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振兴计划能够拯救中国钢铁吗?
钢铁振兴计划能够拯救中国钢铁吗?近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10大产业结构的振兴规划,规划出台前后给大家无限的遐想空间,振兴规划出台后(细节正在拟订中),各种声音分踏而至,大家众说纷纭,究竟计划是空洞的还是务实的,事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信经过这次的规划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本来从08年处开始进行的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经过一年的沉淀和应该不是个随意的东西,都是经过各大职能部委讨论过的东西,虽然不一定准确,但是国家急着推出这么一系列的东西是有调查依据的,我们回忆下,年前我们的主席和总理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全国的几个重要的产业基地,那里他们还没有去过?当然,愿景是好的,究竟这些东西怎样,我们拭目以待,在3月前后全国人大召开的时候,这些政策会同各位代表见面的,代表各行业的代表有不同的地方经历,他们会认真审阅智囊团在1年时间里的调查报告和远期分析,我从事冶金行业,我以个人的见解来解读一下钢铁行业的振兴计划和产业结构调整:
纵观规划,其实核心只有一个,降低产能,提高集中度,淘汰小规模高、转炉。对产品结构没有丝毫实质性解释,仅提示了要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双高产品作为以后的主攻方向。
我有些疑问:
我们国家地域辽阔,运输业处在发展初期,集中度的提高能给行业带来什么优越?上海和包头两地处在我国的两个极端,一个在前沿,一个在落后地区,硬性的拿件罩衫将两人套在一起,会给二公司带来什么,宝钢将广钢,将八一钢厂政策性合并,有什么意义?解决了什么问题,一个公司在我国的疆域的四角上分设公司有必要吗?据了解,包头和新疆二厂很有特点,让其自己发展不更好?难道就是为了过瘾做行业老大?广钢的兼并不就是意在珠江?不可思议;鞍钢同本溪的生拉应撤到目前还是各干各,再弄个攀枝花,呵呵精力旺盛,倒是我觉得武汉兼并柳州还算说的过去,其实都知道,不就是防城港的建设吗?那么将5家钢铁的分额站到45%甚至以上,有必要吗?我国不是日本,不是韩国,他们地域小,产品的销售半径500Km以内是可以作到的,可是我国几千公里,产品的特点又不一样,宝钢兼并了包头,上海铁路局的重轨难道还不是包头运输到上海?不能理解。其实我觉得,兼并重组都可以,就近形成地域性的联合生产企业,使资源尽量当地化,有利于物资的调配和价格的控制,可以形成东北、华北、中北、西北、西南、中部、南方、华东等几家地域性大型联合体,重新布局中央企业。
淘汰小规模的生产设备,其实在此我觉得没有太多的必要,他们存在有其合理性,当然不是支持存在就是合理这一观点,我们觉得,在农村家庭里如果放置一个五性宾馆用的垃圾箱有必要吗?在农村修一套二层房子自己住,有必要去用武钢开发的耐火耐侯钢吗?这不是资源的极大浪费?当我们的资源不是极大丰富的阶段,还没有象美国一样栅栏全部都是钢材,我觉得在农村松木和竹子做的篱笆还挺有风味的,记得在热轧矽钢生产这个行业早在10年以前国家就兴致勃勃的谈改造,谈淘汰,现在呢,市场需求也很旺盛啊,其实社会都在发展,行业一样,此时的热轧矽钢不是彼时的矽钢,产品质量提高了很多啊!实践证明传统的复二重轧机生产的原汁原味的盘元就是比高速线材的控轧钢的拉丝性能高啊!这些怎么没有引起智囊团的注意呢?!在这一项的政策里面,什么意思,淘汰小产能能降低产业成本?未必,在众多高炉里面效能发挥最好的其实就是中小高炉,比如在高炉利用系数里面,3。0以上的记录仍然保持在400立方的高炉,难道这个会有价?可以到济南、莱芜或者杭州去调研。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在这阶段,产品的需求是多样的,也是档次差别最多的,美国可以讲我们热轧薄板冷轧率保持在70%以上,可是人家是发达国家,一些使用寿命低要求不高的结构用板为什么就不能采用价格低又能满足需求的热轧薄板呢?!在日本,生产电工钢板的厂家只有新日铁,产量也不过120万,欧洲生产电工用板的也只有3家,可是我们国内有多少,正在上的,计划在上的,有产能1000万但是完全是低档材,磁损在100以下的只有武钢,就这样也比新日铁低1。5——2个牌号,晕,这些东西总需求量不多啊,所有的钢厂都在上,可是谁管啊?市场也就是300多,武钢有30年的研发经验,可是没人保护他!所以在产品结构的调整上我认为,应该实行抓大放小,对于三高产品实行所谓的许可证,对于普通材放开,其实都知道,只有利益才是驱动行业的引擎,当普通材的利益消失,他们不用国家安排的,都潜水了,相反,这时更该管下这些傻、大、粗、黑、脏、乱、差的铁老大,不要扶持他们,管理上不下工夫,靠国家政策扶持的国企算什么东西啊,为什么要让日照钢铁被迫兼并?为什么要让铁本关门,什么意思,大家回忆一下,安全事故出在钢铁行业的什么厂?安全问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管理啊!当硬件设施齐全,管理的漏洞就是最大漏洞啊。管理成本400元用在什么地方啊。
其实,钢铁企业的具体情况可能是通病,不能用一棍子政策来限制,当然振兴规划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无可厚非,是进步的体现,也希望政策慎重,单愿政策出台能使产业结构带来更好的效果,也希望政策的出台带来行业的优化和大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如果能按规划的执行其实也不错!等到个体执行时就不一定成什么样子了! 还是特别支持"地域性的联合生产企业"观点的,既能够形成和加强各地区的特色强项发展,又能彼此互相补充,实现大,全,强的产业联合!等待中。。。。。。。。。 呵呵,我们草民一个,吼破喉咙也难得人家理你啊,咱们只有自救啊 铁匠大虾高人,其实,钢铁业还有比较深刻的问题,举几个例子,
1假如几个大型企业完全兼并了地方和私人企业,会怎么样?石化行业是个例子,只能是强化垄断,以现有国情,不会提高质量,而只能是降低质量和提高价格,成品油就是例子,质量低而价格高,还有电信的例子,高额的垄断利润,
2前些年的繁荣,是以钢铁和煤炭的行业放开为基础的,正是由于这两个行业的放开,促进了下游一系列行业的繁荣,比如水泥,建材,房地产,家电等,
3劳动力问题,假如钢铁行业大规模兼并,农村劳动力就没有出路了,
4兼并不能带来高的效益,也不能追赶世界水平,只能促使外资大规模进入,最后,连一般的工程公司都没有出路,大型国企当获得垄断利润以后,后续工程的总包只能是外国人,100年来,无论谁当政,都是这个结果,连军工单位都一样,他们大力促使西方取消对华的军售,希望买西方的军备,特别是成套的设备,
5质量的提高,实际是个观念问题,中国市场比较质量的少,一般是比较价格,当这种思想没有改变之前,提高质量与企业生存是个矛盾,中国企业 一般是降低质量以求生存,
大家有一个误解,认为液压企业假如都生产力士乐质量的阀,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生存机遇,但你反观一下,假如力士乐只供应中国市场,会怎么样,结果就是倒闭,因为我们需要大量质量非常一般的产品,而只在非常重要的地方才用力士乐的阀,这就是本质问题, 不知道2008年中国钢铁产量占世界37%这个是好是坏?到底多少合适? 我国这些年的发展就像在一个高速列车上,只能快,不能慢,也慢不下来,这么快的速度,还有好多人要上车,稍微慢一点,危险非常大, 为了几个利益集团的利益,头痛医脚 现在这个政策和环境,妖怪的很。
等等吧,等把自己的东西折腾的差不多,再去当洋奴吧! 现在的国内钢铁业是不是处于失控状态。私企、国企都在扩大产能,跑马圈地,各种资产重组,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一头雾水。到时消化的了。何止是浪费,和犯罪几乎无差别。你看到环境破坏了吗。真正给老百姓创造财富的有吗?:Q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