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的进步
这二十年全世界都见证了中国制造的进步。我们自己有更深的体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几乎在所有领域国货都无法与进口货竞争,那时候的消费热点是家用电器。日本产品最为厉害,从消费电子到家电到汽车,横扫全世界。从2002年中国加入wto以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在出口的驱动下许多中国制造产品快速成长。企业发展了,员工收入提高了,内部消费随之起来了。整个家电领域,国货渐渐的取代了欧美日韩产品。先是性价比占优,后来在质量方面也不输他们。
家电之后汽车消费成为主角。最早中国人买家用汽车没什么选择,只有桑塔纳,捷达和富康,还有一款更便宜的夏利,都是合资车。有10多年的时间,很少有人买国产车。在国产车中奇瑞最早发力,但没有几年好像又垮掉了。随着轿车的普及,吉利和长城这些国内品牌开始成长,中间一汽自主品牌好像也有卖的好的时候。到了今天,新能源车超高速增长,中低端市场的汽车消费应该已经是国产车天下了。
手机和平板为代表的电子消费产品又是一个重点竞争领域。这个大家都知道,不细说了。至少在数量上国产品牌发展很快,中低端市场占了很大优势。
在其他衣食住行和日常消费特别是小商品领域,中国制造几乎成了主宰,世界范围内无人可以匹敌。当然在某一类产品,国货也可能会比较弱。虽然已经很少了。举个例子,比如鞋子我就很少买国产品牌。总是感觉穿着不舒服。后来我研究了一下,主要是鞋底子不行。功能性鞋子,比如登山远足之类,一直穿国外的品牌,基本上是欧美的。日常穿的鞋子也只是偶尔穿国内品牌。鞋底子不行,可能后面还是化工材料差距。
国货在消费领域的追赶和超越,基本上也就是20年时间。从2002年加入wto开始算起。本质上还是民营企业的体制优势和出口市场的有力驱动。
说了消费领域的优势,就不得不说工业领域产品的劣势。比如机床可能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更有很多关键零部件,必须依赖进口。这也是西方制裁中国的底气。
为什么工业产品如此难以追赶,是消费产品的技术含量低吗?消费领域讲究搞活,适应市场的能力。这方面民营企业无疑有很大优势。但如果工业产品的突破,主要依靠技术和研发,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需要更多更高级的人才,那么对很多民营企业是个考验。但依靠国企同样不行,或者说更不行。像华为大疆也包括工业领域一些隐形冠军还是太少了。
社区里主要还是做工业产品的工程师,任重道远啊。 只要产品力上来了,不用靠爱国情怀道德绑架,消费者会主动选择国产品牌,感受最明显的是手机和汽车,国产品牌不再是低档次的代名词 正如 富士康原董事长 郭台铭 说了 富士康在大陆培养了多少 技师 模具设计师
所以这些代工厂给我们带来很多基础件的技术,为后来的国产化储备了人才和技术。 新能源这两年很关键,要大洗牌,要么崛起,要么暴死。小米,华为为什么要做电车,因为和国外百年车企比,这是唯一的弯道超车机会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觉得中国人应该放开心态。不要想赶上或者超过哪个国家,而是好好的、扎扎实实的做好自己的事情。这点应该学学日本,努力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好吗,你超过不超过别人不重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才重要。从你想超过别人的那天起,你超过了吗。大跃进那时,10年赶这个,20年超那个,结果被人家越拉越远。历史的教育还不够吗。即使现在我们真正超过谁了吗。
相反,我们自己的经济真的好了吗,看看房地产,看看股市,看看所有的一切,那个在平稳的运行着。天天吹牛逼,共产主义明天就实现。 本帖最后由 qiedaocai 于 2024-1-16 10:02 编辑
06年诺基亚彩屏和旋,08年山寨诺基亚可看电子书,12年中兴能下汤姆猫学说话,13年荣耀带遥控器,18年山寨诺基亚双卡双待已经足够流畅,21年红米没了存储焦虑,中间用过几代二手苹果,真鸡肋,16G内存那款不敢装东西,转存照片也麻烦,镀锌炉前热死机,256G那款玩游戏发热,当导航放驾驶台前被晒死机,冬天冻死机,信号差,半天就得冲一次电。 国产机带来的是期望后的满足,烂苹果带来的是期望后的失望。 国产更有性价比 有得有失,不过再怎么进步,也少不了怨天尤人的键政家:hug: “不要想赶上或者超过哪个国家”往大了说就跟美国说的“技术无国界”一样放屁,看看他们制裁了多少企业国家,吸垄多少高技术人才。往小了说,技术没有创新,就捡别人剩下的,然后埋怨中国企业工资远低于国外。劳动的产值一方面在于成本的把控,另一方面在于技术的无可替代性多带来的优势 现实是这样的:
A产品-进口,B产品-国产
所有技术性能指标一样无差异
谈价格时
必须国产便宜
谈使用时
必须按进口的标准来
可不可以同质同价
跪太久了
鹰大,鞋子底不耐穿 ,主要还是成本,耐穿的成本7块,不耐穿的8.5,厂家不会选7块的,因为一双利润是15块,虽然不耐穿的成本贵1.5,但多卖一双就多15块,这鞋厂也是计算过的,没什么化工不化工,只要厂家想,可以让你穿5年起,很简单 ,直接用汽车轮胎的胶,加凯思拉夫线加强,一条胎的胶可以造30双,一个国产胎才200,成本不高,但这样做损害了靯厂利益,鞋厂会破产,所以鞋厂选择贵点的材料,但不耐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