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街 发表于 2012-12-17 19:19:39

台“中研院”院长——我所知道的大陆科研

成立于1928年的“中央研究院”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科研机构,也是目前台湾地区的最高学术机构,拥有包括高锟在内的多位诺贝尔奖得主。

用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的话说,中科院与“中研院”同根同源。而在1949年之后,两个学术机构走过了不同的道路:前者体现了中国式的科研体制特色,而后者深受西方模式影响。

正如人们所知,大陆在2012年启动了新一轮科研体制改革。在这个背景下,本刊记者就两岸科技体制问题,专访了出席“海峡两岸生命科学论坛”的现任“中研院”院长翁启惠。

“海峡两岸生命科学论坛”由中科院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承办,主要议题涉及基因组与进化遗传学、生化分子生物学、植物与农业、医学与神经生物学四方面内容。

作为两岸科技合作的一个代表,有20位中科院与“中研院”院士以及两岸科学院相关人士参加本届论坛并作大会报告。

现年65岁的翁启惠在2006年成为“中研院”第八位院长,并两次获得连任。作为国际生命科学领域的权威,他同时也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瞭望东方周刊》:在你眼中,“中研院”和中科院在管理上有什么差别?

翁启惠:我觉得中科院人数众多,非常庞大,并且在各省区分散着众多分院,从管理上来讲更具有挑战性,白春礼院长比较辛苦。

“中研院”的科研院所比较集中,人数较少,总共才8000人左右。正式工作人员大概有1200名,其中约900名是研究人员,约300名是行政人员。另外还有近4000名工作助理,以及1000多名博士后和2000多名来自台湾各大学的学生。而中科院人数则超过10万人。

同时,我们的科研经费主要是来自政府部门,每年都有一定的预算,大概有100亿科研资金。

中科院每年超过千亿元的科研经费也是来自政府,但与我们不同的是,政府提供给中科院的科研经费,一部分需要科研人员通过竞争才能拿到。而在我们这里对科研经费的竞争很少。

从结构上,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没有分出去,院士涵盖各个领域,并有近百名院士同时担任美国的院士,有8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中科院原来的哲学社会科学部独立出来后,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此外大陆还有一个中国工程院。

我们的定位是最高学术研究机构,主要任务是从事学术研究,培养学术研究人才,并与台湾地区的大学进行合作。但不能授予学位。而中科院下辖两所大学,可以授予学位。有时,我们还要给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建议,做科研政策的参考。

其实,台湾一直非常重视科研。台湾缺乏自然资源,只能靠人力和科技,通过对人才的培养,提升经济的发展。所以,政府部门以及整个社会,对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都一直很重视。

《瞭望东方周刊》:在科研方向上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翁启惠:科研的发展,一般分为两个方向。一种是让科研自由地发展,有点像放牛吃草,在国家资源比较丰富的时候,更能够采取这种方式,让其自由发展。当然,有的可能会失败,有的可能会成功。不过在自由的发展之下,一定会有一些新的东西研究出来。另一种发展方向是政府掌握大的科研方向,具有很强的规划性,由上而下引导科研的走向。

在台湾,问题导向型的重大问题的研究,科研经费占到一半以上。为了科学而研究的自由型研究,其科研经费超过40%。

我的观察,大陆也在这样做,但是更偏向于问题导向型、计划型的研究,用大的投资来解决大的题目,而个人自由型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这从我们两个机构的研讨会上可以感觉到。对于科学发展,这两种都非常重要。大陆的计划型的研究,可能会使科学家功利性较强一些。在我看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自由型跟计划型要并重。

我们没有办法预测未来,科研就是探索未知的过程,很多东西都是目前无法想象的,只有带着好奇的心理投入进去,才会有新的发现。具体采取怎样的科研发展策略,要看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与人力情况。

大陆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台湾也有一个科学发展委员会,不过,它只是扮演对科学研究进行补助的角色。

大陆最近几年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经费,使科学研究得到快速成长,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将为社会的长久发展奠定好的基础。

另外,大陆人口较多、人口基数大,更容易培育出优秀的人才。同时,大陆出国深造的人数非常多,他们的学成回国也会促进大陆的科研发展,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我通过尖端的研讨会了解,相比而言,大陆做的科研项目都是规模宏大的问题,涉及国家发展的重要方面。而台湾地区,选择的题目可以说是小而美,比较精致,比较个人化。所以,台湾地区和大陆的科研合作,有一定的互补性。在未来的合作中,将有更多的机会。
《瞭望东方周刊》:你谈到的这种宏大与精致的区别是如何体现的?

翁启惠:比如在这次“海峡两岸生命科学论坛”上听到的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所长康乐院士讲关于蝗虫的研究,以及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贺福初院士关于肝脏蛋白质体的研究,这都是大规模的研究,对生物、生命科学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台湾资源有限,没有办法什么都去做,必须要通过很好的选择,选择一些自己有能力、有办法和国际竞争的项目去做。纵使一些比较迫切的议题研究规模比较小,如果在问题的选择上较为合适,也会产生较好的影响力。

现在,全世界的科研经费不断减少,申请经费的难度增大,造成往重点方向发展的趋势。大陆科研经费相对充裕,在选择题目的时候,有些是针对国家发展需要大题目投入。大陆幅员辽阔,南北差距较大,存在多种问题,如果国家对发展的重要问题进行科研研发的投入,对将来,无论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还是在探讨未知事实真相的角度来看,都非常有帮助。

《瞭望东方周刊》:目前大陆舆论对科研经费的迅速增加也很担心,因为涉及分配的评估机制还不够完善。

翁启惠:是的。所以说,评估机制的建立很重要。一个好的评估机制,对科学界、学术界来说就是一个好的游戏规则。一旦建立起来好的评估机制,将会推动整个科研体制健康发展。

目前台湾的评估机制做得比较细致。有些人抱怨评估中太偏重论文的发表,缺乏对社会效益的重视。有些人建议,要根据学校发展的特色来设计不同的评估指标。

学校应该有发展方向的差异性,评估的方式和内涵应该有所不同。现在看来,学校比较一致化,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同质性太高,无法凸显特色。现在在台湾,针对科研评估的制度,以及整个科研机制也在检讨,探讨怎样做才能更精进、更符合大家的期待。

我对大陆的科研评估机制不太了解。只了解一些百人计划、千人计划,通过人才引进计划,进行重点投入,但具体怎么评估、科研经费怎么核定,我不太清楚
点评:
真给天朝面子,翁院长讲得很客气,实际上呢,大陆不是科研,是项目。教授不是教授,是科技包工头;研究生不是研究生,是高学历包身工。

老电工 发表于 2012-12-17 19:57:31

对手是不会给你挑毛病的。只会给你灌迷魂汤。给你挑毛病让你明白了,不是纯属给自己找不自在。

羊角高 发表于 2012-12-17 20:59:37

对头

fmdd 发表于 2012-12-17 22:16:23

翁院长是个厚道人啊,不想说的就说不了解,哈哈

我很呆 发表于 2012-12-18 10:07:51

圆滑。得罪你没有价值。

everfree 发表于 2012-12-18 10:30:54

人家知道你们的猴舌记者最怕听到实话。

dhf654 发表于 2012-12-18 13:05:53

这些事情或许就是事实摆在那,根本不用说

dymeverstar 发表于 2013-1-5 16:21:08

一巴掌打得真响。。。

sdqrh 发表于 2013-1-5 20:17:56

人家也知道,有些话没必要说,说了对谁都不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台“中研院”院长——我所知道的大陆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