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如何跳过工业设计门槛
繁荣之下,我们追求的是完美、精益求精。危机之下,中国制造眼中的研发和设计真的如广告里所说?为什么顾客总是不满意、与市场需求有差距?时尚评论师张力严肃批评道:中国制造大部分产品输在工业设计上,一个Iphone令无数粉丝趋之若鹜。为什么?是他们把梦想、个性、追求融合进了大众的需求。能持续抓住顾客的产品和服务,才具有生命力。遗憾直到今天,我们仍在“山寨”。著名物理学博士杨振宁曾说过,21世纪是工业设计的世纪。美国工业设计联合会一项调研显示,工业设计每投入1美元,销售收入将增加1500美元。日本日立设计的统计数据也显示,每增加1000万日元的销售收入中,来自工业设计的贡献占52%,来自技术改进的贡献仅占21%。
在制造产业链中,我们成为加工车间是阶段性的,不可能永远为人代工下去,否则最终只能被市场剥削而死。我们很多设计公司并不具备真正的研发与开模能力,在应用软件设计、工业设计和外观设计环节中,更多的设计公司倾向于做应用软件、外观和工业创意设计,然后只能联合模具公司开模与制造商有效对接后才能真正实现经营效益。由于上游制造商不断降低成本,原来单一的设计费用也是一压再压,导致设计公司的利润空间每况愈下。
设计是战略,决不只是一个环节。国外品牌可能推迟产品上市,也不会把一款设计没有个性、缺乏竞争力的产品推向市场,这叫定位。设计是对需求变化的预知和把握,是潮流的引导,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而我们似乎只在口头上喊喊而已,为什么?因为设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才、资源、资金、时间、心血、战略,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投机取巧,不能捞一把就走,要耐心等待成长。拾人牙慧,只能加速中国制造循复于低端恶性竞争中。LV包能卖万元以上,我们能吗?能卖多久?市场重复购买率是多少?忠诚度是几?宝马为什么进入中国政府采购车行列?宝马为什么情愿降低价格也进入政府采购?是政府无奈吗?不是,是我们的自主品牌不具备品质和实力,三天两头坏,安全性能低,到处是山寨,这就是现实。
企业家说,设计不是简单问题,它是一个产业链,需要生存的政策、土壤、环境、需求,没有消费能力,设计再好的东西也没有市场。错!中国企业家真有这种紧迫感,就不会是今天的局面。中国制造一开始就是在定位上出了问题,做大做强、规模越大越好。
欧美的设计固然潮流、领先,积累了实力,形成了理论基础。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二战后尽管日本制造缺乏基础理论研究,在信息技术、系统软件、网络技术等方面尚有一定差距,但在消费类电子产品方面,日本有其独特的优势就值得我们借鉴。如日本生产的数码像机、电子游戏机、彩色打印机、液晶显示器等在国际上都有很强的竞争力。在信息时代,日本传统设计中小、巧、轻、薄的特点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成了日本高科技产品的重要特色。
过去,传统的中国制造输在技术上,但今天的中国制造我们一定不能输在工业设计上,输在研发上,输在核心技术上。我一直坚持,世界还没有真正进入中国制造时代,中国制造的突破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一方面从制造到研发,从制造到品牌,另一方面从一般的制造到卓越的制造。 {:2_32:}我好有感触啊! 社会没有发展到有这种闲工夫的时代, 赞同楼上的,中国人民还没富裕到可以依靠光鲜的架子来买东西的程度,实用才是第一选择。 我感觉我们现在就是恶性循环~~~~ 工业设计不应该是闲工夫和花架子,现代设计应该抛弃以前那种傻大黑粗的设计思想,不用说别的,你买电视时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是挑外观精美的还是挑丑陋的 国内的产品还外于比烂的层次和阶段 所有的事都是结合一群人的智慧和汗水而成功的。不要说中国人设计不出高档的工业产品,好的外观,好的内在质量,哪一个设计人员没在追求?
问题是:工业基础怎样?加工周期?设计、生产成本?消费水平?产品定位?市场份额?知名度?
这些问题做老总的出都在想,真正有没有把握好这中间的度的问题,关联的事件太多。推托吗?不是!
关键是由不得你去发展件件都是精品,要不怎么会分什么高、中、低档产品呢?
楼主的愿望是很好,大家都在盼望着中国制造件件都是精品,可是要做好这些一定要先理顺这里面的各种利害关系才行! IE 这些年也很火,以后会好起来了啊!!!! 把买机床与买电视机混为一谈,这是楼主错误之一;
以为买电视机的都不重视电视机的基本功能,这是楼主错误之二。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