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技术——地点很重要
制造业从美国转移到亚洲可能对先进技术的商业化具有重大影响。确切地说,有证据表明,制造业的转移正在制约光电学和汽车工业先进材料等领域新兴技术的发展。
卡耐基梅隆大学工程和公共政策的助理教授埃里卡•富克斯(Erica Fuchs)与自己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同事共同研究显示,制造业所在地的重置——光电学元器件制造从美国转移到东亚,汽车合成车体部件制造从美国转移到中国——改变了产生这些技术的经济状况。上述两个案例的结果就是,由于工业实践的差异,在美国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用于亚洲国家时在经济上并不可行。而且富克斯怀疑,随着生产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类似的影响会越来越普遍地发生。
这个发现也加强了人们这样一种日益增长的认识,即制造业在驱动创新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哈佛商学院教授大卫•皮萨诺(David Pisano)和威利•史(Willy Shih)坚信,如果一个国家失去了制造业,那么其创新能力一般也会随之消失,因为发展新技术所需要的知识和才能通常与制造业方面的技能和专业知识联系紧密。富克斯在上述观点的基础上说明,地区制造差异可以影响国家及地区,这些差异也可以驱动在经济上可行的技术产生。富克斯说,虽然劳动力成本是国家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但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差异。制造停工期、收益、材料成本和质量都是受地理位置影响的因素之一。
在光电学的案例中,富克斯和她的同事调查过制造业经济是如何影响新集成电路(即激光器、调制器等各种光子元器件紧密排在同一块单芯片上)商业化的。富克斯发现,在美国较新的技术比较旧的光电学设计(激光器和其他光子设备作为独立的元器件制造)更容易生产。
但是在东亚,情况正好相反:由于当地的制造业实践,较旧的设计才容易生产。富克斯说,结果把他们的生产大老远从美国转移过来的那些公司们“在极大程度上抛弃了”研发新技术。
富克斯从汽车行业汲取了类似的教训。由较轻的合成车体组成的汽车比钢质车身组成的汽车耗油少。
当制造在美国完成的时候,用优势技术生产合成车体可能更具有竞争性。但是在中国,较新的技术比普通的技术要贵得多。她的分析表明,组装钢质车身比合成车体的成本要高得多,而在中国组装要比在美国便宜得多。在合成部件中,材料成本是主导,所以中国丧失了优势。
富克斯相信,商业化新兴技术的大部分责任将会落到由风险资本和政府基金支持小公司的身上。
但是,短期内这些公司能否与更大的跨国公司竞争还不确定。后者采用的旧技术目前更划算。
“不管怎么说,我们的创新生态系统有没有办法来推进新技术——也就是能不能使创新者搬到新的地方并获得这些技术,或者使其他公司获得新技术呢?”富克斯问道。
技术进步是需要有基础,有土壤,有天时的。 没什么可能性 以前咱们这个坛子里常说的“馒头自动机”也就是这个问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