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刘金松
历经两年多努力,“中原经济区”建设终于迎来了政策机遇。10月7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意味着这一区域规划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不过,在国家级区域规划遍地开花的背景下,“中原经济区”此次升格的战略机遇色彩较以往有所淡化,更多被看成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甚至有观点指为,此次升格仅是给予河南的“安慰奖”、最后一个“农转非”。中部崛起中的其他五省已于一年前先后获批国家级区域规划或示范区。 本帖最后由 吟啸徐行 于 2011-10-15 14:52 编辑
位于河南西北部的济源,不仅是河南省最年轻的省辖市,也是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省辖市,市界大部与山西比邻,与邻近的晋城在历史上也曾有几次“分分合合”。济源的购房者中,晋城人能占到20%;在济源重点中学一中门前(我上学的地方,不过现在已经卖给私人了,教育资源的私有化),每到星期天,都停满了山西牌照的车。
中原经济区的规划中,济源的定位是与相邻的山西晋城相融共生,借中原经济区的“东风”与晋城相携共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济源市委书记赵素萍接受河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过去总觉得自己是‘边’,现在有中原经济区,我们就成核心了,这种感觉特别明显。”而在此次《指导意见》中,济源也被列为鼓励与晋冀鲁地区加强区域合作的城市之一。
交通枢纽的规划中,一些原本处于河南边缘的城市,也受到了重点倾斜。除明确将郑州建成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外,还将改造提升安阳、商丘、南阳、信阳、三门峡等地区性交通枢纽,形成与郑州联动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格局。上述五地市分均位于河南边界地带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