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神话 发表于 2011-6-6 13:25:28

政策给力,中国机械工业向高端制造进发

http://www.cnsb.cn/news/show.asp?info_id=624009

存在问题

21世纪以来,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很快,总体水平、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多年来持续高速发展,来不及休整消化积累的问题,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与目前世界先进国家比较,与国家经济建设现代化的要求比较,差距依旧明显。按时代水平衡量,具体表现是“三低”:(1)发展方式转变慢,人力、物力利用率低;(2)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科技开发能力低;(3)产品总体水平不高,高端装备及配套件品种满足率低。

生产效率低

集中反映在工业增加值率(即附加值率)低。工业增加值率是行业产业结构水平、经济与技术水平、人力和物力消耗水平的综合反映。机械工业是工业增加值率高的产业,20世纪90年代,美国、德国等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都在45%以上,而中国机械工业历史上从未达到30%,有的年份甚至只有25%左右。

科技开发能力低

一是科技投入不足。据2007年《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大中型机械制造业有科技活动的只50.37%,有R&D活动的只有34.76%,R&D活动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为1.39%(发达国家为4%左右),工程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为9.7%(发达国家为20%~30%以上),而且科研开发人员技术水平也有待提高,缺乏高水平技术带头人。

二是行业共性研究缺位。基础理论、设计方法等研究日益弱化,原来面向行业服务的研究院所,由于转制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重要前沿和原理性创新匮乏,基础试验研究基本停顿,新工艺和新产品开发速度缓慢。

高端装备满足率低

主要原因有:

一是产品技术理念处于低端。一些新的设计方法尚处于发展阶段,企业采用较多的还是一些传统的设计方法;中国机械制造企业,总体上仍未形成科学管理的气候,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尚处于经验管理阶段;缺少对用户工艺的深入了解,产品趋于通用化,针对性不强。

二是高性能基础机械和基础件制造技术尚未完全掌握。尽管主机制造能力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但严重缺乏与主机配套的控制系统、液压元件、重载轴承等关键基础部件的制造能力,长期依赖进口。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无力有效支持产业升级。机械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制造技术。当前主要产品核心技术来源的40%依靠引进,原创性技术和产品少,特别是重点技术成套装备依赖更深,无论是三峡700MW水力发电机组,还是超超临界1000MW火电机组、大型乙烯装置、大型轧机,多是直接引进专利或是合作生产。由于重大技术装备自主研发与成套能力不足,形成了重大技术装备的进口依赖。目前,大型石油化工装备的40%、汽车制造关键设备、高性能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仍依靠进口。

“十二五”机械工业市场需求形势

内需形势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些为“十二五”时期机械工业发展内需形势指明了方向。更重要的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已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政策将把高端装备制造业列入国家支柱产业来扶植。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出口国。做大之后,下一步要求做强,能不能做强?在一定程度上,要看机械工业能提供什么装备。“十二五”时期是中国机械工业加快发展的有利和关键时期。中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期,内需潜力巨大,“十二五”期间,中国机械产品市场需求总量继续保持增长,而且需求增长呈快于其他工业的态势。

“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将从高速增长的工业化中期向提高内涵水平的后期转变,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时期工业结构将实现由以能源原材料型重化工业为主导,向以重加工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转变。面对已形成的大规模生产能力和产能过剩,以技术改造升级为核心的投资将成为重点,从而带动机械装备行业的发展。中国机械装备需求结构将发生变化,高端装备需求将明显高于中低端需求,市场需求结构升级,要求中国机械工业生产调整布局,由大向强成为必然。

首先,中国机械装备的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中国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方兴未艾,仍处于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工程机械、铁路设备、矿山采掘设备等建设机械产品的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电力、冶金、石化及其他制造业装备,由于行业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的要求,对机械工业提出新的需求。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对一般性产品的需求下降,而对技术水平较高的产品和新产品需求将不断上升。

其次,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发展,已对机械工业提出很多新的高水平装备要求。诸如,700℃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超百万千瓦第三代核电机组、百万千瓦级水电机组、千万吨级综采煤矿设备、现代农业装备、深海海洋油气开采、高速度高性能轨道交通设备等等。

此外,经济的发展要求机械工业不断开拓新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新能源发电设备(太阳能发电设备、风电设备等)、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设备等。

为发展新型设备,对高性能基础制造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关键精密测试仪器又提出了需求。

最后,随着改善民生、拓宽内需领域观念的深入,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除带动汽车、住宅、新兴耐用消费品外,服务消费将较快增长,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机械产品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如安全应急救灾设备、医疗保健机械、环境保护装备、先进印刷装备、文化设施等机械产品。13亿人民的广阔市场,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外需形势

过去一段时期,中国经济之所以保持持续高速增长,既得益于改革开放激发了经济主体的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了外部机遇。“十二五”时期外部环境变化将对机械工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浅析如下:

“十二五”时期,从国际上来看,和平发展仍将是主流,但一些重要因素将发生显著变化。其中,全球贸易高速增长和经济持续繁荣的态势在“十二五”时期难以再现;以绿色能源、生物技术为主导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之中;各国对能源、资源的争夺将进一步加剧,而国际上对气候变化和环境的关注度日益增加,新能源和气候变化将成为未来国际关系和国际竞争的重点。随着中国工业化进一步深入,城市化进一步拓展,资本和技术积累能力大幅增强,要素成本也随之逐渐提高。

“十二五”时期,虽然主要发达国家有可能走出衰退、走向复苏,但由于增长动力不足,世界经济和贸易将处于一个缓慢的增长阶段,美国等发达国家对现行消费模式的调整,必将影响全球贸易规模,贸易保护将会愈演愈烈。同时,印度、越南等新兴经济体的加快发展,有可能对中国传统的出口产品形成冲击。因此,中国此前出口高速增长的态势将难以重现,必须采取措施,改善国际环境,提升贸易结构。

lei_0605 发表于 2011-6-6 14:31:33

这都是理论上的,但实际的国情是宁愿用人力而不愿再设备研发的投入。

ahexuguang 发表于 2011-6-6 15:32:42

在中国这些东西要实行下去,可能比国外要多用10年或者更多哦!

51机械动画 发表于 2011-6-6 17:45:50

和李娜一样,举国体制没用,还不如个人努力呢

yxugdahtbupm 发表于 2011-6-7 11:24:19

潜水这么久了,我的第一次回复,是因为看到了"R&D"这个词,这就是我目前从事的工作内容。
从事研发工作以来,记得最忙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要接见或拜访几个供应商,谈的虽然都是技术问题,但是,没有一个能谈到机构或材料或工艺的理论上,哪怕是技术主管--不是因为技术保密!为什么这么说呢:
1.小厂没有R&D,更没有理论研究的R&D;
2.大厂有R&D,但是没有不赚钱的R&D(什么R&D不赚钱?理论研究不赚钱!);
3.外资厂更加没有R&D,因为它的R&D都不在中国,也不是由中国人来做R&D的。
所以,就我目前所见到的,市面上从事机械理论研究的,都是在集团公司里的新产品研究部门,而且最关键是要有个喜欢研究理论的中层技术型领导,鼓励下属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且R&D相结合!
很幸运,我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也正因如此,才能在上班时间回复这篇贴子!

oscar30000 发表于 2011-6-7 14:35:45

本帖最后由 oscar30000 于 2011-6-7 14:36 编辑

这种消息我看得多了,也就麻木了。高端制造的根基是什么,请您告知一二。

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一边设计,一边看着最理论的东西,用着ansys,也就是尽自己的全力做最好的设计而已。

peace80 发表于 2011-6-7 21:13:24

仔细看了这篇文章,原因方面写的还是很有深度的,不回避存在的问题,没出过国,不知道国外的研发是怎么进行的,反正我国现行的科研体制,社科方面那不方便评论了,就自然科学方面,学术机构都是为了发论文评职称升官什么的,科研院所纯粹就是花别人的钱干别人的事,企业是什么,是盈利经济组织,根本不可能对行业共性技术进行研究。有时候在这个行业和环境,绝望的难以自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政策给力,中国机械工业向高端制造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