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形成一个能打硬仗的团队,是社区一个关键问题
见到一本2010年出版的《公差配合》的书,共387页。印出的编委会成员共87人,内容还有不少错误之处。2009年出版的《非标机械设计手册》,可能受篇幅的限制,不少内容都是一带而过,很难起到一线设计手册的作用。不少来论坛的人都希望在论坛能学点什么。社区希望做项目,也需要能打硬仗的团队。如何形成这样一个团队,是社区一个关键的问题。也有帖子提出,师傅带徒弟的问题,如何能使年轻人尽快得到提高,社区可能也在摸索之中。杨成武的文章《林彪教我做师长》,林彪把如何做,讲的很清楚。林彪的"六大战术原则":一点两面、三三制等能使士兵很好的理解掌握,造就了强大的四野。两弹一星的研制团队也是如此,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可以直接找钱学森讨论。这都是有经验的把自己的经验条理化地整理出来,有力地促进了年轻人成长。
看论坛里不少人热情很高,1958年毛主席提出了“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群众干劲也很高。但因具体指挥基层的人不行,最后导致挨饿的结局。所以说上下统一思想还是很重要的。好的手册,就能起到这个作用。电子版手册不同于纸质手册,可以有较大的容量。能把一个机械的所有设计图纸、制作工艺、检测工艺都展示出来。电子手册还有一个好处,可以展示价格。价格概念的形成,对设计制造人员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老鹰对广告清理的很干净,非常不容易。单独开出信息栏,也是可以的。如讲材料45#钢,可以附上***在某年某月某日的报价。标准件也是如此。 现在一切向钱看,教出徒弟饿死师傅,加上很多年轻人比较傲气,所以不太有人愿意带徒弟。林彪、钱学森那是反正无人企及了,所以可以随便教徒弟了。 honyo2011 发表于 2011-11-17 16: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一切向钱看,教出徒弟饿死师傅,加上很多年轻人比较傲气,所以不太有人愿意带徒弟。林彪、钱学森那是反 ...
以前听老师讲,解放后反对过技术保守。有个搞热处理的老师傅,来了新零件后,就跑到小楼上翻资料,回到车间设定温度参数。后来做思想检讨时,把资料公开了。在工厂,听老技术员讲,他们上学时学的如何精深,现在学的不扎实。当年的小技术员,变为老技术员时,又抱怨现在的学生学的如何如何不好。其实感觉,学校就是学了个基础,思维方式。专业学习,是在具体工作中。现在有互联网,查资料方便,补足某方面的知识是不困难的。如果有可靠、实用的手册,应用就更方便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