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是在自己窝里炸的-----------之答复(科普)
本帖最后由 laodongbeiren 于 2015-9-16 07:45 编辑长子行动。 1960年代末至1970年左右的北越正规军。从手中的武器弹药,到身上的装具。甚至粮食,一切后勤补给几乎都是由中国提供的。这也是“长子行动”的险恶用心之一。那就是挑拨北越与中国的关系。 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军最精锐的秘密部队——特种作战团(SOG)开展了一项绝密计划,称为“长子行动”(Project ELdest Son),以期在北越方面制造全面混乱,并使北越战士和游击队员对他们手中枪支弹药的安全性产生怀疑。本文根据一位当年参加过此次计划的亲历者的讲述整理而成。 1968年6月6日,在柬埔寨边境附近发生的一次交战中,一名北越战士发现前方有一个美军士兵。他准备给“美国佬”一个教训,仔细瞄准目标后,便扣动了扳机——但一声巨响之后,却是他自己倒在了血泊中。
后来,美军第一步兵师的士兵们找到了这个越南人,他躺在中国造56式自动步枪旁边,四肢摊开,已经死了。美军士兵们并不知道真正的实情,他们在查找死因。他们发现,这个北越士兵使用的步枪曾经发生了猛烈爆炸,是炸飞的机匣碎片在瞬间杀死了持枪者。这里似乎藏有一个重大的谜团——这支56式步枪确实发生了爆炸,但看起来却不像通常导致炸膛的原因那样有什么东西堵塞了枪管。美国大兵们将其归结为,这支枪所使用的金属材料有问题,或者枪弹有什么缺陷——其实,这两点都不是真正的原因。 实际上,这次事件是一个秘密计划导致的结果,即越南战争中最机密、最不为人知的秘密行动——“长子行动”。这个破坏计划如此隐秘,以至于在整个亚洲东南部,只有很少的美军士兵知道。这次计划由SOG实施。作为越战中的绝密特别行动部队,SOG直接为参谋长联席会议服务,在老挝、柬埔寨和北越军队后方执行高度机密、不能公开的任务。 “长子行动”的由来 “长子行动”的创意源自干1966~1968年SOG的指挥官辛洛布的灵感,他是一名参与过二战时期战略服务办公室(OSS,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前身)隐秘行动的老练军人。辛洛布解释说:“在老挝的时候,我非常沮丧,因为我无法将当时在‘胡志明小道’上发现的弹药都空运回来。”因为当时SOG组织的小型特别侦察队——通常由2~3个绿色贝雷帽特种部队士兵和4~6个南越士兵组成——经常能够在北越营地和经由老挝的后勤补给线沿途的仓库和掩蔽所内发现大量弹药,但是侦察小组缺乏足够的人手去巩固临时占领区或者搬走这些军械。而且这些分散存放的军火很难用爆破或焚烧的办法彻底销毁。“最初我本来想利用它们设计一种陷阱,当敌方捡起时就会发生爆炸。”但后来,这个想法却变成了——干脆利用弹药本身来作为陷阱! 秘密试验“陷阱弹” 1967年8月30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同意SOG的行动计划。但辛洛布还是安排中央情报局的军械专家们就此尽快开展一些可行性研究。由于当时北越的后勤补给几乎都由中国提供,因此决定以中国制武器弹药为目标。数星期后,在位于日本冲绳岛的知念基地,辛洛布观看了中央情报局一位技术员进行的试验,他将一颗经过改造的7.62×39mm破坏性枪弹装进了一支折叠式AK47步枪中,然后引爆弹药。“它完全炸毁了机匣,甚至枪机都被弹出来了。”辛洛布对试验结果很满意。 这次试验成功后,很快确定以这种经改造的弹药来制造陷阱的方案,为期一个月的繁琐工作随之开始,即手工拆卸数以千计的7.62mm枪弹。由于中国制造的枪弹在弹头和弹壳结合的部分有一圈坚硬的密封漆,使得拆卸工作更加困难。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弹头被轻微刮伤,不过当弹头重新装回时,有刮伤的地方被小心地掩盖起来,而且经过几轮检查,确保它们看起来没有丝毫被动过手脚的痕迹。当这项工作完成时,共有11565发适用于AK47步枪的枪弹被重新改造,同时还有556发12.7mm高射机枪(该机枪是当时北越军队一种主要的反直升机武器)的大口径枪弹也经过了改装。 起初,这些“陷阱弹”内重装的是一种称为钝化太恩的高爆炸药。这种炸药是爆炸力最强大的常规炸药,化学成分是季戊四醇四硝酸酯,它对震动和冲击的敏感度很高,即使普通步枪弹的底火也能将它引爆。然而,这种炸药是无色或白色的结晶粉末,在外观上一点儿都不像常用的无烟火药。SOG的技术天才本·贝克——他的地位就像“Q”博士对于詹姆士·邦德一样(“Q”博士是007系列电影中为邦德提供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特工武器的专家)——判定,即使只有一名北越士兵拆开一颗“陷阱弹”,并察觉出这种粉状炸药与普通火药不同,就可能会危害到整个计划。因此,贝克另行寻找到一种替代品,这种炸药的外观非常类似无烟火药,其产生的巨大威力通常为普通AK47/56、AKM步枪以及RPD轻机枪可以承受的膛压的5倍左右。因此,虽然装入的炸药并不多,但任何经过改装并装填了“陷阱弹”的枪支都会变成一颗致命的炸弹! 与此同时,中央情报局位于冲绳岛的实验室也在进行一些专业性的试验,他们设法打开盛装这些枪弹的原包装,包括外面的木板箱和内部的铁皮箱,然后再重新包装和密封。试验结果显示,经重新包装的弹箱从外表看不出任何破坏迹象,完全可以放心进行计划。 除了针对7.62mm和12.7mm枪弹进行破坏外,中情局的军械专家们还进一步完善了一种特殊引信,该引信配合东方国家常用的82mm迫击炮弹使用,当炮弹装上这种引信,并置于迫击炮内发射时,引信会立即启动,在炮管内就将炮弹引爆,以达到毁灭性的效果。SOG-共改装了1968发迫击炮弹。 “长子行动”第一步——投放“陷阱弹” “长子行动”的最大挑战是放置的过程——将改造好的“陷阱弹”混入北越的后勤系统而不被发现。这当然是以绿色贝雷帽为主导的侦察小组的任务。 从1965年秋天开始,SOG行动小组受命到老挝去搜集情报,窃听对方通信,绑架重要人员,伏击护卫队,袭击供应仓库,埋设地雷,以及尽可能扰乱其军队后方,使其生存更加困难。作为一项额外任务,每个小组都携带一些“陷阱弹”——当机会出现时,就去安放它们。 每当小组发现一个弹药存储库,他们就放置整箱的“陷阱弹”;每当队员们伏击了一个巡逻队,他们就将装有“陷阱弹”的弹匣插到对方的AK步枪里。有一点是极其重要的,即不在每个弹匣、每条弹链或是每箱枪弹中装入1发以上的这种“陷阱弹”,这样,在枪支发生爆炸以后,现场就不可能找到第二发这样的枪弹,以防止计划被破坏。 投放具有破坏性的82mm迫击炮用“陷阱弹”显得更加麻烦,因为它们不能零散运送,每个木制弹药箱中用隔板固定着3枚炮弹。因此,放置过程中必须背负整个重量超过11.25kg的弹药箱。 侦察小组最聪明的一次放置是海豹突击队在湄公河三角洲进行军事行动时完成的。在那里,他们在一只被俘获的小船里装入了被做了手脚的弹药箱,然后向船射击,使它布满弹孔,再将船身洒满鸡血,让北越军队以为他们的战友全都在一次伏击中牺牲了,从而把船上的弹药箱拿走。 布设在“死亡陷阱”的迫击炮弹也取得了不少战果。例如,一次,美第25步兵师意外地发现一个完整的北越迫击炮排被摧毁——在现场,他们找到了4根爆裂的炮管,周围是死去的炮手。在另一起事件中,第101空降师的火力点在遭受迫击炮轰击时,听到了一个奇怪的声响‘梆——噗’,后来一支巡逻队在裂开的迫击炮管旁边发现了两具北越士兵尸体,血迹一直延伸到了丛林中。1968年7月3日,一门北越迫击炮袭击了美军位于邦美蜀的飞机跑道之后,9名北越士兵死在一个射击阵地上,只见他们的炮管被炸得粉碎,以至于仅留下了几个小碎片。 在老挝,美国的B-52重型轰炸机经常把对方的后勤补给线作为靶子,这种大轰炸使大片的地区陷入混乱。SOG充分利用这种机会,组织了一个特种分队,在B-52袭击后前往这些被破坏的地区,构筑虚假仓库,趁机混入“陷阱弹”。然而,SOG布设“死亡陷阱”每每有得逞之时,但也不无“失手”之处,给自身带来大祸。如1968年11月30日,一架载有投放“陷阱弹”的特种分队的直升飞机在飞行到距溪山海军陆战队基地以西约32km处时,遭到37mm高射炮的袭击,引发了巨大的空中爆炸。机上7箱做了手脚的82mm迫击炮弹被引爆,机舱内的所有人全部遇难,他们的遗骸直到20年后才找到。 “长子行动”的核心阶段——“邪恶心理战” “陷阱弹”的投放只是整个行动的“前奏”,而行动的核心则是发动“邪恶心理战”宣传行动。1968年取代辛洛布指挥SOG的斯泰夫·卡万劳夫上校解释说:“由于北越的后勤补给几乎全部由中国提供,我们正设法让北越人民认为,他们手中的来自中国的弹药都是劣质产品。但愿这会激怒河内的领导者,并且使得士兵怀疑他们手中由中国提供的武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一份由SOG伪造的越共文件通过间谍传递开来,文件对武器意外“爆炸”轻描淡写地声称,“我们知道有传言说一些枪弹在AK47步枪里爆炸了。这种说法是极为夸张的,这种爆炸的弹药只占非常小的比例。”另一份伪造文件宣称:“到目前为止,仅发现几千起这样的案例,”它进一步总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也许有一些质量管理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正在被解决,而且我们认为,在未来,发生这种情况的机会将会非常之少。”“在未来……”这个措词是特别狡猾的,这让任何一个看到文件的士兵都会不安,因为实际上他们所用枪支中的枪弹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装上了,而新的弹药很难运达到在南部战斗了很多年的北越战士手里。 紧接着,又开展了一次公开的“安全”运动,南越军事援助司令部(MACV)出版了编号为2-68号的技术情报简报——《被损坏的敌方武器分析》。这份简报被公开传阅到美国驻南越的各个单位。这次由SOG授意的研究是对几支发生了爆炸的AK步枪的分析,结论是它们是被“有缺陷的冶金技术导致金属部件产生疲劳裂纹”或者“劣质弹药产生的过高膛压”所摧毁的。这份简报的副本是被一名效力于SOG的间谍有意留在西贡某酒吧(酒吧主被怀疑是北越的密探)的。 作为另一种伪装,美军士兵们被警告不能使用缴获的武器,这种警告被军队的电台及电视台广为传播。报纸在报道这个消息时也说:“许多类似事件已经给使用缴获武器的人造成伤害,有时甚至是死亡”,其原因就是“有缺陷的冶金技术”或“劣质弹药”。1969年7月14日,第25步兵师的报纸同样警告士兵:“由于共产主义集团的工厂存在拙劣的质量管理,许多AK步枪即使有轻微毛病,也会在射击时爆炸。” 不过由于早期缺乏周密的谋划,这种“陷阱”很快就露出了马脚——但即使这样,SOG仍相信,专门制造的这个大骗局还是会起到相应的心理作用,因为真相大白后,北越军开始担心任何一个曾经被美军侦察小组明显接近过的仓库或掩蔽所,他们不得不无休止地查看哪些弹药可能是被动过手脚的。通过电台监听,SOG总部获悉北越最高司令部曾经表达了对于会爆炸的武器、中国军火的质量管理和由此产生的阴谋破坏活动的关注。由此可以说,“长子行动”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成功。 “长子行动”宣告结束 1969年中期,关于“长子行动”的消息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中被泄漏出去,迫使SOG将行动代号改变为“意大利绿豆角”,后来又改为“波兰豆角”。随后,这一行动在一定程度上被解密,解密报告披露,截至1969年7月1日,侦察小组投放的“陷阱弹”共包括3638发7.62mm枪弹、167发12.7mm枪弹以及821发82mm追击炮弹。当年秋季,参谋长联席会议指示SOG处理掉剩余库存并结束该行动计划。
揭秘历史真相 这是啥?百度百科呀? 无所不用其极啊,战争使得人类更狡猾,也算一种社会进化吧 很长 假冒伪劣产品也是运用的这种战术 邪恶手法,不是真正穷凶极恶、十恶不赦的敌人,不该这样 年尘封的中越自卫反击战残酷的战事内幕
1、首战两天伤亡4000多人
2月17日6时25分,我广西至云南772英里边防部队阵地,以猛烈密集的炮战开始轰击越军阵地,持续近一个小时的炮轰,基本摧毁了越军表面阵地的有生力量,我军坦克部队配合步兵开始向越军阵地纵深推进,然而,我军猛烈的炮战并没有致命打击消灭久经战火熏陶的越军主力,我军步兵遭到了越军的顽强抵抗。由于我军深受文革乱军的影响,单兵素质,远不如越军,加之我军武器长时间不用,伤亡巨大。17日,东线部队在我军炮兵的猛烈炮轰之后,开始了友谊关突破,然而,无论是基层指挥员,还是战士,都缺乏实战经验,战士冲击时队型过于密集,越军的炮火,自然是会钻进我军战士的躯体,伤亡惨重。17日、18日,我人民解放军部队广西和云南战场,传来两天伤亡达4000多人的消息,而且战场大批伤亡人员出现,更使我军后勤部门措手不及,无力全部救治,伤员死亡很多,教训深刻,我军前线指挥机关和中央军委震惊了,中央军委和东线指挥许世友,西线指挥杨得志,命令我军后勤部门增加部队加大抢运伤员的战斗,把战场伤员运回后方治疗。我军进入实战初期,死亡率确实相当高,个别连队伤亡甚至到达了百分之九十,一般作为尖刀连的部队,最后一个连回国的一般只有十几个人,一个班剩下不到一两个人。我军前线指挥机关面临战场现实,善打游击战的许世友,立即改变作战部署,直到2月底以后,我军的伤亡才逐渐减少。 2、500多名烈士不是倒在敌人枪口下死亡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解放军阵亡将士六千多人中,有五百多人并没有死在敌人的炮火下,而是死在了当时解放军自己的劣质武器手中。文化大革命时期,部队受到冲击,兵工厂生产质量下降,武器低劣,结果在战场上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对越自卫反击战时的尖刀连,我军士兵的手榴弹扔过去不爆炸,冲锋枪开两下就卡壳,甚至炮弹在炮膛里就爆炸的事情非常多,许多战士都因此牺牲了。在受伤战士中,因自身武器质量问题而负伤的战士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 让我惊叹的是,聪明的构思,快速的实验,定型,批量生产,这才是美国强大工业的威力。
很多战争中都有这样应急发明的例子,例如石墨炸弹。
一旦发现需求,发现规律,美国后方的设计人员就开始发明了。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空投浮桥大撤退。
咱们要想应对,必须以快制快,打蛇七寸,别无他法。
例如美飞行员跳伞,不立即活捉,埋伏等待救援小分队。这都是以牙还牙的高招。
路边炸弹,107伪装农具牵引火箭炮,也算是世人对抗美军的小发明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