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工程师笔记03-01
电机座的图纸一到,没几天,承包商就来谈价签合同。老板让我核算一下该报多少钱。当时工艺图还没做完,但工艺目录已做好了,按目录算了一下,先交给生产主管过目,生产主管看了一会,煞有介事地说,你的材料重量应该按毛料来算,这样算不是此亏了吗?重算。前面说过了,生产主管不懂机加,更不懂工艺,但他是主管,他有一语定乾坤的权利。我计算产品制造费用的经验是,按制造时材料的去除量多少加一个百分比的系数,这是干结构组焊件的老习惯;对于要上机床切削加工的零件,是按所用设备和所需工时来计算的,工时价格各地区都有标准,估工时就全靠经验了。这对一个行外人一下子能说得清吗?其实生产主管这样做有意无意间是在玩老板。碰到我这个爱玩的打工仔,也就乐得陪他玩一玩了。那边正在和老板谈价的承包商,见老板已安排人核价,肯定心急了。老板不懂机械加工,只是要给生意清淡的公司找点活路干,至于那产品的制造费用多少,心中一点底都没有。但老板不懂,不代表他手下的员工不懂,万一碰到一个精通此行的员工,有根有据的报出个合理的价格来,那承包商的利益可就要受损了。承包商立即使出浑身解数,加上老板又是急性子。
200来公斤的产品,只给了2仟9。勉强达到1:3,和加工结构件的价钱差不多。老板在合同上签完字,不到5分钟,我的核价单也做好了,总计3仟7。下来我对承包商说,有钱大家赚,你们也给价太低了,承包商只是笑笑而已。后来承包商可能心里有点过不去,请全体员工吃了一顿。
合同签完,图纸到手立即下发,备料、下料。机加能干什么就干什么。等我把工艺做出来还没下发,能下料的零件料都已下完,车钳铣刨也都开干,看来做工艺纯属多余。但就这个产品而言,我已预料到,非出问题不可。别看我的工艺能把一个干废了的泵体起死回生。而对这种有一定制造难度的产品,一旦质量出了问题,再好的工艺师也无能为力。还好甲方的设计付总工程师来考察了,考察的第一项内容就是工艺。看完我编的工艺,就要公司召开工艺论证会,参加人员除公司各级领导外,扩大到生产班组和主要工序的员工。那阵势是这个公司成立20多年来从没见过的。总师已看过我的工艺,对公司的设备情况就有了一些了解。开始逐道工序的询问,给人以对机加工很内行的态势,一般工人,又是些很难得到正规技术培训的游荡打工仔,那是一个年过花甲的高级工程师的对手。没几个回合,技师级的车工先败下阵来,车筒体需650车床,公司只有一台630,车工设计的一套工装无法保证质量要求,当时就被淘汰出局,此工序只好外协。不一会,人们就只能听总工一个接一个的提技术要求,没人能搭上话了。
工艺论证会,自然是甲方先介绍产品的性能特点,技术要求,关键部件。然后才是乙方用什么工艺手段来保证达到这些要求。这种专业性很强的论证会,真正的高手往往都不急着发表看法。总工东拉西扯的地说了一阵,见没人再能和他搭话,就不像刚开始那么谨慎了,把话题由产品性能,技术要求转到制造工艺上来了。一开始说到机加工艺,有句话说,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几句话一说我就发现,总工的工艺设计水平的确很一般。前面说过,我是抱着玩的的心态在这干活的。发现可以和这位总工玩一玩时,就来了兴趣,因为工艺是我设计的,人家提出那么多看法,我要是不说出来个子午寅卯来,也说不过去。见我要发言,总工先是愣了一下,听完对他所提的技术要求的总结,表示没有异议。当我对照他的见解逐条的提出我的看法时,他沉默了,只是不住地点头。但我既然开了口,总工要想回避那已是不可能的事了。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期待03-02,每日必看
搞设计的工艺要明白到什么程度?新人求指导 六角车老师您好;那个筒体直径多大? 大侠称自己打工仔;P,您让20多的该怎么面对这个词啊... 每天都来看看六角车老师的文章,希望自己快快成长! 玩什么,怎么玩,都是玩的主要内容。期待下文。 虽然以前也有印象,但我是遇到六角车大侠才开始真正知道工艺水有多深的。 期待。。。
高手对决,华山论剑, then?~ 六角车老师的又一篇精品文章! 工艺搞懂的人真的不多;需要的时候又找不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