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不是演员是观众——中国民企老板本质
虽是著名的民企商人,但作为中国社科院博士的冯仑也在中宣部、国家体改委等体制内机关浸淫多年。在聊到体制内的优秀人才下海成功的诸多案例时, 他认为人们有一个普遍的误解:“一般的判断和事实正好完全相反,越是从体制内出来的几乎都不跟体制勾结,改革30年来出现一个特别的现象,叫做边缘核心 化、核心边缘化。什么意思呢?就是原来在体制边缘的外边的人都特别有劲往体制中间扎,比如说徐明;越是从体制核心出来的人越是往江湖跑,比如江湖对我的吸 引力远大于庙堂。人都是对不知道的事好奇。”庙堂的事儿其实他也关心,比如去年的十八大报告,“我知道哪些是新词,哪些是旧词,这就是联系性。新词就是可能下一步改革要做的事。有些新词大 家都注意到了,什么顶层设计,有些词大家没注意到,那我就稍微注意一下,这个提法又多了一个什么东西。这是我们以前职业的习惯。”他端起茶杯往嘴边送,又 停下来笑着补充一句:“别忘了他们怎么写文件我知道。”
。“熟读诗书,就会知道古今多少事,核心的一件事是:只有成败,没有是非。昨是今非,今是昨非,此是彼非,彼是此非。我们有时候不是为了找是非,是为了找生存。”:“生存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一直是第一位的。你一赌气,说有是非,那你就死了。死了如果进不了忠烈祠,没有价值。进了忠烈祠,才有人烧香。”
:“历史如果是一台戏剧,那一定要记住,自己不是演员,自己是观众。”“在中国这个体制下谁是演员 呢?政治家是主角。大企业家也算半个演员,配角。我们在这个剧场里是观众,有时候是后排有时候是前排。当你是后排的时候,会嚷嚷声高一点,‘看不见了,你 前面坐下’,但是你坐中间的时候,歪歪脖子看看,前面能坐就坐,不能我将就着。等到前排的时候,你啥都看见了,就不吱声了。民营企业家越往前排越不吱声, 再前排就开始鼓掌了。”
每个人在历史舞台戏剧里面的角色不一样,位置感要清楚,“你在第几排要清楚。我们是在中场看戏的。有时候也有点小牢骚,但也能看到一点,吆喝一声。我没有往前排挤的欲望,不会没事自己搬个板凳往前蹭”。在中国做企业,这场戏也不可不看。“你从十里八乡在外面听说在敲锣打鼓演戏,你老看不着,抓心挠肝的是吧?这不行,我要求很低,只要 能进剧场,能看得见、听得清就行。至于是哪个位置就看机缘。我说‘有期待、不僭越’,就是你别乱想,我期待找个好位置,看得更明白点。但是我不僭越,人不 让过去我就不过去。”
“你是观众,你突然想扮演员,那叫什么?犯上作乱。让台上人的目光反过来看你,你变成演员了,他变成观众了,这就糟糕了,本末倒置,次序混乱,于是就出现社会动乱了。场子里的人本来就是看的,结果全站起来演,把麦克也抢了,椅子也倒了,这叫社会动乱。”
民营企业家最好的自保之道就是远离国有资本的垄断领域,偏 安一隅,做点小买卖。在他看来,面对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只有始终坚持合作而不竞争、补充而不替代、附属而不僭越的立场,才能进退裕如,持续发展。依法做生意,依规做生意,良性地跟政府互动。我做了20多年生意,每个地方都换了多 少领导了,海南你知道换了多少任书记了,北京又换了多少任了,我们都挺好。原因就是我们不去走违法乱纪的灰色地带,也不会走夜路吹口哨,给自己壮胆。”
点评:
形象说明了中国的政商关系,小企业自生自灭、中等企业极力巴结,大企业同流合污。
现实如此! 顶起:victory: 生意虽然就是生意,不过那灰色笼罩,可都是暴利。在钱的面前,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几年前,一个山西的老板闲聊时说道,哎,公司做到我们这个规模,就不是我自己的公司了。 中国人太聪明了 找准自己的位置 这就是为什么"欧盟"承认中国是否是市场经济体制,用了很多年,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中国是官商经济,哪儿是市场经济 如果不与体制做往来,他怎么比其它人赚那么多高利润的资产,都是五毛的话。 看看吧,课题太大,看看学习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