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鹰 发表于 2015-6-13 18:59:53

中国工业4.0被推迟了整整10年

真不知道是生不逢时,还是命中注定。中国的制造业在2000年左右遇到了很好的转型机会,如果脚踏实地往前走,创新和升级是水到渠成的。但是,偏偏就在那个时候,房地产行业迅速崛起,迅速吞噬了中国的制造业……
面对房地产行业“无法企及”的暴利,传统企业再也把持不住了,纷纷投身其中。海尔、美的,不只是家电厂商,也是房地产商;李宁、雅戈尔,不只是做服装的,也是造房子的。企业的根本目标是追求利润,逐利依然是它的天性。
以前一提雅戈尔,我们想到的是西服,后来一提雅戈尔,大家想到是房地产。就连李宁前两年也通过新入股的子公司要进军房地产,涉资400亿的沈阳和平区旧区重建计划。
跟服装企业相比,家电类的3C企业更讲究创新,也更需要升级!但重点也纷纷倾向了房地产,TCL集团、美的、海信这些耳熟能详的家电企业都早已成立房地产公司并运作多年。不只是房地产公司在买地建房,卖衣服的,卖电器的,搞医药的,做教育的,都一窝蜂扎进房地产业,各地频频出现的“地王”不再是房地产公司的专利。
过程很幸福,后果很严重: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被搁置了,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了。中国经济到最后落了个两头空:
首先来看中国制造业现状:中国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2015年1月1日发布数据显示,中国2014年12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50.1,录得连续第四个月放缓扩张速度,创18个月最低水平。
2014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1%,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微高于临界点,增长动力仍显不足。
2014年12月31日公布的12月汇丰制造业PMI终值为49.6,预期49.5,前值49.5,显示制造业在七个月来首次出现收缩。该调查聚焦小型企业,这些企业面临较大压力,特别是融资成本较高及获得贷款存在难题。

再来看下中国房地产现状:

2014年以来,房地产市场量价齐跌,2014年12月,中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10542元(人民币,下同),环比下跌0.44%。这是百城房价连续第8个月下跌,且跌幅较上月扩大0.06个百分点。就像一座座攀升的楼房一样,中国各地楼市的库存也结结攀高,以二线城市杭州为例,目前一直稳固在15万套左右徘徊。

2014房价很难再有2012-2013年的上涨幅度。尤其是一些三、四线城市,本来供应过剩,2013年就处于滞销态势,部分城市房价可能步入下跌通道。

现在再来回头看看这些企业现状,你就会发现房地产只能短期提升一个企业的利润,并不能使一个企业长治久安,看看李宁和雅戈尔吧,他们反而遇到了更大的困难。这一点真的很有戏剧性。

这也映射了中国经济的现状:


中国经济在2014年的关键词是“增减”。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然而近年来中国GDP增速明显放缓,2010年为10.3%,2011年9.2%,2012年为7.8%,2013年为7.7%;2014年前三季度分别为7.4%、7.5%和7.3%,三季度同比增速回落明显。
我们不是在唱衰中国经济,反复强调什么经济“空心化”的威胁,但是中国经济遇到了困难是客观现实!


制造业是工业4.0的基础
工业4.0这个概念为什么发源于德国,就是因为德国长期以来一直专注制造业。德国也曾有过经济萧条期,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在长达10年左右的时间里,德国因为经济增长缓慢而被称为欧洲的“病人”,然而自从2004年,德国经济增长明显加快,政府债务率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就业情况持续改观。2011年,德国经济在G7国家中更是一枝独秀,多项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好于其他G7国家。德国经济再度崛起,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长期专注于制造业的发展为经济崛起奠定坚实基础。

央行认为,正是对工业制造业发展的这种执着和专注,使得德国免受泡沫经济破灭后的痛苦,同时也使得德国凭借工业制造业出口的优势,经济能够快速崛起和率先复苏。


中国制造业进退两难

在欧美,企业往往会把10%以上的利润投入到研发创新中,从事制造业的企业往往手里并不缺钱,有钱为何不花到产业升级上?而且国家这些年没少出政策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但是愿意与之相呼应的企业有几个呢?究其本质,就是因为这种转型“来钱来的慢”!

房地产就不同了,一方面收益高,另一方面风险小(前些年是这样)。房价一直处于涨势,政府偶遇调控也是越调控越上涨,企业随便投资几个楼盘的收益,就远高于自己主体项目的收益。于是就将所有利润,甚至收入,甚至从银行贷来的经营款投向了房产。这就是中国传统制造业谋求的发展之路。

当整个社会的资金、资源、人才大量涌向房地产,必然导致流向制造业的资金和资源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实体经济和高新技术的萎缩。

于是,美国GDP依赖太空、航空、计算机、生物科技、现代农业,日本GDP靠汽车和电子产品,而我国的GDP现在却大量依赖房地产,有些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甚至贡献了税收的60%。直到现在,我们背负着“制造业大国”的名义,却很难在制造业方面找到一个民族脊梁,何其悲凉?!

但是,即使到了制定结果的今天,如果再让很多企业回到2000年,给他们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我想大部分人会毫不犹豫选择房地产,这就是中国企业的现状!

如今的中国制造业,相对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在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4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许多产品缺少核心技术,高端装备和关键部件依赖进口。虽然加工贸易曾在中国整个外贸当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规模很大,但主要集中于生产加工组装环节,研发能力不足。由于大多数产业真正的核心技术并没有掌握在中国制造企业的手中,中国制造业企业只能分配到极低的利润,导致中上游的企业拼命压榨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让下游的供应企业得不到长足发展,从而不能建立起强大的供应体系。

讲到这里,不得不提到中国经济的缩影——温州。就在去年央行降息后第二天,温州某楼盘就挤满前来购房的人,又出现了久违的“千人抢房”场面。这个情景就是中国制造业进退两难的最真实反应。

“前些年,很多温州制造业企业都投身到房地产项目中,但随着楼市持续下滑,很多这样的企业被套牢甚至被拖垮。过去十年来,温州制造业的持续衰落也是不争的事实,面对利润率越来越低的制造业,投身房地产也是很多企业没有出路的出路,包括我本人也曾经尝试过投资房地产项目。”日丰打火机董事长黄发静说。

上世纪90年代,温州制造业经历过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最高峰时,全国30%的服装和鞋、70%的低压电器,以及全球90%的打火机均产自温州……

而前些年房地产价格飞涨,很多制造业企业都投入到房地产项目中,大企业盖楼,小企业炒房的现象在温州非常普遍。但随着温州楼市持续下滑,很多企业都被套了进去,最后因资金链断裂被拖垮。”周德文表示。

据去年底温州银监分局调查统计,受商品房价格下跌影响,当时温州“弃房”数量已达1107套,涉及不良贷款64.04亿元。其中,因抵押物价值缩水而“弃房”的比例高达56%。今年6月以来,温州曝出数起企业因房地产项目造成资金链断裂而“跑路”的消息。(本段节选自中国证券报记者的采访)

这说明,中国制造业在第一次转型失败之后,一直没有找到更好的出路。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摆脱跟房地产的依存关系!


制造业的回归

放眼望去,如今发达国家纷纷开始实施制造业回归战略,为了保持先进制造业优势,他们会牢牢控制高科技产品出口,因为一旦在关键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就可以掌握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和整体设计的主动权,从而掌握未来的主动权!

而同时,越南、缅甸、印度等东南亚新兴经济体开始依靠资源、劳动力等优势吸纳低端制造业,走中国制造业旧路,侵蚀中低端制造业市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大量转移到这些国家。也就是说中国制造业几乎被“斩头去尾”!

中国的房地产不可能成为中国战略的发展重点与方向,而代表一个国家工业整体水平的制造业才是一个国家工业实力是否强大的衡量标准!

还有一个例证:在金融危机前,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出现产业空心化的趋势:工业占GDP比重逐年下降,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金融业、房地产业和租赁及其他服务业占GDP比重逐年上升。OECD统计数据显示:在2004-2008年四年间,法国、英国、意大利工业占GDP比重分别下降了2.3、0.6和0.8个百分点,金融、房地产和租赁服务业占GDP比重分别上升2.4、1.2和2.7个百分点。而德国则始终专注于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同期德国工业占GDP比重上升了1个百分点,金融、房地产和租赁服务业占GDP比重基本保持不变,从而为工业4.0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美国政府重提“制造业回归”、德国政府启动“工业4.0”之后,曾经的“世界加工厂”也到了该转变的时候。我们必须以“创新”作为新的经济增长驱动力,中国错过了工业1.0、工业2.0、工业3.0,难道还要再错过工业4.0吗?

中国做好工业4.0的准备功课,就要先成为“制造强国”:一是拥有一定数量世界知名的企业;二是具备高创新能力及竞争力;三是掌握尖端技术和核心技术;四是效率提升与质量安全兼具;五是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这要求中国的企业一定要安于寂寞。


中国工业4.0的机遇

美国《大西洋月刊》杂志早在2年前就以“美国制造业回流”为主题,登载两篇以流向变化分析制造业趋势的文章。一方面,中国人力成本快速上升导致廉价优势削弱,低端制造业外流;另一方面,美国智能时代的再工业化,使这一波美国内制造业复苏具有与以往不同的特征,并非经济周期的简单反映,一定要抓住这个不可逆转的优势。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弯道超车的优势:在中国电子商务已经蓬勃发展十年的推动下,在中国正掀起新一轮移动互联网的革命下,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的各个环节都发生了重大改变,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强烈,产品的定制化周期被缩短,成本被降低。2015年是一个新的经济周期的开始,中国的创业者会越来越年轻,中国的消费者会越来越挑剔,中国的企业又迎来了一次转型机会,这些都是工业4.0的征兆!

眼下,全球正在掀起工业4.0的大潮,中国必须抓住这个机会早日进入工业4.0的轨道,这是中国真正的强国之路!

(转)







十月的魔法师 发表于 2015-6-13 19:27:43

4.0真的很神奇吗?

xiuguoz 发表于 2015-6-13 19:34:41

目前,工业不行,就业压力大。以后只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解决就业问题。工业已经来不及了。

逍遥处士 发表于 2015-6-13 20:28:34

各种工具出力分析

xiuguoz 发表于 2015-6-13 19: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目前,工业不行,就业压力大。以后只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解决就业问题。工业已经来不及了。

觉得你说得有道理。现在并不是研究种麦子或水稻的问题,而是保证眼前要维持下去。哪里能找到野果子果腹,维持生存。

一个普通人得培训多长时间才能胜任技术工作?而服务业是个人就会搞。

不能因为我们是制造业內人员,就自私的要求政策都向制造业倾斜。

想不开就只能忧郁一辈子。:D

royann 发表于 2015-6-13 21:51:17

值得回味,想静下心来做点事的太少了。想当年本人也是一心去噪,努力追求所谓的技术,后来才发现,技术再好抵不过人家几句话。现在的我也再难静下心来。。。。。。。。。自己都觉得悲哀啊,呵呵!

小人物1 发表于 2015-6-13 22:39:52

这种状况对于我们这种8090打击是最大的吧   呵呵

背影2010 发表于 2015-6-13 22:56:30

中国啥时候才能进入4.0呢?

把刀用好 发表于 2015-6-13 23:16:40

打个不甚恰当的比方。服务业就是饭店里的服务生,而工业就是饭店的厨子,农业就是食材。服务生再厉害,没有食材和厨子,顶用吗?食材和服务生满大街都能找到,厨子呢?没有好厨子的饭店就不是好饭店!

花落东海 发表于 2015-6-13 23:20:09

作为一名工艺人员,我只能说,能够坚持做技术的人真的是耐得住寂寞的人,国外情况如何我不知道,但是国内技术人员的待遇真心低,身边已经有很多人辞职去搞销售了,我现在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做多久的技术,因为待遇实在是连生活的基本需求都满足不了

fmdd 发表于 2015-6-14 00:03:23

听这话锋,责任都在影帝了?

中国离工业4.0还很遥远,德国的制造业有40%以上的已经具备了小批量、多品种自动化生产的能力了,他们才敢谈工业4.0。中国目前连4%都实现不了,在2025年能达到20%就谢天谢地了。

目前谈工业4.0,就如同几十年前我们谈共产主义一样。

现在这个概念催生了很多骗子,有些脱离了技术岗位的人员,听了他们的忽悠,就开始热血沸腾。

面对忽悠,建议冷眼旁观,一脸坏笑。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工业4.0被推迟了整整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