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valier_Ricky 发表于 2013-6-23 09:02:47

惯性思维对机械设计的影响

本帖最后由 Cavalier_Ricky 于 2013-6-23 09:55 编辑

这两天,在和一位客户谈自动组装设备。

客户是先发过来自己做的参考方案,再要我出方案的。

一看,纯手绘方案图,很漂亮,整体布局和关键点体现地一目了然。都可以画连环画卖了。
谁看了都能看出来,这位是资历很深的老工程师。

但是,我这个后辈提供的方案,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思路,速度提高了、设备振动小了,出意外的可能性也小了。

这位客户对我的方案,提出了一些疑问,我看出来了。就是“惯性思维”在起作用。

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

就像从AUTOCAD软件转到INVENTOR软件时,还要在Inventor中使用“图层”一样。


(P.S. 对楼下的回复----
         咱们能不能不拿比自己差的人或事来说事?你打算从他们那里学到什么?还是,只想找到满足感?
         我出这个主题,希望大家从自己尊敬的前辈、敬爱的老师、或对工作负责任的自己身上做个评价,并提高自己。)




xiaoyetongxu 发表于 2013-6-23 09:13:35

如果干的事情,需要动脑子,不可能遭到惯性思维的影响,
你见过玩金融的有惯性思维?哈哈,
混子才会这么干,
好比天朝,经济过热,使劲打压。历代总理都如此做,水平腻低呢,哈哈

zerowing 发表于 2013-6-23 09:44:45

不知道最后那句话的初衷是什么,呵呵。至于惯性思维,在某一行混迹久了,就容易产生惯性思维。这些思维里面,有些是好的,属于前人经验教训的总结,有些却容易把自己框进取,无法突破。另外,有时一个方案乍看怎么都有理,可是真正开始实施的时候问题就都来了。所以有时候听听别人怎么说,再放空脑子回头看看自己的方案,会有新发现。因为你执着于自己方案的时候,你也是在进行惯性思维。
例如,我画图是基本没有审核的,因为基本上都是one man army,所以怎么保证图上不出错就成了关键。没办法,重复审核校核是不可缺少的,但同时,我也经常采用放空思维的方式,间隔一段时间再看。目的就是不进入惯性思维的怪圈。很多问题这样再看就都出来了。

zerowing 发表于 2013-6-23 09:47:25

再比如螺纹。螺纹壁厚多少?锥螺纹壁厚多少?这个要说能算不?能,但是会算死你。所以,目前大多数螺纹的使用就是基于一种惯性思维模式,即总结前人和实践使用问题,适当增加和削减壁厚。

yinzengguang 发表于 2013-6-23 10:31:11

方案可以共享吗?

缠绕指间的烟 发表于 2013-6-23 11:24:59

大家说的有道理啊

Cavalier_Ricky 发表于 2013-6-23 12:15:14

本帖最后由 Cavalier_Ricky 于 2013-6-23 12:29 编辑

一个机械动作,如果给人第一个思路就是多个气缸或多个伺服电机的话,这位的经验中,这个动作,用纯机械结构,很复杂。


ttlegyq 发表于 2013-6-23 15:04:51

Cavalier_Ricky 发表于 2013-6-23 12: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个机械动作,如果给人第一个思路就是多个气缸或多个伺服电机的话,这位的经验中,这个动作,用纯机械结构 ...

这玩意儿第一想到的不应该是气缸或伺服吧,第一反应应该是zero兄说的凸轮。
zero兄要打破惯性思维哦,先要把这个结构打破,想想其它结构。

ttlegyq 发表于 2013-6-23 15:09:32

我觉得吧,惯性思维很正常,人无完人嘛,只要"专业人士"能多多接受"非专业人士"的发散性思维,就可以打破惯性思维。
专业人士要容易钻牛角尖

Cavalier_Ricky 发表于 2013-6-23 15:32:59

本帖最后由 Cavalier_Ricky 于 2013-6-23 15:35 编辑

楼上说的很好。我出这主题,就是这个意思。

我用的是如图的小组件:两头折弯的钢板一片、光杆两根、下连板、图中没有的拉簧一根、两个轴套。

思路来源是:我帮人家拆机,从很狭窄的缝里,掏出内侧较重的辊轴时想到的。就是来自弯头撬棍。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惯性思维对机械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