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的困境与出路(2)(3)
(2)印度人、犹太人,中国人:前两个月印度人接连出任美国几家大IT公司CEO的消息,让中国人在美国的表现为什么不如印度人的话题又升温了。以前,总有些人不承认印度人的表现优异。各种统计数据显示华人与印度裔的差距。2013统计的家庭中位年收入:印度裔超过10万美元,华人家庭是6万8435美元。美国500大公司高管的人数,印度裔在美国创办的企业规模和数量,都大大高于华人的。印度人和华人在美国是很值得一比的。大多数都是因为学业成绩优异过来留学然后就业移民来美国。两者来的时候都穷(印度人更穷一点),但都是在各自国家的智力优异者。
拿华人和墨西哥裔就不好比,因为墨西哥裔人绝大多数都不是通过读书这条途径来到美国的。
对于华人在美国比印度裔表现差,很多人都不服气。在美国大学里读书时,印度人不比华人厉害。在公司里,论技术水平,华人也不比印度人差。可是华人就是提拔不上去。
其实,在学术领域的表现,华人比印度人要好。可以看各种科技大奖的获取人数,华人都多于印度人。华人差在哪里,差在企业界。在美国的大学做教授搞研究,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老板,手下的是学生。在美国的大公司不一样,要搞团团伙伙。华人和印度差距就在这里。单打独斗,印度人不是华人对手,可是打群架,华人就不行了。华人输就输在无法合作上。一遇到打群架的场合,华人就输得一塌糊涂。
这和创造更多的财富有什么关系吗,后面再讲。
在美国,真正厉害的是犹太人。以前有一种说法,就是华人和犹太人很相似,比如都重视教育等等。其实真一接触犹太人,了解犹太文化,知道了他们的活法,就觉得一点也不相似,反差和对比太强烈了。
先讲个故事:80年代的中国留美学生,拿到全额助学金或奖学金(指负完学费后还有生活费)的比例并不高,很多人要靠到外面打工。老刘读研究生时也是如此。一天,他实验室的一位从欧洲来的犹太人同学和他说,现在学习和研究时间这么紧,你为什么还要去打工赚钱。人年轻的时候正是读书的好时光,钱可以毕业了以后再赚。
老刘回答他,你知道助学金名额少,申请的人多。很难拿到。各种奖学金要美国公民身份。不打工我拿什么 交学费和生活?犹太同学说,你看我就不打工, 我也没有美国国籍。我们有犹太人自己的奖学金。你们中国人没有?
犹太人也知道中国人重视教育。他们不知道的是,中国人重视教育,也知道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那是靠父母买单。以前家里兄弟姐妹多的时候,家里有人要读书,除了父母勒紧裤腰带拼命节省外,还得牺牲兄弟姐妹只保一个。犹太人虽然亡国千年,他们的互助组织一直在起作用。
犹太人对用钱和赚金的观念和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说起财富,靠的是勤俭二字。辛勤劳动,节省支出,舍不得投资。犹太人讲究资源的合理配置。
有一个卖石头的故事, 记得刚看到的时候是犹太人的故事。现在网上把它变成了佛教故事。http://www.hebzyw.com/staff/%E5%91%98%E5%B7%A5%E5%A4%A9%E5%9C%B0/%E6%96%87%E5%8C%96%E5%9B%AD%E5%9C%B0/%E6%84%9F%E6%82%9F%E4%BA%BA%E7%94%9F/%E7%94%9F%E5%91%BD%E7%9A%84%E4%BB%B7%E5%80%BC.htm(传统的佛教故事往往是因果报应,看穿人生一类。)
讲的是物品和人在不同的位置,会有不同的价值。这和文革时的:“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大不一样。犹太教有十一税。(基督教也差不多)。 犹太人组织给有潜力的年轻人奖学金,他们毕业后会拿到较高的薪水,其中一部分会自觉地交给犹太教会或基金会,基金会有钱可以支持后来者。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优化配置了人力资源。通过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勤俭之外创造更多财富的方法之一。
制造业的困境与出路,我的深度思考(1)
制造业的困境与出路(2)(3)
制造业的困境与出路(4)(5)
制造业的困境与出路,我的深度思考(6)
制造业的困境与出路(7)
制造业的困境与出路(8)
制造业的困境与出路(9)
(3)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说起我们为什么不能给技术人员较好待遇,不能造出高质量的产品。一种说法是老板太穷,没有那么多钱投入。可是人家苹果的乔布斯和他的伙伴们在车库里起家的时候,不也是一群穷光蛋么。《我们台湾这些年》的作者廖信忠写过一篇文章:台湾老板为什么“抠门”?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8875455/他说:大陆朋友对台商公司的评价普遍不太好,比如“抠门”、“血汗公司(工厂)”、“压榨员工”等。事实是,台湾老板不仅在大陆这样搞,在台湾也这样搞,说得更精确一点,台湾的中小企业老板大多都是这样的。
要读懂台湾老板的这种“抠门”心态,就要知道他们是怎么发家的,为什么他们几乎都有同样的经营个性?在上世纪60年代,台湾当局确立了以发展轻工业为主的产业战略,开始扶植中小企业。你会看到许多现在六七十岁的台湾中小企业主,就是所谓的“台湾抠门老 板”,几乎都是在这波浪潮中起家的,他们凭着刻苦耐劳的精神,财产随着台湾经济发展而增加。你可能又会发现,这些中小企业台商,似乎特别没有规范,人治色 彩特别强,好像常常是在随着老板心情办事。说起开源,台湾的中小企业主可能不是那么强,但“节流”,也就是台商恶名昭彰的“cost down”绝对是他们的拿手本事。有人说,台湾厂商不搞创新不搞品牌,就爱搞代工。---------------------------------------------------------
台湾老板积累财富,说穿了,还是靠的勤俭二字。那为什么欧美企业可以投资创新,给员工较好的待遇?说到底也是别人的起家方式不同。乔布斯他们在创业初期得到马克库拉(MikeMarkkula Jr.)投资和帮助,有了资金。乔布斯运气不错。如果创业者是犹太人,如facebook的马克·扎克伯格,根本不用担心钱的问题。犹太人在各界都有自己人。比如涉及到行业规范需要修改,他们在国会有人。新闻、学术等等,哪里都可以找得到帮忙的。犹太人要办事,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华人办企业,即便在自己的国家,也主要靠个人奋斗。不像犹太人,背后是一群人,甚至是整个民族。
我们的文化,有两种比较发达:一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不参与世事。
二是孙子兵法,讲权谋与欺诈。但是合作的文化,团队精神则付之阙如。今年我看到过一项经济学的研究结果,说是越能执行长期合同,人与人之间越能进行长期有效合作的社会,经济越发达。人和人之间如何合作,怎样集思广益,利益如何分配,冲突如何化解。其实是一门大学问。西方社会在这方面有长期的实践经验。在企业中如何实现,现在三言两语还说不清楚,以后再讲。他们的团队精神,是从学校抓起的。所谓“滑铁卢的胜利,是在伊顿公学的操场上决定的。”既然合作有这么多好处,那为什么中国人无法做到长期合作呢,而是:“一个人一条龙,三个人一条虫。”这和我们的致命短板有关,这个短板,也是我们的产品无法卖出好价钱的原因。
制造业的困境与出路,我的深度思考(1)
制造业的困境与出路(2)(3)
制造业的困境与出路(4)(5)
《我们台湾这些年》
呵呵,这本书挺有意思的。在卡村图书馆借阅过。
班长:单兵注意
单兵抬头观察,由左向右由近而远,反复观察。
班长:距离攻击发起时间还有三分钟,试问单兵该如何处置?
单兵:报告班长,请班长以火力掩护我,以便我完成进攻前准备。
班长:好,我以火力掩护你! 二、三篇写到民族或人与人的了,有失偏颇。不如第一篇来的精彩了。
“大”的不易谈的,不谈清楚,谈这些没意义的。
有人推荐“纸牌屋”,我推荐美国参议院审理克林顿弹劾案。
写得好,深刻有逻辑。 开眼界啦。就单单这个互助,其实中国也有那么些人真心实意的去帮助贫困学生。出发点是好的,到后来往往就变味了。有被助的学生反咬一口的,其实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渐渐疏远资助者。就像论坛某位大侠写的那样,完全无解的。
底层社会,各种离奇古怪的事情。你即使想安心干个事,先得把内心强大起来,抗干扰。逃 在中国这个特色的“大染缸”国度里,任何问题,似乎都是无解的,因为丧失了太多优良的传统性的东西。 中国的所谓‘团队’本身是个无解的问题,
航天突飞猛进,是因为钱回来了,而钱老去的时候,就没有什么了,
吴是玩‘流动’的,但限于专业,对材料无法把控,看‘长江滚滚而去’,
我了解过近代许多卓越人物,非常了解,这就是现实与历史,
在中国,能玩大东西的,俺基本算都接触过,玩成的,就几点,‘知识面全,体力好’,
就谈体力,不谈其它,体力一下降,在中国就什么都没戏了,罗看其仿制的飞机滑越起飞那一瞬间,自己倒下了,这就是体力不够,
在中国,玩东西,就是你自己能玩,知识面够,体力充沛,不谈其它,就是每天打八千字,没有体力,就没有一切,而你不打这八千字,人家给你打,一周以后了,
无论什么大飞机,发动机,包括许多东西,不是没有团队,是缺一个干事的家伙,某飞机团队,有几十万人,比诺格人还多,但效率是诺格几十分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分而治之’文化,5000年来如此,绝对不可能改变,假如这个传统一旦改变,华人社会面临巨大危机,有毁灭的可能性,之所以维持这个‘体系’,实际是关怀民族存亡,华夏民族,必须在‘内斗’里面求生存与发展, 我找工作,竟然有印度小哥推荐我,而我之前师兄则是鸟都不鸟我。 我挺纳闷的呢。呵呵 拜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