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普及后,人类会更加繁忙
机器人并不是一个有确凿意义的词汇,在部分范畴中,机器人被特指为“类人型”机器人,这些机器人的主要作用是卖萌卖身,并没有从事生产的功能。在生产领域,绝大多数机器人都只是毫无思考能力的自动化机械,在一般人眼中是认不出来它们跟“机器人”有何关联的。所以在此题目中,咱们就仍然把机器人设定为生产和个人辅助机器人,没有感情、人形这类累赘的附属物,所有的生产活动都可以被替代,现今的大部分工作都不再需要手工操作。在这样的图景展开后,人类还能去做什么?
先设想一下个人职业:我从事过两个行业,一个平面设计师,另一个是办公设备维护。很遗憾这俩行业都无法替代,机器人大概永远也无法弄懂“美”是怎么回事。修理过程机器人可以参与一部分,却不可能参与全部,尤其是故障判断的那部分。看来我注定操劳一生了。
以此扩展,所有创意、艺术、分析判断类行业都是机械代工的盲区,在这些领域,机器人只能从事一些端茶倒水之类的工作。但有个好处是:机器人可以实现远程操作,比如你在莫斯科有一台电脑需要我修理,那么我可以在洛杉矶直接操作你家的机器人修理你的电脑。这意味着:在这个时代,我可以在去机场的路上以及飞机上休息十几个小时,但在机器人大行其道的未来,我只需要按一个开关就可以为你工作,不再有等待休息的时间。所以有了机器人之后,人类有可能会更加繁忙——把所有时间都放在工作上,而不会被任何其它杂乱事物打断。从过去几十年的历史来看,人类社会的自动化程度与人类的繁忙程度从来是成正比的,机器人替代人类后人类不会没事干,而是要干的事越来越多。
再用农业举个栗子:以前农民用牛耕地,牛耕完一亩地后累了,必须休息。人就在一边喝茶聊天。现在用拖拉机,拖拉机自然是不会知道什么是疲倦的,所以机耕手从来都是一口气耕完几十亩地下班,而不可能在中间休息——拖拉机还在向前飞跑,你一稍一走神就可能会把地耕坏。
如果以后有了会自动耕地的机器人,那么一个人类会管理几千上万亩耕地,人类的工作不再是掌握方向盘,而是查看几百个机器的工作状态,在这个人类面前会有一个巨大的屏幕,显示出所有耕地的状态和机器的状态,可想而知,这份工作虽然不再需要手脚,但你的眼睛和大脑会非常疲倦,甚至比1000年前的农民更加疲倦。
如果你是一个售货员,那么你可以看看如今成熟网店的售货员们是一个什么工作状态:虽然你不需要像10年前那样把货物反复拿给消费者查看,不需要点数零钞,不需要整理货架……但却被大大延长了工作时间,等待客人的闲余时间被大大缩短——和实体店不同,网店的客人们可以边跟你交涉边工作边看电影边玩游戏,客人们对你的回复时间可以等待很长时间。因此你可以同时接待几十个客人,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毫无怨言的等待你几分钟。当你把这几十个客人处理完毕,又会有几十个客人接踵而来。
在机械制造行业,自动化机械的普及会让一个工人从原来一人管理一台机器变为一人管理十几台上百台机器。于是就像上面农业的那个例子一样,工人们只是从原来的手忙脚乱变成了眼花缭乱,工作强度并不会有所降低。
从以上例子我们应当可以确定这样几个颠扑不破的定律:
1 自动化设备本身仍然需要人类来操作监控。
2 自动化生产环境会大幅缩短人类的等待时间,反而提高了劳动强度。
3 生产效率的提高永远只会提高产量,以此消化多余的劳动力。
4 承上条:人类对物质的需求量是无限的,至少以未来数百年内的生产力还远远不能满足。
5 技术的发展从来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自动化生产模式的普及也只会慢慢到来,人们会逐渐发现自己的生产效率越来越高,或隔壁工厂的生产成本再次降低,而不会在一夜之间裁剪掉大堆的工人。即使有了什么重大技术突破,老板们也不可能把资源全压在新设备上,一方面公司的人力配置、管理方法都需要与新的生产技术磨合,另一方面新型技术和设备本身也需要一个完善测试的时间。
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人类会更加繁忙。
在数百年前,人类的需求只是能填饱肚子,但现在大多数人已经填饱肚子了,却还是觉得自己很贫乏,又把目标转移到了电子设备、箱包鞋帽、电影游戏上。生产力的发展永远不会满足人类的巨大胃口,所以机器人再如何发达也只是决定了创造财富的多寡,却无法让人类感到充实。
人类确实是越来越忙。
但这和机器人并没有太多关系,即使这个世界没有机器人,人类还是会越来越忙。
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这种动辄百年的论调与现实毫无干系,实则害人不浅。 机器人会越来越智能化,比如自动耕地的机器人,到了边界后会自动变方向,这个应该不难,只要工作之前把参数都设定好,工业机器人普及后,技术型工人需求量会很大。 谢谢分享 机器人还是需要人来维护的 效率提高了,人工更累了。
路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