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一个话题,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提一个话题,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无疑,我们的科技一直在进步,但是,实际并没有进步得那么快,很多看不到的东西,我们不知道还有这么个东西,也不去追究。久而久之,所谓的创新一直都缺乏底气,就算结果挺好的,却不知道为什么对了。
现在举一个例子,只出一张图,知道什么都可以留言,感兴趣的可以留言自己的理解,就是反问为什么要这样,自己提问自己回答,随便说。看看最后结果怎么样。附图
当然,关于这个表格的历史,有知道的也可以说,内容不限
坏了,咋冷场了:lol
(๑•̀ㅂ•́)و✧:;不冷场~~~~~~···
使用什么强度的螺栓!?
static/image/hrline/4.gif
|东北制造发表于 07-28 22:09<font color="#a0222d"><font size="7"><br>
(??????)??:;不冷场~~~~~~···<br>
使用什么强度的螺栓!?<br>
<br>
<img src="static/image/hrline/4.gif" border="0" alt=""><br>
</font></font>4.8级,如果轴向力大,不想换大螺丝就加到8.8 是准备上泥巴捏一个?用哪种泥巴,上陶土不可以吗?捏好了要不要烧制,温度怎么控制? 用过多次法兰,非标的也是按照法兰标准来设计孔位;
确实这个数据怎么计算来的不得而知,也不到一定是最优解。先知道D和介质压力
D1怎么确定的具体值,螺栓孔的数量 大小,螺栓等级 刚进入设计岗位时便想过类似的问题,但是后面发现SW的有限元分析可以解决,一般现在遇到不懂的问题会先上网搜索
我原来编制的自用小程序都是用大小不同的数据进行验证,才敢放心丢掉手算 对一类事物的认识过程是这样的:针对问题进行思考,有目的进行各种试验,根据多个试验结果总结出经验,找出边界条件,形成标准,然后应用标准。我们是把别人的标准拿过来就用,不知道为什么。当遇到别的问题尤其是从源头创新的时候,就乏力了。因为没有那种经验。实际上,每个标准后面一般都有标准的编制说明,比如技术水平,创新点在哪,为什么这么做等。而一般我们是看不到这个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去推导出或者类比出这个后面的故事,这需要更多的的知识积累才能做到。但也是不得不做的一步。读懂图表后面的故事,那就好多了。我曾参与过行业标准和企业产品标准的编制,所以大体知道这个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