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为什么变不了凤凰——青年汽车与莲花汽车分道扬镳
莲花汽车科技工程公司(下称莲花工程)派驻青年汽车的近百名工程师和品质管控人员陆续撤回英国,让青年莲花笼罩在一片迷雾中。 11月13日,风口浪尖上的青年掌门人庞青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回应,“外方工程师撤离并非合作终止,以后生产车型的品质还归他们管,因为它的品牌还在我手里,每卖一辆车要给他们几十美元的授权费。” 庞青年认为,因为和莲花合作买到了很多车型,这笔买卖还是很划算的。外方撤离是庞氏造车模式的一个隐患。在与莲花工程近6年的合作中,青年汽车并没有建成自己的研发力量。其成立的研发中心不但规模小,而且“不做研发”只是负责将莲花车型国产化。一旦合同到期或外方离场,产品开发将难以为继。
虽然模式设计者庞青年仍然很自信,因为目前很赚钱的客车业务是其选择轿车发展模式的范本,“我给他钱,续签合同就可以合作下去”。
莲花未了局
在中国汽车市场上一轮“井喷”前夕,青年汽车通过从马来西亚宝腾汽车公司引入莲花工程开发的“竞速”,开始与莲花工程合作。但合作初期的磨合,让其错失了市场机会,从双方合作到第一款车下线,整整花了三年多时间。
莲花工程的开发团队都在英国,而它们设计的车型则针对中国市场,远离市场并缺少对中国市场的理解,为合作带来种种隔阂,国产化遇到颇多周折。“他们要在我们的协同下进行中国市场调研,而且我们要将中国的法规提供给他们。”庞青年说。
就在通用、丰田国际品牌纷纷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进行本土化研发解决上述问题时,青年莲花这一本土车企却不得不和傲慢的英国人进行无休无止的纠缠,贴近市场与保持对优势技术的忠诚成为难以协调的矛盾。
为此整整合作6年后,青年莲花只推出了三款轿车,其余的都是已经引入但尚未推向市场的车型,包括L3GT、L5GT、L5SUV、L6SUV、掀背式轿车等。今年早些时候,莲花工程把派驻到青年莲花的近百名工程师和品质管控人员撤回英国。
庞青年对此的解释是,青年莲花与其他合资车企不一样,外方并没有企业所有权,只是帮助青年莲花建设生产线,顺利生产出产品。“我们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后,莲花工程的人就离开了,留在这里也没用。”
事实上,按照当初的协议,青年汽车与莲花工程的合作以7年一个周期,明年年底协议将到期。“汽车产品研发至少三年一个周期,七年已经把产品都引进来了,新产品是下一个周期的要解决的问题。”庞称当初设计的合作时间是根据产品换代规律而定。
“在明年年底之前,我们只要和莲花工程签约,就会进入下一个合作周期。”庞青年并没有透露会不会在这段时间内与莲花工程签约。
尴尬的技术路径
庞青年造车被称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第三条路”,既不合资也不自主,而是直接购买成熟车型,使得生产汽车这种需要大量技术储备的产业,可以从全无基础到短期内迅速生产、销售。
青年莲花将在这个月底举行的广州车展上,展出L3系、L5系和L6系的多款新车型,并会有三款新车型上市。但因与莲花工程未来合作未定,从后年开始,青年莲花将可能没有车型资源。
尴尬局面源于最初的合作设计,青年与莲花的合作原本就没有想过要学到自主性的技术,而仅仅是获得了莲花品牌与车型。庞青年不认为短期内能在中国的土壤中学到别人的技术,抱定欧洲的技术一定要在欧洲发展。
庞青年也曾规划过技术获取之路,但基于技术拥有者普遍存在的戒心,其这条道路注定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我们和尼奥普兰的合作,就是这么走的,刚开始只是购买车型组装,后来我们把它收购了。”
1995年庞青年牵头和北方车辆集团、金华经济开发区投入1.2亿元,践行他的第三条路模式,花费数百万美元购买了尼奥普兰的客车车型,在德方的技术支持下建立生产线进行生产。
但其收购成功,是基于青年生产的尼奥普兰客车不久后在中国高端客车市场获得垄断地位,150万价格以上的客车市场,青年客车占据了90%左右的市场份额,去年卖出了近5000辆。尽管按照当初协议,每卖出一辆车只给德方最高数百欧元的授权费,但此后尼奥普兰客车在中国市场获得的成功,让庞青年获得了话语权,德方也越加依赖中方。
然而青年莲花在市场上销售并不顺利,三年累积销量不过10万辆。今年青年莲花的销售目标为5万辆,庞青年预计,青年莲花明年可以达到盈亏平衡点——年销售6万辆。
庞青年最初的想法是,“世界上最大的动力是市场,而不是技术。只要占据了市场,就好说话。”青年莲花未能如愿,技术上获得主动权的想法也就落空了,“收购的事需要双方你情我愿。”庞青年非常肯定,不会收购莲花工程。
即便如此,如果按照正常的路径发展,青年至少可以和莲花工程保持长期的供求关系,但今年欧洲不少小型汽车企业的发展却并不乐观。其中英国莲花(路特斯)经营状况就极其糟糕,在全球的债务高达20亿元人民币,早些时候有消息称大众汽车希望以1英镑的价格收购英国莲花,使其成为旗下跑车品牌。
在随时可能遭遇“意外”的合作面前,庞青年目前只有退一步看,认为汽车就和其他贸易一样简单,“他把车型给我,我把钱给他,没什么担心的,在生产工程中,我们学到了生产工艺,培养了团队。”
在这种模式下有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对于庞并不重要,“只要有车型,再进行扩网,增加4S店的数量,销量很快就上来了,未来三年我们可以做到30万台。”
庞青年有一个乘用车发展的大体规划:做两个品牌,分别是莲花和世爵;在三个平台下造车,分别是莲花、世爵、世爵凤凰平台(和世爵技术相互结合的平台)。庞最看重的世爵凤凰车型,预计最少还需要三年才能投产。
点评:
又一个蔑视知识和创意的土老冒式老板,死抱着摆地摊的“经验“妄想经营现代工业。
观望......别的没有想法 中国汽车之路在何方?振兴民族谈何容易 庞青年最初的想法是,“世界上最大的动力是市场,而不是技术。只要占据了市场,就好说话。”
=======没有技术,凭借什么占据市场?凭暴力吗? everfree 发表于 2012-11-14 17: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庞青年最初的想法是,“世界上最大的动力是市场,而不是技术。只要占据了市场,就好说话。”
=======没有 ...
汽车算不上什么高新技术,只不过中国在这方面比较落后,庞青年说的话也没什么错,需求才是发展的源动力,尼奥普兰做得还不错,与莲花合作失败只能说明德国人比较厚道,英国人比较精 老板,的模式创新!!在探索道路!!! 这老板想法确实很另类 没有自主技术。 hoverin 发表于 2012-11-14 17:41
汽车算不上什么高新技术,只不过中国在这方面比较落后,庞青年说的话也没什么错,需求才是发展的源动力, ...
汽车不是高科技,飞机就不是高科技,看怎么分了。
需求都看到了,关键是用什么方法满足需求,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很好的方法 hoverin 发表于 2012-11-14 17: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汽车算不上什么高新技术,只不过中国在这方面比较落后,庞青年说的话也没什么错,需求才是发展的源动力, ...
青年就是肯跌的,真心没技术,管理不到位,去那里工作一段时间就知道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