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倒逼阀门产业转型
青田阀门产业是当地传统产业之一,由于建成早,大部分企业已凸显生产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三废处理设施不完备等弊端,近年来诸如环保、违法建筑等问题显现。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这种粗放式发展模式,必须尽早扭转。2014年,青田县展开了一场“手术”式彻底消除阀门产业“黑色GDP”的整治行动。截至目前,该县阀门企业已停产整治98家,有34家兼并重组成22家新企业,8家企业开工建设新厂房。
在当地主政者看来,阀门产业整治,关停不是目的,而是要将突出环境问题整治的压力转化为推动转型升级的动力,淘汰落后产能,推动阀门产业迈上绿色发展的更高层级。
痛定思痛
青田阀门产业,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曾是当地的“经济富矿”,2014年企业达到104家,年产值逾30亿元,其中绝大多数由青田本地人创办,主要位于东源、高湖等工业区块。然而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下,重新审视青田的阀门产业,其中存在的环保、安全等诸多问题亟待破解。
为守护一方绿水青山,2014年底,青田决定按照“关停淘汰一批、兼并重组一批、整治提升一批”的整治思路,成立由书记、县长任组长的污染企业集中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出台《青田县企业污染整治实施方案》、《青田县阀门行业综合整治提升实施方案》等文件,下狠心、出重拳,计划用一年时间全面完成污染企业整治,快速推动青田阀门行业转型升级。
然而,治理一个社会顽疾,现实远比想象的要复杂;提升一个支柱产业,实际推进也远比预计的要困难。
“将心比心,建了几十年的厂房说拆就拆,企业主肯定有想法。”青田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祖康是东源镇阀门产业综合整治推进组组长,去年11月包括他在内的多个部门22个人,都一起入驻当地,指导阀门产业整治。
张祖康坦言,或关或改或迁,都直接冲击着阀门企业固有安全意识和切身利益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可以想象任务的艰巨和难度,还有我们的压力。面对部分企业主的不理解和抵触,我们一家家做思想工作,告诉他们整治的目的和意义,并加强与阀门行业协会的沟通,动员社会各种力量来推动工作开展。”此外,制定“一厂一方案”,开展“一对一”服务,邀请浙江省环科院、环评公司等单位专家作现场指导。
虽然仍有各种反对声、疑问声迅速汇集到青田县的决策层耳中,但青田县委、县政府始终坚定表明:宁舍经济翻番,也要保绿水青山,延续原来的发展老路已经“无路可走”,必须痛定思痛走出一条新路。阀门产业整治,不能再等。
迎难而上
面对青田阀门史上“最严”的一场整治,阀门企业主的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对豪迪斯阀门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松挺而言,去年是最不寻常的一年。“从2002年开始一直慢慢做到现在,企业拥有40多名员工,每年平均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按赵松挺的话说,“企业是在发展最好的时候被停了”。
为腾出空间培育优质企业,青田对不符合工业规划,存在违法用地、违章建设的阀门企业,一律拆除搬迁。截至目前,该县已累计拆除违建67处、15.02万平方米,其中整体拆除20家。赵松挺的厂房就在拆除范围之内。
看着眼前陈旧的厂房轰然倒塌,瞬间被夷为平地,赵松挺虽然心痛,但同时也清楚:如今良好的环境质量是人们的迫切期盼,这样的新形势下,转型是绕不开的“门槛”。
拆除厂房,并非是简单一刀切要淘汰,而是要通过整治提升,实现转型升级。正如青田县长戴邦和所言:此次阀门行业的整治,关停不是目的,而是通过整治淘汰落后产能。
青田双源阀门有限公司是最早响应整治工作的企业之一,其是由原有的青田双达、宏进、永辉三家阀门厂兼并重组而成,如今即将完成重建。但事实上,董事长季永平也曾经历过一番很长久的思想斗争,同时存在忧虑:厂房拆了哪来资金重建?重建时间长,市场被人抢占怎么办?整改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如何在同行竞争中保持优势?
季永平坦言,他刚开始也有观望心理,但经过整治组工作人员几次上门说服,加上长远考虑,他最终决定主动作为。“绿色发展是大趋势,尽管整治意味着增加投入,但从长远来说,企业仍是受益的。”昔日破旧的厂房和脏乱差的生产环境,如今已然变成整齐崭新的新厂,而且规模还扩大了。站在马上准备恢复生产的新厂内,季永平很欣慰:“长痛不如短痛,与其将来在转型升级的浪潮中被淘汰,不如现在狠狠心,将所有整治一步到位,也免了后顾之忧。”
从最初的不理解,到主动壮士断腕,季永平态度的变化也反映了不少企业的心态。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企业主均表示,风物长宜放眼量,阀门产业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如今迎难而上,是为了争取以后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记者了解到,在整治提升行动中,青田县也制定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对企业进行帮扶。并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加快园区防洪堤、电力网、天然气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
资金方面,企业按要求自行完成厂房整体拆除的,可一次性拿到2万元奖励,产能达到8000吨的重建、迁建企业,也可一次性拿到15万元的技改补助。同时,设立1000万元的阀门重建企业信贷帮扶基金。土地保障上,在高湖镇徐岸区块规划工业用地160亩,优先保障现有阀门企业重建、迁建,在土地出让价格方面也给予优惠。此外,政府方面还在审批、技改等方面给予大力帮扶。
浴火重生
“这个管网收集的污水在经过污水处理设备的一次处理后,将被纳入位于船寮的污水处理厂,进行二次处理。”在位于高湖镇的浙江林家昌隆阀门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飞燕指着新引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告诉记者,除了这套耗资200多万建成的污水收集池和污水调节池,车间地面防渗漏处理已铺设完成,切割打磨及焊接车间新增水帘除尘和换气设施也全部“上岗”,俨然给“三废”造了一个“金钟罩”。
此前,该厂的废水排放问题曾一度被推向风口浪尖。这让林飞燕吃过罚单,也深刻明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并不是企业“长寿之道”。因此企业痛下决心采取环保措施,现在废水、废弃、废渣都实现了“零排放”,并已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良性发展阶段。
生态倒逼企业整改转型,近一年多来,青田对阀门产业采取的一系列整治措施,给当地带来深刻变化。青田保俐铸造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经历过“浴火重生”的企业。
没有滚滚浓烟,不见粉尘四起,射蜡车间内一切井然,工人在自动生产线上埋头忙碌……这套从台湾引进的智能化自动射蜡系统,让青田保俐铸造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结州不禁喜上眉梢:“采用自动生产线后,跟以往的手工操作相比,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工人也减少了。”
据介绍,“保俐”前身是高湖一家靠近居民区的小作坊、老厂房,环境设施落后。乘着青田阀门产业整治的浪潮,他们不仅筹划搬进了新园区,还引进先进生产线,建立一整套污水处理池设施,成为了高湖最早开始升级换代的阀门企业。目前,这座占地面积26亩的新厂房已经开始投产。
“令人高兴的是,从调整效果看,污染整治下去了,效益却大幅提高了。”陈结州透露,今年公司产值将在1亿元左右,而去年仅6000万元。
据青田县高湖镇人大副主席陈寿勇介绍,“林家昌隆”和“保俐”都是众多整改企业的一个写照,正是看到了政府抓整治的决心和扶持,他们才下定狠心,如今实现了企业发展与生态的相得益彰。
据悉,自青田县阀门行业整治提升工作开展以来,该县已停产整治98家,永久性关停33家,目前已有34家企业兼并重组成22家新企业,8家企业开工建设新厂房,新重组成立的企业中,12家已获得县产业准入认定委员会准入许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9月,青田阀门产业实现产值15亿元,单位企业产值较整治前增长了7.6倍。整治行动倒逼企业走向了更高的起点,转而重新寻找产品定位,以技术优势和创新抢占新市场,迎来发展新空间。
当风暴渐渐平静,人们也惊喜地发现,当地的生态环境已经有了显著改善。清溪绕村,垂柳拂岸,白鹭翱翔野鸭悠,许久不见的景致又重新回归。行业整治,这是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既意味着在火中坚守的痛苦,也意味着火中重生的喜悦。阵痛过后,青田阀门产业即将迎来新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