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教育的实习
本帖最后由 civiling 于 2013-8-11 15:32 编辑在这个社区里看到很多前辈在这里思索和呐喊。在此讨论工科教育当中,可能迷失的实习环节,希望可以抛砖引玉,有所裨益。
多年来,对于教育体制的批评不绝于耳,个人不提倡泛泛的批评体制问题。因为不说明白,为了批评而批评,就可能成为逃避个人努力的借口。 但作为学生进入工作之前的实践学习活动,笔者认为当前是存在问题的。
和学校老师和校办工厂高工聊天 ,据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群本科生,三到五个人,经组织安排去一个工厂实习,整个过程几个月到半年。实习期间,这些人帮助工厂设计了一条流水生产线。由于工作强度大,过度困顿,一个学生在高速转动的立铣旁边伸了个懒腰,一节手指瞬间就没了。实习完,工厂领导非常满意,派出单位文工团,给学生带上大红花,敲锣打鼓把他们送回了学校。这是那个时代大学生的毕业课题……
如今学校对学生也有实习的要求。我上学时实习的必修部分是老师带着去钢铁工厂参观。另一部分是要求学生自己找工厂实习。找工厂实习存在两方面问题。首先是工厂不接受。机械工厂,学生上手就意味着材料的耗费;带徒师傅的工时耗费;学生多是娇贵的独生子女,安全是个问题;当然,人家来总得管吃管住管工资……对这些麻烦,很多工厂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些工厂得交钱过去学徒……社区里干企业的,估计对这些应该有体会。另一个问题是,学生对付事儿。坦白的讲,本人四年几乎玩了三年,只是最后玩了一年技术。高中老师鼓励大伙拼命的时候,常说“考上大学就解放了”。可不,大学的时间要自由很多,现在的诱惑那么多,看看各个学校旁边多少“日”租房就知道了。找实习那么麻烦,有的地方去实习居然要学生交学徒费,干脆不找。没实习怎么办?北京街头最多的广告是什么,刻章办证!另外我父母都是搞机械的,家里有厂里的章数枚,开个实习证明啥的还是比较顺手的,好几个小伙伴的证明,都有我盖的章哈。
对于当前工科教育的实习环节,我认为有如下三个问题:
1.现在一些学校课程安排值得推敲。为了体现人性化,学生入学以后可以在一年后申请调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在整个大一不开设专业课。这样一来的优点确实是让不少报考填错方向的学生多了一次选择调整的机会。但另一方面却把机械专业课程往后积压,大二学制图,大三才开始学机原机设,大三下和大四上才学力学,赶鸭子上架式的,莫名其妙就剩一点时间准备毕业了。在信息闭塞的年代,学生能上大学就很不错了,填错了情有可原,现在网络年代,学生入学前不能结合自己兴趣,再问问“度娘”么?为了几个人能调专业,导致整个系的课程都往后积压,哪个更划算?专业课滞后,学生抱着高数英语政治课本去实习?
2.老师不是师傅。老师是教授书本知识的主体,实践知识按照教学大纲也教。对工科生来说,我们称之为教技术。事实上技术只有做出来才叫技术,没做出来,写在书本上的,专利上的,应该都只能叫做理论。我们常说的懂技术,说白了只是懂理论。教懂了,如何做技术?没有项目的老师就交不了。这时候,老师要么选择让学生去实习要么自找项目,否则到交论文,学生只是在“学理论”,而不是在“做技术”。仔细品味前面六个字……谈到“学技术”我总能想到当年玩比赛,有那么几个211或者985的挫队。学生能考上那么好的学校当然智商没有问题,可上场就是被虐,被各种职业技术学院虐到死。原因很简单,懂技术和懂“做技术”是两码事。现在很多老师本身的精神面貌也是有问题的,可以有毅力啃下博士的学历,为的只是有一个社会地位高的轻松工作。这样的老师估计也弄不出什么项目来,当然不会懂得告诉学生,职场是艰辛的,有很多困难需要去克服,别人能客服的你也能客服……如此就不必奇怪网上动辄有人抱怨,我曾经计算过,有时加班,外企的工作时间一天就能干出某些研究所员工一周的工时来!那些人依然抱怨,还不如去外企兼职或实习试试
3.国家的创新项目费用缺乏有效监督检验手段。有些政策比较好的学校,舍得每年花费数百万人民币来给学生做创新项目,平均分配到数十个项目上。虽然每个项目只有1~5W,但已经很不错了。遗憾的是,学校花这钱是为了花钱而花钱,为了噱头而花钱。我见过有指导老师和学生搞好关系,项目一点没干,开满发票。从网上找照片做PPT,谎称做出的机器人被某中学借去展览而蒙混过关的。和一些机械加工厂的关系比较好,当然也知道很多学生在这环节就学会了吃回扣……
这里也呼吁一个,希望各干机械企业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高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这里面有两方面的考量,一个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说到社会责任,日本在上世纪8、90年代的时候,工业机器人大发展的年代。日本的机器人公司可以停掉一个项目组一周的工作,为来参观的幼儿园小朋友准备机器人方面知识的展板和漫画。问他们为什么,他们会告诉你“这些小孩是日本的未来”。那么20年以后的我们呢?
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实际利益的考虑。
我曾经在外企实习,实习期限两个月,实习签订正式的实习劳务合同,实习第一天按照正式员工要求做新员工培训,工资按上班天数结算。实习期到1/3时,HR组织一次培训,培训结束时告知在实习期2/3时会有对各自工作的总结报告;实习期2/3时,每个人按照自己一个多月来的工作写出PPT,当着HR的面和实习伙伴分享;实习期结束的时候,有个最终面试。通过这个面试的,就可以拿到offer。这个过程中,公司发给实习生的工资不到正式员工的1/4,,最终录取人数就是实习总人数的1/4。简单计算就知道,公司这么干,通过实习期的两个月,已经筛查出靠谱的员工。在这个社区里,对于年轻人工作没几个月就颠儿了的声音此起彼伏,对于毕业生眼高手低的批评也不绝于耳,甚至有的担忧已经上升一定政治高度。如果已经决定招人,为什么不提前招些实习生过来筛选?在不是整天网吧打游戏就是整天“日”租房打炮的学生中,真心出来找实习的,总不会是最差的。
HR一两天靠简历看人,总不比靠项目几个月看人。
其实问题也不简单,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1,现在组织学生到工厂去,学生都嫌脏,许多不愿意进车间,躲在树下用手机打游戏,根本没有兴趣看设备,
2,你看论坛上许多找实习的学生,你跟踪一下就知道了,真有人接纳了,你再问问后续怎么样了,能坚持的,凤毛麟角,比例非常低
3,分配到国营大厂,多好的机会,你看有多少能坚持3年的,再看看他们都抱怨的是什么问题?根本就不该是年轻人抱怨的东西,年轻,就是安心做孙子,现在有这个心理状态的吗?
4,年轻人到公司实习,什么样子?你让他画图,他说累,上班上网玩一会,打点游戏,中午吃的工作餐,下午2点多,找个理由就颠儿了,而你要对他所有的安全负责,一旦有点磕到碰到的伤害,后果非常严重的,他父母会没完没了的,
我在好多地方说过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这个‘安心’的问题,假如解决了安心这个问题,很多问题迎刃而解,不解决这个,心里长的草,坐不住,随时要走,你就是揍他,他也学不进去, 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实习机会自己没法珍惜,现在学校安排的这类实习也就是走走过场,一两个星期,很难静下来实习。能到企业自己去实习的这一类,我感觉很少能有好师傅带,在车间里面逛游几天后,未能深入进去就觉得索然无味了,当然有的基础好,思维灵活,再加上喜欢问问题善于交流的这类人倒是很能学到东西,对于有些想学而这方面能力欠缺的人来说,真的是没人引导,毕业几年回头,当自己知道时为时已晚,后悔当初没能珍惜! 本帖最后由 changkongceyi 于 2013-8-11 17:24 编辑
俺来坐板凳:在学校那会儿听俺师父说过之前的实习——58年空军第三技术学校成立后一直承担航空产业的新人实习任务,不过来的都是孙将军的校友,他们首先要听各个工种的课,然后进车间一一实习,最后考核是上台讲课,没个几年时间也下不来...师父的老领导告诉俺——他最得意的学生已经是成飞一大领导了,他当年去出差还被款待过,不过他们这代人(跟俺师父,他是随日本战俘学的技术,师父是58年沈阳技校毕业)有软肋——基础不好,还瞧不起知识分子...
成了4楼,就不是板凳了...再多嘴来一句:俺师父跟俺说过一句话——人年轻时要把有限的精力用到有意义的事上,俺当年就把宝贵的青春在无产阶级的大革命中耗尽了... 路过,看了下。 楼书说得对~但是没有改变的方法 其实应该靠自己。我到大二下学期开始去图书馆看书,机械上各个方面的书籍,后来,金工实习,去工厂参观,去车间一线踏实干 现在许多学机械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转行了,所以实习的时候也是混的。作为实习单位,不但影响单位的效益效率,而且学生安全也没有保障,很多厂家都是持排斥的态度。以学生生产实习为例,像定点的实习单位(比如某托厂),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进一个门都是需要钱的,实习条件和环境不好,但垄断经营,要实习必须到指定的地方住宿,在指定地方消费一部分,学生都怨声载道的。加上有些学校经费紧张,把所有的实习费用都加到学生头上,什么费用都必须自己出,学生很委屈;学校为了完成实习任务,就随便抓老师去带队,在实习过程中并不能指导学生参观指导,学生只能走马观花的看,不能起到实际效果,所以学生也轻视了。多种原因造成了实习效果不尽人意。但这个问题要根治很困难。 是的 现在的学校只是为了赚钱 现在学生只是为了一张毕业证而毕业证 前排围观,来瞅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