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作贱自己之奇文共赏
本帖最后由 civiling 于 2013-9-21 23:51 编辑一篇火于微博的网文。美日德人干活时想的是如何造出世界第一的产品,但在国人这里时常看到文科生作贱中国人博眼球,埃及神庙到此一游确有其事,卢浮宫洗脚这种法国人干的事到微博就成了国人陋习。
文科生靠扯淡过活就算了,搞机械的常找中外差异也无可厚非,但莫名其妙作贱国人就奇怪了。中国造为什么不行,个人认为主要是精神面貌和心态方面的差异。
对国外竞争者没有战而胜之的信心,更无战而胜之的决心,何谈战而胜之的可能?
提示,看不懂附图妄加评论的会闹大笑话的,哈哈 比这些应试,鬼子有弱势。最能跟我们比的是小鼻子。因为教育体制比较接近。大鼻子会玩动手玩很久,而理论学习却比较靠后。所以,你玩小年组的这类比赛,他们很吃亏的。但是如果要靠怎么变成实际,俺们就完了。记得多年前有个新闻,米国10岁孩子自制小型核反应堆,FBI最后重金移除。而且据说,结构合理,无泄漏,玩得很牛。哈哈。 本帖最后由 子子61961 于 2013-9-22 10:18 编辑
有一次出差时到小饭馆去吃饭,里面是爸爸妈妈在做菜上菜,儿子二十多岁在前台那里玩游戏,看着文质彬彬像是读过书的。
当时就在想,学校里可以有很多功课,语文数学什么的都有个考试分数,天下的父母把孩子送进学校,希望孩子们能够学到语文数学的知识,但是,“能够帮父母干活”或者说“能主动动手干活”这一点,这么重要的东西,在学校里却没法学到,确实是个遗憾。
日本的小学校里,吃午饭后小孩子要自己端托盘送回原位并收拾,算是学校里教的吧,至少算是有个锻炼的机会了。
----
第二次看帖才知道楼主的意思。报道里对专有名词理解不透有失偏颇,不过也不是一点意义没有,提高动手能力确实是有必要的。
且看楼主如何被打脸
一看标题就能猜出楼主说的奇文是什么,不过这回被打脸的恰恰是楼主。为什么很简单,这个所谓的数学建模就是一种搭积木比赛,适合初中生的,但把搭积木比赛说成数学建模,也不是记者的原创,这比赛的官方名称就是叫数学建模,这不是记者胡翻的。有中文官方网站的。
这有链接,各位和楼主可以自己看看,究竟谁可笑。http://www.wmochina.com/
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WMO)里有一项数学建模,这个数学建模不是我们通常理解上的数学建模,人家真的是做手工”团体赛以数学建模为主,让学生动手用数学逻辑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T9lEe6EjQw/
http://ww3.sinaimg.cn/large/61819be3jw1e8t3x4w8orj20go0uptep.jpg
如果要严谨的话,只能说全称是“数学竞赛建模比赛,不能简简单单缩写成数学建模。
其实一个人的整体素质,主要是看家庭教育的,但是中国人都忙着挣钱,忽略了家庭教育啊! 美国18岁少年成功自制小型核反应堆
2013年03月04日 11:14来源:深圳广电集团美国18岁小伙泰勒·威尔逊设计出小型核反应堆,有望把旧原子武器中的废料转化成民用能源,供应千家万户、企业机构,乃至宇宙居民。威尔逊说:“如果发生事故,你可以借助中子吸收剂把里面的原子核吸入反应堆下的容器中,反应停止。
-
美国18岁小伙泰勒·威尔逊设计出小型核反应堆,有望把旧原子武器中的废料转化成民用能源,供应千家万户、企业机构,乃至宇宙居民。
新设计
威尔逊2月28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举办的科技、娱乐、设计(TED)大会上展示这一成果。他设计的小型核反应堆功率为50兆瓦至100兆瓦,足够10万户家庭使用。
法新社援引威尔逊的话报道,这种反应堆可在流水线上生产,以核武器中熔融的放射性物质为动力。可以运输的小型模块反应堆,密封入足够燃料后,能够持续作用30年。他说:“你可以把它放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它开始运转。不过,出于安全考虑,还是埋在地下为好。”
更安全
威尔逊设计的小型核反应堆,用气体而非蒸汽驱动涡轮旋转,意味着反应堆系统的温度低于传统核反应堆,一旦出现缺口,不会喷出任何东西。此外,反应堆的燃料是熔盐,不需要增压。
威尔逊说:“如果发生事故,你可以借助中子吸收剂把里面的原子核吸入反应堆下的容器中,反应停止。”
他说,核裂产物不会脱离反应堆。“可能发生反应堆烤干的事故,这对能源企业而言比较遗憾,但没什么问题。”
拟量产
威尔逊4年前设计了一个计划用于自家车库的核聚变反应堆,从此出名。
去年5月中学毕业后,他并未选择接受高等教育,反而专心创办企业,生产模块化裂变反应堆。威尔逊说,这一领域有不少竞争者,至于障碍,更多地源于政治因素而非技术因素。
他计划2年内造出原型,5年内把产品推向市场。“想象一下,那些希望探索其他星球的人设计出火箭,配备小型反应堆,”威尔逊说,“你不仅有了推进力,还有了抵达那里以后需要使用的能源。”
卢浮宫洗脚,到此一游这事儿年年有人说,年年被打脸。
这种现象叫做逆向民族主义,中国所有的事儿,都能找出点儿不好来,国外所有的事儿,都能找出正能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