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街 发表于 2013-3-20 18:06:10

新兴生产模式——开源硬件铸就创客成功

矽递科技主要为小型创新者提供快速开发工具,帮助硬件产品原型投入生产和市场推广。他相信矽递生产的开源硬件(包括内置程序、电路原理图、材料清单、设计图等)将因此不同于现有的工业形态:今后的产业主流,或许是传统制造业企业与网络创业的混合体,不再依附大型供应链和廉价工业区,而是分布式制造,小批量产品快速迭代,高度定制化贴近客户。

从某种意义上说,潘昊踩准了“造物运动”复兴的步点。这场运动的主角是充满造物精神的创客(maker),一个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群体。“如果说,创客们生产一款电子产品,拥有皮肤、骨架、内脏和灵魂,那么,3D 打印加速了前两项产品研发,开源软件解决了最后一个问题;剩下的就留给了开源硬件。”

潘昊透露,硬件项目以前从概念到成熟,为期7-8 年;实现开源后,平均在2-3 年内即商业化。

这是因为对于开发者而言,无须再从零开始,接着开源内容改进即可;对于使用者而言,缺乏专业背景的人也可以摆脱束缚,更直接地造物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硬件创业的门槛将越来越低,甚至门外汉也可以通过开源硬件实现自己的创意。

生产出世界上第一批开源汽车的Local Motors,只用了18 个月就将Rally Fighter 车型推向了市场,研发费用区区300 万美元。对比一下通用汽车,开发沃特6 年间,耗费了65 亿美元;而来自硅谷的特斯拉电动汽车公司,也在敞篷汽车Roadster 上磨足6年时间,研发费用高达2.5 亿美元。加速创新,正是造物者的热情所在。“起初专利制度是为了鼓励创新,而后来却逐渐走向自己的反面,开始更多地作为大公司的武器阻碍更小规模的创新者。”潘昊不满于此。

大学毕业,潘昊进入英特尔在成都的公司工作。他去了英特尔的生产部门:在庞大的英特尔眼里,本科生还不是从事研发的“最佳学历”。入职13 个月后,潘昊又不顾父母反对,执意离开这家大公司。从英特尔出来后,潘昊没有选择直接就业。他骑着自行车,在中国大地上转悠了几千公里。潘昊回忆说,骑行的那三个月时间,他思考了很多,也排除了再为大公司打工的可能。

当骑到北京时,潘昊停了下来。潘昊开始尝试在一家只有两人的迷你公司打拼。这是一家外蒙古的外贸公司。“外蒙古需求很广泛,于是那家公司在北京设了一个办事处。我是那里唯一的员工。当时什么都需要采购,从除草剂、钢管、PDA 到打印机;什么事也都只能自己搞定。”潘昊收获了国际贸易的经验。 “业务太杂,最终没能做下去。”2008 年,办事处撤销,不过,潘昊已经不像第一次离职时那样纠结于隐隐约约的未来。“对大公司不感兴趣,也没有合适的小公司,那就创业吧。”(点评:国内的老板都是这样起家的,连打工都没的可能了)

在那家外贸公司工作时,潘昊最感兴趣的还是IT 设备。“在寻找创业项目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了开源硬件这个概念。”一开始,潘昊是从国内的博客上听说这一概念,然后再寻藤摸瓜,找到Arduino 的论坛。Arduino 创始人Massimo Banzi 也遇到过缺乏电子元件的困境:在设计学校当老师时,他的学生们经常抱怨找不到合适的微控制器驱动他们的机器人项目。于是,Banzi 联合几人,创立了Arduino。其实,这也是很多开源硬件公司兴起的共因。

在Arduino 的网站上,任何人都可以找到其全部商业秘密 ——图纸、设计文件,以及Arduino 电路板配套的软件。任何人都可以依样画瓢,自己生产Arduino电路板,而且不会有专利权困扰。只不过,如果你基于开源硬件进行设计,你的最新设计也必须保证自由和开放,并且不能使用别人的品牌。这是唯一的约定。潘昊试着在论坛上留言,大家很快根据自身需要,提出一大串改进建议。“没想到有那么多创客的造物需求仍得不到满足。”潘昊整理出频繁被提及的13条建议,决定着手改进创造出了Seeeduino 并开放设计文件。

大规模生产的优势是重复制造和标准化,但个性化不足;而纯粹的个人化产品,很多时候则显得过于昂贵,所以潘昊挑出了有可能实现小批量定制生产的,“达到100 个的数量,矽递就生产销售”,潘昊解释说,如果模块所需的元件能被多个创客项目共用,就可以降低成本。2008 年7 月,潘昊揣着几千块积蓄,南下深圳,开始正式生产开源硬件。在他看来,深圳的硬件创新基础要远远优于北京,甚至硅谷。“当时与我一起来的还有我同学的弟弟缪建国,虽然没有读过大学,但人很聪明好学。于是,他做工程师,设计、焊接、加工,我就负责采购和物流。”两人租了一户高级农民房,付完房租,潘昊又背着包,只身前往华强北采购电子元件,余钱所剩无几。

矽递科技很快就收回了成本。这毫不意外,对于硬件创业来说,只要售价高于成本,而且能销售出去,盈利便不成问题;而采用开源方式,矽递基本不需要投入大量研发。“第一年,我们围绕着社区,围绕着需求,实现了盈利。社区就是最好的营销渠道。” 欧美是其主要市场。当时,矽递已经拥有了七八名员工。第二年,潘昊认识了荷兰创客Ian Lesnet。IanLesnet 十分钟情于开源的硬件开发工具,常出没于国外DIY 网站,将自己的创客经验和小项目教程分享给其他人。2009 年,潘昊找到了他,希望将其研发的原型制成小批量产品。没想到,这种产品一星期就卖出上千件。

于是,Ian Lesne 顺势在美国成立了Dangerous Prototypes 公司,通过矽递,把自己的大部分原型变成了小批量产品。至此,矽递科技商业模式成熟:一方面矽递满足顾客需求,提供模块,帮其实现原型;另一方面把此类原型做成小批量产品。

目前,矽递已经开发出700 多种各种功能的模块。“现在,你能想到的需要,很多就能在我这里买到。如果客户有什么创意,我们还会向他建议,到底在已有的模块中,哪个能助其实现最佳效果。”
潘昊说,对于大部分设计者而言,生产是一个需要考虑很多细节的复杂过程,同时他们也缺乏组织相关生产资源的能力,“通过与我们合作,设计者更能将精力集中于产品设计和技术支持上。”

与所有创业者一样,潘昊也遇到过模仿者。一次,潘昊发现华强北出现了65 元人民币的盗版Arduino,而矽递代理的官方版本售价达到了200 元。但矽递的生意并没有受到影响。
潘昊总结说,模仿者生产的多是销量较大的模块。因为与软件无成本的模仿不同,硬件涉及物流、仓储、前期固定投入,即便是小批量,也有其成本的平衡点。这又导致模块种类不全,进而难以支撑整个生态系统,信息时代的硬件产品并不仅仅是冷冰冰的电路板。

矽递科技正依靠自己的生态系统抵御模仿者的竞争。你可以在矽递的官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活跃的用户社区。Bazaar 是一个自由集市。在这里你不仅能淘到满足你项目需要的各种各样的材料,同样你也还能发现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意产品。他们不光光出自矽递之手,更多是来自社区其他用户的设计。

Wish 则是一个创意收集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提出自己的创意,还可以和其他社区用户一起讨论自己的创意,或许还有人来实现你的创意。Wiki 是一个信息协作平台,陈列了在 Bazaar出售的产品的相关文档资料。你还可以对其进行补充和矫正,也可以将自己的项目拿出来展示,将你的知识和其他社区用户分享。

Nathan 曾两赴深圳拜访矽递。有一次回美国后,他在自己的网站上抒发感慨说,看到矽递的样子,就想起了Sparkfun 初创时的模样:模块装在硬纸箱里,贴上一张标签就算分类;到处都堆着原型的半成品。

潘昊也正为此烦恼。最近,他决定着手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经过四年半的发展,矽递目前已有100 多余员工,而平均年龄仅26 周岁,这简直就是两个大学生班级。“我们太年轻了,我们需要经验。”潘昊感叹说,自己从来没有带过那么大的团队,现在全凭之前不多的工作经验和不断摸索在管理矽递。

这不是长久之计。去年年底,潘昊开始与一家风投接触,“这是最让我尊敬的一家,有耐心,有远见。”耐心与远见,对这家开源硬件制造商来说非常重要。在潘昊看来,小的生态系统正在慢慢进化,这个生态系统将在很长的时间内与原有生态系统共存。

点评:
其实这家公司的生产模式与那些出口企业并无二致,设计在外,销售在外,这就是典型的两头在外的外贸模式吗, 拿个创客的概念做噱头,各位如何看。




2266998 发表于 2013-3-20 18:13:22

这个不会长久存在的,都是短缺行为,

另外,开源的都发展不过封闭系统,起码效率上就差得多了,

就像米国,教堂里有免费的伙食,但口味永远都不会超过饭馆的,这是一个道理,饭馆才有动力把饭菜做精致了,资本论把这个东西说清楚了,哈哈

baikenor 发表于 2013-3-20 19:14:14

好像开源硬件电子的做的挺多的感觉这个的发展和文化有关   需要乐于分享

清凉江 发表于 2013-3-20 21:22:24

有品质,才能久远! make出来,当今随处可以,关键是打磨精品

人大太犬 发表于 2013-3-21 09:43:00

开源的前提是有资金的支持,linux的所有开源版本基本上都是靠捐赠的,不过他的发展也很有限,正面拼不过win的广泛应用,没有那个商家希望自己做出来的商品是可以随便被复制修改的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兴生产模式——开源硬件铸就创客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