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向日本学习“均富”策略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2010年中国经济统计数字的新闻发布会上,日本记者重复了过去许多场合曾提过的问题:中国如何看待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事实? 在热闹了一年多有关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日本的议论之后,现在看来,中国人对此已经非常冷静,这个问题可能已经成为只有日本记者关心的话题。对中国人来说,思考的也不仅是和日本相比中国的人均GDP要少得多那么简单。中国和日本的差距,绝不仅仅是数额上的差距,而是很多方面乃至全方位的差距。在同样达到人均4000美元的时候,中国遇到的难题要比日本更加复杂。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此时的日本,通过60年代开始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已经成为一个“均富社会”。日本现在的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一个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是0.24,但在当时就已经低于0.3。也就是说,日本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时,大幅降低了贫富差距。和日本存在类似情形的只有韩国和我国台湾。1963年台湾地区的基尼系数为0.321,到1980年台湾地区的基尼系数已下降到0.277。而在世界各地,从拉美到东南亚,众多新兴工业化国家走的几乎都是相反的道路———工业化、城市化的同时拉大贫富差距。只有少数几个东亚国家和地区能够挣脱“发展魔咒”,从众多发展中国家脱颖而出,成为少数特例。
以前我曾经一直坚信,日本、韩国的现在就是我们的未来。但现在我更相信,发展中国家能够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一定是一系列正确选择之后的一个偶然结果,而不是市场经济的自然走向。
放眼当今世界,中国近三十年的发展速度,无人能望其项背。但如果一个喜欢探讨“龙象之争”的印度人想在和中国人的对比中赢得脸面,那么他可以选择基尼系数作为对比。在经济总量、人均GDP、经济增速、基础设施建设、人均用电量、人均用钢量等几乎所有的经济评价指标中,中国都遥遥领先于印度,但只有这一项———基尼系数,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2009年印度是0.368,而中国是0.47。中国比印度高出0.1。
刚刚引起世界高度关注的突尼斯,其基尼系数是0.398;和中国发展模式相似的越南,其基尼系数是0.378。同样转型中的大国俄罗斯,其基尼系数是0.375。
在世界各国中,基尼系数明显高出中国的仅有巴西、智利、阿根廷、秘鲁、南非等。这些国家大多集中在南美洲,而南美不少国家正是被国际公认为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在现代化道路上陷入迷途的国家。
为了缓解公众对于基尼系数过高产生的担忧,著名学者厉以宁教授曾经提出过著名的“加权平均论”。他认为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特色明显,所以中国的基尼系数应该城乡分开计算,再加权平均,这样算出来的数据就要好看得多,基本接近于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这种可笑的推论相当于: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通过对考题类型的分类分析得出自己的加权成绩应该是85分,然后向家长交差。
基尼系数之所以被广泛接受,就是因为有一套通行的计算规则,而相关机构对所有国家都使用相同的计算方法。当然,我们可以质疑考试是否能够代表学生的真实水平,但连续的考试总是大体上可以推算出一个学生的大致水平。
中国的“基尼系数”在1994年超过0.4的警戒水平后,1998年达到0.456,1999年达到0.457,2001年达到了0.459。虽然增长速度并不算太快,令人担忧的是一直呈现正增长的态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重视。
中国过高的基尼系数影响的已经不再是中国的国际声誉,而是影响了人们对中国式增长的总体评价,进而成为影响中国摆脱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发展魔咒”的重要问题。
近几年来,中央虽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加大社会保障等措施削减贫富差距,但从目前的发展态势上看,资本和权利在财富分配中的比重越来越强的趋势尚未改变。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已经有半个身子陷入“发展魔咒”泥潭,而不仅仅是有这种危险。如果在追求社会均富的问题上还不能形成共识,大力推进,将进一步贻误时机。
GDP超过日本,感觉有点丢人。 回复 老鹰 的帖子
中国的GDP都是房地产泡沫,很少是真正实力的提升。一旦泡沫破了,整个社会财富就一落千丈。
中国特色,均贫富了哪还有动力了 中国人首先要向日本人学习的就是讲信用,这一点都做不到的话其它都是空谈。 均富??既得利益者,权贵阶层咬在嘴里的肉,他们肯松口?? 均富?俺只能笑笑,做梦罢了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中国最大的人权是生存权和发展权!!!!
上层建筑还是没有把人富起来的道路全部堵起来,那留下的一条缝就是——高考!
回复 58083356 的帖子
高考?!
可悲的就业率啊
回复 leftwall 的帖子
就业率还是看专业和学校吧~~
还有高考在中国来说 还是相对最公平的一种方式来选拔人才!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