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南方汇通:兵败微硬盘
造车前辈,您好!纵观硬盘发展的50年,其变化确实是挺大的,容量呈指数级的增长,目前容量已经是80年的百万倍(1Mb)。
您第一张图片里的机器看起来比较古老啊,我那时候还在读小学。 不过从80年左右开始硬盘的大体结构在最近30年里面一直都没有变化---都是根据温彻斯特硬盘模型发展演变而来的。
但容量的大幅度提升确实带来了内部结构的很大变化,磁记录密度的增加对多方面都造成很多挑战,
如伺服控制必须使磁头能够在越来越密集的磁轨上找到并定位正确的单元,温度变化一直是个问题,而磁碟旋转引起的风对高密度磁碟也日益严峻,为达到寻道时间等要求,如今大都在考虑加入微驱动臂(Micro-actuator, dual stage)...
机械结构设计上,如主轴设计,为减少径向跳动,设计出了液体动压轴承取代传统球轴承。磁头已经发展了4代,磁头部分的悬臂结构越来越精密复杂(材料加工,结构动态分析,粘合胶成分)...
材料化学上,分析了解各种物质的挥发性(outgas),避免污染物质沾到碟片和磁头ABS(Air bearing surface)面上。如今单位密度越来越高,磁头飞行高度相应越来越低,才几个纳米,任何细小如发丝甚至更小的颗粒都可以造成磁头和碟片的划伤,异物颗粒控制非常严格---这对很多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和装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如前面帖子提到的,一颗螺丝钉也要认真研究。
有些wiki的介绍可以供您了解(英文版本最全,中文的较简略)。
http://en.wikipedia.org/wiki/Hard_disk_drive
有幸涉足机械硬盘储存这个高科技行业,让我见识了机械和其他学科之间紧密的联系。遗憾的是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机械硬盘由于机械结构上固有的缺陷,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会被SSD(固态硬盘)蚕食其大部分份额. 论题 呵呵
跟帖的最精彩了
不同行
只看不说话呵呵长长见识 来长见识的
精彩 过街兄:
我最关心“中国,假如你自己能玩,全玩完了,也成,但一个大环节,一个人玩不了,最后就只能失败了。”
如果在一个系统中,有自己玩的,有的分给别人玩,你以为在中国成功的希望有几分?要注意什么?问的有点唐突了。谢谢、 牛牛牛牛,太佩服了 10# syw开门造车
造车前辈,硬盘容量计算进位是1024.1G=1024M,呵呵,特别对于标称容量值越大的差别就越明显!640G硬盘实际容量也就是596GB左右. 一只想飞的猫 :
"如果在一个系统中,有自己玩的,有的分给别人玩,你以为在中国成功的希望有几分?要注意什么?问的有点唐突了。谢谢"
假如你能全玩,成功的可能有95%,
你全懂,再分给别人玩,成功的可能有90%,
假如你不全懂,这时就分配任务,大家一起玩,成功的可能基本是5%,不定哪个环节有问题,完全不确定, 17# 过街蛤蟆
大侠觉得什么时候中国也能培养出能玩高精尖复杂系统的家伙们?此类产品如F22, 硬盘... easylife 大侠,现在还看不到什么希望,但已经有人在关注,为什么我们这片和米国一样大,形状也非常类型的土地不容易长‘技术庄稼’,国家也正在组织这类研究,否则,发展有可能遇到瓶颈了。
技术,是个协调的东西,一个设备看着没有多大,但包含的技术很多,细节也特别多,
我们现在恰恰是对细节的了解不多,许多技术细节不知道,先不说一般技术人员,就是作为‘业内人士’的专家、教授,对技术细节也理解的非常少,长此以往,后果非常可怕。
有些世界上的常规技术,我们也不了解,主要是没有人有这‘功夫’,大家都特‘忙’ 造车前辈的便携式电脑让我眼前一亮,早帖出来俺就不花大价钱整笔记本了!: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