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的美啊你 发表于 2023-12-25 11:40:10

说说农机行业

农机行业现状态是国际以大型高端机型为主,迪尔、凯斯纽荷兰、克拉斯三大巨头齐飞;国内则以小型低端机型为主,近年来响应国家号召,为享受国家政策补贴,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可大浪淘沙,能经过市场的考验活下来的企业屈指可数。尤其今年国三升国四,制造成本上涨,国三库存积压,国内农机企业哀嚎遍野,作坊式企业陆续更迭,或削砍项目,或倒闭。有人说,咱们的农机质量怎么就做不好。

看看产品质量好的企业:迪尔1837年成立,凯斯1842年成立,我们还是清朝道光年间,鸦片战争的三年前,人家就已经专注于农机行业,改革开放我们镰刀刚刚能人手一把的时候,1977年的1400系列凯斯联合收割机已经可以实现机收,迪尔拖拉机的可靠性已经超越我们现在同级别的产品了。

反观国内,都是速成产品,小型拖拉机,收获机,选择市场“爆款”买一辆,或新车,或二手,三个月测绘,四个月试制,五个月小批量试销,旺季之前直接大批量,可靠性实验没时间做,结果自然是市场服务问题反馈一堆,丢了老百姓的口碑。

你回过头也能理解领导层,小企业不能给你两三年的时间去打磨一款产品,即使是小型产品,大型高端产品一般企业没那实力,更不用说。领导层要看到投入和产出,并且时间越短越好。

突然想到一个未经考证的行业内的传说:小日子过得挺好的日本企业久保田水稻联合收割机,一款产品能在3-10年间在全世界各地水田做试验,完全验证产品后再推向市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正视自己的差距是超越的第一步。

目前以雷沃、东方红、中联等为首的企业正在努力缩小与国际高端品牌的差距,但是否能突破技术壁垒,甚至在某个方面实现弯道超车,我们拭目以待。


呵呵hahei 发表于 2023-12-25 11:56:43

小企业,一个产品 从设计到上市,2个月 你敢信。 这机器能用不

Dandylian 发表于 2023-12-25 12:06:17

感有身受,以前给久保田、洋马配套的时候,别人的要求比咱们汽车零部件的要求都要高!

flychao 发表于 2023-12-25 12:55:32

都是理财思维 要马上赚钱 不赚钱就不干了

桌前一盆花 发表于 2023-12-25 13:03:58

搞农机,有没有国家补贴,政策上的倾斜?如果没有人脉关系,搞不来好的政策支持,基本上就是在瞎搞。利润很低,又是傻大粗的东西,基本上就是赔钱的玩意。

学渣渣 发表于 2023-12-25 13:07:27

桌前一盆花 发表于 2023-12-25 13:03
搞农机,有没有国家补贴,政策上的倾斜?如果没有人脉关系,搞不来好的政策支持,基本上就是在瞎搞。利润很 ...

这些都是老套的思路了吧。现在的农机不是这个搞法了。国家有补贴,农机也难销售。

农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买了之后自家用不了多少时间或者多少次。也就是说买不如租。

或者买了之后自用,而且出租。

学渣渣 发表于 2023-12-25 13:09:18

flychao 发表于 2023-12-25 12:55
都是理财思维 要马上赚钱 不赚钱就不干了

这个思路,人之常情,没有错。存在即合理。没办法的。等你有钱了当老板,也会这么想


联合舰队 发表于 2023-12-25 13:42:26

“終国人”内卷世界第一,搞得大家都没饭吃,正常做农机已经不赚钱了。现在出现一种“僵尸农机”,玩具级的到手就坏。和当官的串通骗取补贴,企业农民官员平分。

bravo090 发表于 2023-12-25 13:57:48

这个行业我有点兴趣

喂我袋盐 发表于 2023-12-25 13:59:46

联合舰队 发表于 2023-12-25 13:42
“終国人”内卷世界第一,搞得大家都没饭吃,正常做农机已经不赚钱了。现在出现一种“僵尸农机”,玩具级的 ...

“僵尸农机”骗补550万,别把国家补贴当唐僧肉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4155521207358724

▲被闲置的农机。图/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截图
农机购置补贴,是一项重要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目的是让农民在购买农机具时享受到实打实的优惠。2022年,中央财政为此安排专项补贴资金高达212亿元。
然而,日前央视《经济半小时》调查发现,在一些地方,有人动起了农机购置补贴的“歪心思”,把这笔钱当成了“摇钱树”。仅在江苏,光一款套取补贴的“僵尸农机”就“吸”走了550多万元的补贴资金。
果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谁能想到,国家财政安排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换来的却是一款款“僵尸农机”?
据调查,在江苏一些地方,经销商把一些农机设备送到农户手上。而拿到农机的农户则只需把个人账户上收到的国家补贴返还给经销商,就可以不用自己掏钱。但是,这些看似“免费”,实际由国家财政资金买单的农机,却毫无用处——不仅效率低,而且经常卡机,最终只能被闲置,沦为“僵尸农机”。
对此,当地经销商直言不讳,这些农机就是一些公司生产出来专门用于搞“活动”的,即为骗取农机补贴。由此可以看出,它们被闲置的命运,在一开始其实就已经注定。
显然,如此赤裸裸的骗补生意能够得逞,背后是一系列的蹊跷和疑点。比如,标注销售价格为12000元至19000元不等的施肥机,实际给到经销商的价格只有3000元左右。加上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有的一台机器,仅经销商就能净赚高达7000元。如此疯狂骗补,当地相关部门对于农机的真实价值和质量,到底是如何审核和监督的?
更进一步,只生产一款产品专门用来骗补,并被市场监管部门列入“经营异常”的农机公司,居然被行业协会列为全国施肥机畅销榜第三名,并且成功通过鉴定,进入国家补贴名录。这背后是否存在着一条从行业评价到质量鉴定,再到获取补贴资格的完整“造假”产业链,也值得追问。
耐人寻味的是一些地方农机管理部门推卸责任的态度,与这种乱象的触目惊心构成了明显的呼应。比如,有的部门工作人员表示,“我们不发放购机补贴,只管理购机补贴”;有的则表示,“我们只负责发放补贴”。这种管理与发放两张皮的现象,理论上有助于监督,但在现实中是否变成了相互推卸责任的理由,使得“管”与“发”双双失守,不得不正视。
其实,加强农机购置补贴监管和规范,一直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如早在2019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就联合下发通知要求,防范经销商和内部不法人员有组织地通过收集农民身份证明、虚开发票、虚购报补、重复报补等方式骗套、抢占补贴行为;严厉打击采用提供不实投档信息、产品信息、销售信息和虚购报补、重复报补、以小抵大等违规手段骗套补贴行为。
对照这些要求,一些地方是否真的把相关治理责任落到了实处,明显得打上一个问号。大量骗补行为畅通无阻,是否存在着“内部不法人员”的策应,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要提醒的是,农机补贴发放涉及很多环节,要确保不发生“跑冒滴漏”,每个环节都应“守土有责”。但其中,最关键的一点还是要确保公开透明。
比如,上述通知中就明确,进一步完善县级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专栏建设,全面及时公开近三年县域内补贴受益对象、资金兑付情况、农机和财政部门的咨询投诉举报电话、补贴资金规模、使用进度等各类信息,全面接受社会监督。这样的基础性工作,又有多少地方切实做好了?
无论如何,把国家补贴当成了“唐僧肉”,不管是经销商,还是“内部蛀虫”都必须严惩不贷。现在盖子已经揭开,当地相关部门该一查到底了。而这类现象是否在全国具有普遍性,同样有必要展开系统性摸排调查,确保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到实处。
撰稿 / 重舟(媒体人)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说说农机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