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n306618
发表于 2010-8-30 18:17:45
先留个脚印
留个脚印
denglde
发表于 2010-8-30 18:36:56
厉害阿我一开始也喜欢电脑 后来 慢慢丢了
brister0302
发表于 2010-8-30 21:16:44
留个脚印,倾听前辈的创业史。
舟航
发表于 2010-8-30 21:45:56
写的太慢了,老大,得加紧啊
哈哈
徐朋
发表于 2010-8-30 22:03:34
向老大学习 ,我现在也在创业,感觉很累,一点信心也没有了
老鹰
发表于 2010-8-30 22:09:51
随手写实录,粗糙实在。接着写。
打工的时候极少意识到自己犯错误,更没有感觉无路可走的时候。当然,在国企即使当领导估计也不会有这感觉。创业者可就不同了,特别是小型创业者,几乎每天要面对这个问题。2002年的最后一个季度,我就是这种感觉。这里面的深层原因,我不是在这个行业里混出来的资深,对这个行业的本质不是很理解,只知道一点皮毛而已。没有雄厚资本,也没有特别可靠的客户关系。所以,当行业陷入不景气的时候,一般来说只有等死。
可是,谁能甘心死呢。30多岁的人,创业有了点甜头,对打工深感厌倦。这时候无论如何不能退缩,当时就是这个信念。所谓融资,找合作之类,我当时的条件简直比梦中之梦还要荒唐。这时候,一个人单兵作战似乎找不到出路了。因为前一年侥幸赚了点,无奈之下只好拼一下:招人。
事先做了点调研,找了点小门路,打算代理软件。因为已对对学校有点了解,决定还是做教育领域。一家叫做科利华的上市公司还有人记得么,10年前可是中关村一家著名的企业。经过简单谈判,我成了它北京的主要代理。这个公司表面上看去很气派,老总当年还被评为中关村十大创新企业家。这样一个富丽堂皇的公司,其实此时距离死亡也就还有1年多。我当时没有看出来,只是感觉员工流动频繁,昨天和一个人打交道,后天听说就离职了。对IT行业来说,这似乎也不算异常。一个行业火热,分化组合就厉害。
科利华先要求我们必须自己先买5万元软件,照办了。我在263上面发布招聘信息,很快就有人来了,每天都能来十几二十个。第一批准备招5个,但实际谈话的可能二三十个。应聘的人很杂,有的还不错,大专毕业,做过销售,说话很流利。有的一看就是做技术的,沉默寡言,但你问点事情回答得有条有理。也有比较怪的人,其中一个新疆过来的女孩,很热情,当时表决心好好干,并且说过去有经验有业绩,说销售主要就是在外多跑,不能老在家里坐着。后来才发现,这个人居然在好几家都挂号,因为销售一般是每周报到开个例会,汇报一下,其它时间都在外面。这就给她一身多任留下了空间。她每个公司一般也就干几个月,可能就是一个月,试用期结束就走人。几家的试用期工资合起来也不算少,而他她什么事情也不必干。我当时开500~800,还有补贴,加起来大概有1000,销售业绩另算。1个月左右发现她这个秘密,立刻就被我开走了。还有一个女的,年龄30左右,人很漂亮,我当时还奇怪呢,这么个小公司招聘怎么能吸引来这样拔萃的人。坐下来交谈,她声音不大,寒暄几句,飞了一下眉眼,很快直白地说,家里有难,需要钱。我立刻明白,大概是来傍小老板的,我说没钱。江湖世面可真不小。
先后招聘了10多个,员工最多的时候12个,比较稳定一段时间的应该在10个左右。我租了3间办公室,一个月4500,10多个人开支,午餐每个人补贴5元。一个月开支接近2万。
有了员工,阵势就不同了,总是有气象一新的感觉。每周一开例会,我讲话,大家汇报都去了哪些学校,有什么收获,上交客户资料表,公司有个小秘书进行电话核实。头一个月,这些人总体很卖力,热情很高,摸到不少头绪,感觉还是有希望。我除了做组织工作,很多时候还要开车拉着计算机去客户那里演示。跑了几十个学校,从来没有这么累!
记得很清楚,一个深秋的晚上,我开车拉着电脑和销售跑几十公里去香山小学演示,因为那个女校长已经说好了,老师满意就一定要。科利华的产品很烂,经常装不上,缺少文件。我们去了以后,果然遇到了这个情况。我给科利华打电话要求送一张光盘,这时候大概6点多了。好几十公里,他们要我报销出租车费,我只好答应。耽搁了很久,好不容易装好了,演示完毕,老师们也满意。我们去校长办公室,她要求先试用一个月,好了再给钱。这明显是刁难。我说不行,她说你可以立刻拉走。争执起来,看来已经没希望了。那个销售还想哀求校长,我说算了,咱们回去吧。这个销售哭了出来,他一直以为这个单子是稳拿的,那么远,跑了很多次,结果却是这样。这个销售本来很有信心做下去,非常努力,现在泄气了。我晚上还请他吃了顿饭,安抚一下,等我回家已经11点多了,真是筋疲力尽,沮丧到了极点。
员工和老板是利益对立的,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每个人来的时候都接受午餐补贴5元。但没过多久,一次周例会,大家就开始抱怨补贴太少了,互相唱和,形成声势。有个别做成了业务的更是气盛。我最后没答应。午休的时候,我看见他们一起聚在后院的树下,嘁嘁喳喳。打工的是一个阶级,很团结,这在国企是没见过的。后来我想办法分化他们,给有业绩的特殊对待,并且让小秘书私下里汇报。否则他们的共同要求会越来越多。有的人可能会想,赶走那些提要求的就是了。但实际上,赶走员工有很多难处,有的人手里牵着很多客户,比较有希望做成,你赶走了后续事情就难办。
有个女销售,不到30岁,业绩不错,我跟着演示过几次,很容易就看出她是常给校长和电教老师献媚的,在公司打电话也能感觉到说话很嗲。后来一直还有个校长缠着她不放。这个女的业绩最好,但心机复杂。她把别人牵着的有希望的客户都打听着,发现谁比较有希望,她就开始捣乱,挑拨离间让其离开,造谣煽动,很有成效,别人走后她立刻要求接手。销售厉害的话,老板只有听她的。这是实力。
管人很累,耽误自己什么也干不成,对小公司来说,想建立一个正规的体制根本不可能。我也起草过规定,每个人同意就签字,不同意就走人,他们都签字。但一旦有了利益之争,马上就不认帐,并且以离开相威胁。到2003年初非典的之前,做了几个单子,但根本抵不上开支。这时候,科利华公司因为管理粗放,市场变化,借壳上市的财务漏洞已经无法填补,死期已经不远。我手里压着好几万元产品,也有一些很有希望的客户,只好硬着头皮继续。但显然这条路只是权宜之计,不可能有前途了。非典过后,科利华接近崩溃,员工私下偷卖产品。好在社会上还不知道这个信息,学校很认这个品牌。但员工都知道了科利华要完蛋,逐步散去。软件代理销售以亏损和失败告终,必须继续寻找出路。
sogood
发表于 2010-8-30 22:12:52
创业的艰辛只有创业者自知,想想那一段一早醒来就心烦去那里弄钱付店租,房租,真不知道是要创业好还是安心打工好
静水流深chen
发表于 2010-8-30 22:20:48
有机会拜读老鹰的文笔,
深圳刚刚过了30而立之年,现在也有很多的机会
haoever0507
发表于 2010-8-30 22:21:28
看了以上这些,貌似开始还是很顺利啊
静水流深chen
发表于 2010-8-30 22:34:03
继续拜读…………:handsh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