请了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做咨询,咨询的结果有一条是资金周转率低,比国家先进企业有差距。然后这家大企业,就把国产设备的交货期缩短,从原来的6个月降到3个月,不到设备要使用的倒数第4个月,绝不发招标文件。因为他有钱,他还想多放在银行几个月,不想过早给你合同款,这他妈都是什么工业思维?这简直就是杀鸡取卵的节奏。这行业的大型进口设备交货期都是1年左右,爱买不买,跟价格没关系,要这个质量,就是1年的交货期,没商量。
还有另一家国企,去丰田学精益管理,学回来说,我们要提高资金周转率,我们要加快设备的制造周期,同样的资金,原来3个月交货的,如果我们能提高到2个月,我们的资金周转率能提高50%。同样的混蛋,你这样压缩交货周期,能保证产品质量吗?设计的时间,备料的时间,铸锻的时间,质检的时间,要保证产品质量,还是别压缩交货周期了。
对有些行业和企业来说,目前算是大萧条,很多厂家的订单下降50%以上,靠量生存的时代过去了。要想生存,只能是减,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接附加值稍高的订单,才有机会生存。工业需要这样逐步进化,而不是一步就能完成的。
当你要养5000人,没有规模,怎么养?你哪5000人里有多少是有证的,想做高端不容易?同样当萧条来临,你还养的了5000人吗?减人,提高品质,做利润高的,才能养2000-3000人,同时人员的素质,企业的管理都必须进步了,否则3000人也养不活。不前进,就只能慢慢消亡。
现在萧条了,不忙了,也许是最好的憋大招的机会,继续努力追赶吧。别忘了,那边半球的老外与你一样,也闲,也在憋大招。
欢迎拍砖,一己之见,可能算是孤陋寡闻,还请大家各抒己见。
我理解自主和攒机,就是自主我买的东西,我本来就可以自己生产,你不卖或者卖贵了我就自己做了,而且质量性能不比你差。攒机就是只能买你的东西,我自己没法做出同样质量性能的东西。脖子被别人卡着在。 我就问一问题,既然你说的基本上已经和进口一样,为什么价格是1/2呢,为什么不能价格一样呢,或者95%呢,我不用懂煤机行业,就分析价格你就不合理 看了前面的部分,感觉还可以;
看了中间的,感觉落后是显然的;
看了后面的,感觉胡来了,可能不讲良心了。
疑问是,后面的做法能保持住前面的状况吗? 沈阳搞设备租赁,大连据说放的大招是直接建工厂,设备,人员都配齐。 再一次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劲。 哈哈,哈哈,
想说,进步真是太TM难了,难于上青天,还没看别的,看到贴图,先笑了,能自己画张图不能啊?
买东西,有罪吗?我都认为没罪,该买啊,你玩不了,装啥孙子啊,该买就买啊,没错,
都买了,你那结构是怎么来的?红毛随设备,有个‘配置图’,就是结构件大致轮廓是有的,能量出来人家哪里多大,多厚,你就这么玩啊?哈哈,
别抱怨工人,工人怎么了?我觉得工人没毛病,我在寺河玩东西的时候,刚买的DBT 5500,找国内来‘抄’,你抄,好好抄,甭扯啥‘我最便宜’扯这个蛋干吗啊,
DAMS才16个人,东西便宜吗,不便宜,1999年,老K过来,俺去接的,东西挺贵的,玩到今天,胶管都是德国的,
你东西溅,是你产品寿命也低,性能差,扯别的管蛋用啊,哈哈, 不管怎么样,楼主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就是好样的,我静静地看各位的点评,不管是赞也好,喷也罢,天底下的道理不争不明,不辩不明 我说吧,为什你价格和性能不对等,本身就是攒机。还要不要和某党学些坏毛病,一出问题就是临时工,工人不好。同样的生产线,同样的工人。重要客户,要求严格的客户,生产出来的就好,国内的客户就垃圾了!!!怪工人?嘴巴抽你丫的。 看到螺旋大侠谈到沈阳大连的大招,想从传统设备制造向后端的加工生产延伸,但是按现在国内行情这不现实。
在欧洲能做这样延伸的,都是以加工产品为中心的设备企业,针对产品提供最优工艺方案,国内说法是做专机,优势是经过长时间竞争淘汰,这些企业对产品图纸标准工艺等积累的经验非常丰富,进可依靠标准卖方案赚钱,退可延伸到刀夹量辅生产制造赚钱,实在不行还能去做咨询,就是吃死对产品熟悉这点,以制造标准设备的企业在这些领域根本玩不过他们,但劣势也明显,单机成本,适用市场范围。
沈阳大连和上面这两者都不搭,现在行情凋零人才转移,不要说最优方案,这2家能理解标准消化图纸做个方案的人都很少,唯一卖点是“廉价”,但甲方实际不缺这点钱,可能连看都看不上这点钱,而且这个“廉价”也不是甲方要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