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天花板 发表于 2015-12-18 20:32:07

物联网推动产生新社会面貌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物联网”(英语Internetof Things,缩写IoT;法语为Internetdes objets)、“网联产品”(les objets connectés)这些词语还相当陌生,就像当年谈“互联网”,被看作是“玩科技人”嘴里耍弄的一个“时髦”。然而时过境迁,互联网不仅概念已经被人熟识,其应用也深入人心。今天,几乎人人讲“网”,处处见“网”。走在街上、坐公交车、户内户外,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进入网络,进行各种操作,已经是日常生活现象,甚至成为一些人须臾不离的活动。虚拟无形的因特网已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极大方便,此时为什么又出现了一个“物联网”,它同“互联网”又有什么关系呢?
  
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概念,而今风升水起的“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即互联网加上传感器(lescapteurs),它使互联网“更上一层楼”,也可以把它说成是互联网的延伸,是它的一个高级形态。而连接在这个系统内的成千上万种物件便是“网联产品”(les objets connectés)。
  
人们生活在一个由无数实质物件构建的环境里,对这个物理世界的管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运转和发展,当然也牵涉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正是出于这一理念,科技工作者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又创建起一个主要针对实物,以构成国民经济的各大实体为推动力的“物联网”。这些大企业生产、管理、销售着五花八门、各种各类具有“智能”的物品;而“物联网”则把它们纳入一个全新的运行机制中。
  
物联网的产业链由多个部分组成,可以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组成每一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智能芯片和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传输网络。智能产品按照国际协约标准模式获得定格后,通过各类信息传感接上互联网,接受信息交换和计算处理,从而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由此,客观的物理世界得到有效的控制,可以科学管理起来。简言之,“物联网”将让人们一步步生活在一个变得更“聪明”的智能化世界里。物联网因而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区别
  
互联网着重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解决的是人与人的信息沟通问题。用户通过服务器、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终端上网获取资源,发送或接收电子邮件。在网上阅读新闻,写、读博客,使用网络电话交往,或者在网上买卖股票、定购机票、预订酒店。所有这些在互联网上传输的信息和文件,全都是由人输入的,即使是图形、图像文件,也都是在人的控制之下完成的。
  
物联网则完全不同,它是通过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相联,解决信息化的智能管理和决策控制问题。尤其重要的是它的“自动”功能,因为该系统采用传感器和无线射频识别通讯技术(RFID),因此物联网感知的数据是传感器主动感知,或者是无线射频识别读写器自动读出的。借助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手段,物联网络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品实现互联互通。在物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运用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联接上网,在网上可以查出它们的具体位置。通过物联网用中心计算机对机器、对设备、对人员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当然也可以对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各类设备、汽车进行遥控,搜索其位置、防止物品被盗等。
  
“互联”演进,天翻地覆
  
专家们在普及物联网知识时特别强调物联网的影响力所在,指出: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发展在本质上的不同点,在于它们的驱动力不同。了解这一点,便能明白为什么物联网产业潮会对整个社会面貌产生革命性的推动。
  
互联网发展的驱动力是个人,互联网是开放性的空间,人人可以参与,包括其创造者和使用者。这一理念在极大程度上激发了以个人为核心的创造力。而物联网的驱动力必须来自企业。因为,物联网的应用所针对的对象全都是实物,涉及到各行各业,各类技术。物联网的实现首先需要改变的是企业的深层结构,即生产管理模式、物流管理模式、产品追溯机制和整体工作效率。因而,一个企业进入物联网的过程,实际上是它真正利用现代科技成果,进行自我突破与创新的过程。物联网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结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是物联网灵感的来源,与此同时,物联网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向一种更为广泛的“互联”演进,这样一来,人们不仅可以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也能达成交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物联网推动产生新社会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