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中国新能源格局,这座城市拼了!
兔年春节前,一条消息曾短暂激起过舆论的波澜,但很快掩盖在年前的大事小事当中,被大多数人淡忘:1月18日,湖北黄冈政府官方微信突然宣布,其已与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FF)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FF同时在微博公告,要将中国总部迁至黄冈,保留其位于加州洛杉矶的全球总部。
贾跃亭,又要回国了?
不过在这条新闻中,恐怕更多的人第一时间关心的并不是贾跃亭回不回国,而是——为什么是黄冈?
毕竟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这个常住人口579万的城市除了为全国高校提供质量均衡、产量稳定的小镇做题家以外,似乎并没有什么其他长处。
1、黄冈?从黄冈本身来看,这里几乎不具备任何吸引中高端制造业企业的优势。
从经济总量上看,2021年,黄冈GDP为2541.31亿,在湖北13个地级市(州)中排名第6。
除了省会武汉(17716.76亿)、2个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5309.43亿)和宜昌(5022.69亿),黄冈和荆州(2715.52亿)、孝感(2562.01亿)同处于第3梯队,看起来还不错。
然而细看之下,黄冈2021年常住人口578.82万,是湖北除武汉外人口最多的城市。平摊下来,其人均GDP仅为4.39万元——湖北省内倒数第1。
https://img3.qianzhan.com/news/202302/06/20230206-b970fadeb901d9d5_760x5000.png
落后的经济水平源于落后的产业结构。
湖北省三次产业结构为9.3:37.9:52.8,然而,黄冈市第一产业GDP占比达到19.8%,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二产业占比仅31.8%,远低于平均水平。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黄冈对第一产业的投资占比为4%,也高于全省平均2.5%的水平;
从人口分布来看,湖北全省范围内城镇化率为64.09%,而黄冈市城镇常住281.60万人,乡村297.22万人,城镇化率仅为48.65%。
显然,从各方面指标来看,黄冈本身属于湖北省内的农业地区,并不具备良好的工业基础。
而在其拥有的工业当中,汽车产业也没什么存在感。
虽然在二汽落户十堰之后,湖北在几十年就建起了庞大的汽车产业集群,但主要分布在从十堰到湖北的鄂北地区,几乎没有多少份额流落到黄冈。
根据统计年鉴,2020年,黄冈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1264,汽车制造业只有33家。而在最新的百强企业榜单中,专门生成汽车及零配件的企业只有个位数,排名最高的星晖新能源智能汽车有限公司只排在第15位。
https://img3.qianzhan.com/news/202302/06/20230206-32bcb64cfd85d532_760x5000.jpg
无论怎么看,黄冈的汽车工业基础,都不足以吸引FF来这里设立总部。
如果指望黄冈市政府提供大额资金支持,像合肥赌注蔚来一样,似乎也不太现实。
2020年4月,合肥注资70亿买了蔚来中国24.1%的股份,盘活了蔚来。2021年2月,合肥又用55亿卖掉了3.305%的股份,9个月时间翻了5.7倍。
然而,合肥2020年投资蔚来时,财政总收入1432.7亿元,财政支出1164亿,收入为正,投资蔚来只花了总支出的6%;但黄冈去年财政支出857.26亿元,财政总收入却只有227.63亿元,已然入不敷出。
那么,贾跃亭为什么会选择这么一个地方,作为“回国”第一站呢?
2、意在湖北黄冈市处于当今的境况,有其历史原因。
建国以来,鄂东地区经过多次行政区划合并拆分。
先是近武汉端的工业中心——鄂黄地区被分割,工业更好的鄂城区归于鄂州,成为武汉“亲儿子”。黄州区作为黄冈市府所在地,相对于全市却位置又偏又狭小,根本不足以带动全市发展。
之后武汉又拿走了新洲区,获得了阳逻这个长江中游最好的深水港之一。但对于黄冈来说,此举让黄州-团风核心区域,和还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大别山区城市基本丧失了联系。
整个地区产业链被拆得七零八落。
再后来,黄冈的发展,一言以蔽之即“武汉太近,天堂太远”。
黄冈市的核心城区,离武汉市中心仅有70公里。
一个地方如果本身产业落后,又靠近高速发展的经济核心区域,那必然陷入被虹吸的命运之中。在湖北强省会战略开始实施后,黄冈成为了第1个奉献者。
2021年末,武汉公布的人口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1364.89万人。相较于户籍人口934.1万人,有430万常住人口是外来的。
其中,将近一半(49.2%)来源于省内,黄冈市又以14.53%的比例高居省内第1。
而这,并不是一时的现象。
自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催生了备受关注的武汉城市圈(武汉、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6座地级市,加上潜江、天门、仙桃3个县级市)以来,中心的武汉常住人口从2000年的831万人增加到超过1300万人,黄冈市却从711万常住人口减少到2010年的616万,再减少到2021年的579万。
https://img3.qianzhan.com/news/202302/06/20230206-0c558b7c9795cc17_760x5000.png
以武汉城市圈中6座地级市中的人口占比来看,武汉从31.23%增加到45.88%的同时,黄冈从26.72%,跌到19.46%。
春运是这种虹吸效应表现得最为直观的时候。翻看百度迁徙大地图早前的数据,年前1周,武汉周边的孝感、黄冈就是武汉人口迁出的最大2个目的地,而且每日占比均超过10%,断层式超过省内其他城市。
https://img3.qianzhan.com/news/202302/06/20230206-e2982e3cd8c0cd57_760x5000.png
人才流失,直接导致了工业发展的停滞甚至倒退。
2021年间,黄冈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1264家,在六大地级市中占比16.77%,相较20年前的20.35%有了明显下滑。
事实上,横览国内省份,省会首位度(省会GDP占全省GDP比重)偏高的省份,比如四川(36.99%)、陕西(35.87%)等,周边城市过去几年都不会过得太精彩。
不过,在近20年后,这一情况有望迎来转机。
进入21世纪以来,限制大城市无序发展接连登上“五年规划”,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课题。
2020年11月,《求是》发表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提出,城市单体规模不能无限扩张,再次引发了关于超大、特大城市“瘦身”的议论。
经过1年多酝酿和发展,去年底,《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和《“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的接连推出,明确要求,推进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严控中心城市规模无序扩张。
城区人口近千万的武汉,位列14座“特大城市”(城区人口500-1000万)之一,即将告别“无序扩张”的历史,进入高质量有序发展的新阶段。这一举措的内涵,必然包含部分产业向周边城市转移。
去年,武汉的“飞地经济”作为新发展模式的典型被大量报道。据报道,武汉这些年在周边城市,结对建设了22个产业园区,为其带去了大量产业机会。
作为典型报道的咸宁,从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从武汉承接了42个产业转移项目,合同投资总额59.69亿元。又比如鄂州,武鄂科技产业园里的三安、芯映、瑞华,直接对接武汉“光芯屏端网”万亿级产业链。
实际上,武汉与黄冈直接的飞地经济开展得更早,2015年1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黄冈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武汉高新区黄冈产业园;
之后双方又在2016年2月,由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与黄冈市政府签订协议,共建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
而随着国家逐步推进限制大城市发展的政策,黄冈终于等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
前期,2道“开胃小菜”已经提供了丰富的滋味。
2017年5月,威马汽车工厂落地黄冈产业园,规划总投资高达202亿元,目标为3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新晖新能源。
2020年,起家于武汉的格罗夫氢能汽车,在黄冈,项目总投资88.6亿元,拟建设氢能汽车整车、氢能电池、制氢基地等,计划3年内达到年产整车2万辆、6年内达到8万辆规模,使黄冈成为国内氢能产业强市。
对于黄冈这样工业基础薄弱的地方来说,整车制造厂乃至整个汽车产业园的落地,意义重大。
更重磅的戏码还在后面。
2023年第1个工作日,湖北省推进三大都市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通知,正式发布《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推进武汉、鄂州、黄冈、黄石4个城市作为武汉都市圈核心区同城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在武鄂黄黄核心区内,拥有总体定位为世界级航空物流枢纽的鄂州花湖机场,京广高铁、“十四五”规划建设的沿江高铁、京九高铁、福银高铁,以及2条时速140-160km的“鱼”形骨架高速轨道网络。
立足于此,武汉都市圈正在争取在2025年实现“3045”时空联系(邻近组团中心之间30分钟可达,汉口、汉阳和武昌三组团至鄂黄黄组团,武汉新城至天河机场45分钟可达)目标初步实现。
届时,武汉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有望进一步加强。
更重要的是,此时恰逢湖北省大力推动“万亿汽车产业”规划的推出。
就在武鄂黄黄规划出台没多久,《湖北省突破性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湖北省突破性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重点任务清单》。
湖北将开展五大行动,分年度落实24项重点任务,力争到2024年,全省汽车产业产值跨越万亿台阶,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突破3000亿元。
和过去武汉汽车产业分布在鄂北的“汽车走廊”不同,这一轮汽车产业推进,完完全全是以武汉为核心的。
比如,2020年12月15日,吉利高端新能源汽车总部正式落户武汉市汉南区;2021年4月8日,小鹏汽车与武汉经开区签约,拟投资百亿元建设整车工厂及研发中心;2021年6月30日,总部位于武汉经开区的岚图汽车正式量产下线……
未来几年,或许也是武汉周边“小兄弟”们有史以来发展汽车产业的最好时机。
FF和贾跃亭,显然就是看中了这一点。
3、千金买骨从各方面消息看,此次引进FF的动作,黄冈市并非主导,而很可能是湖北省的动作。
据科创板日报报道,记者致电黄冈市发改委,工作人员称该项目前期招商引资的信息并不由该部门发掘,“我们内部在前期也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事”。
而据澎湃新闻报道,背后牵线搭桥的,应该是长江产业基金。
早在2021年11月,FF全球合伙人、中国区CEO的陈雪峰就与多位高管共同到访长江基金管理公司,洽谈公司战略布局、中国总部落地以及FF 91等产品的落地合作事宜。
在过去的2022年,长江产业基金与FF通过近1年的多次接触,力促FF与黄冈达成签约。
资料显示,长江产业基金是由湖北省委、省政府发起的大型国有产业基金。
那么,湖北冒着舆论风险引进FF,图什么?
在绝大多数人印象中,贾跃亭和他的FF,是“不诚信”“骗子”的代名词。而FF连续4次量产时间跳票,更是极度加剧了这种印象。
https://img3.qianzhan.com/news/202302/06/20230206-b84361a2822a576f_760x5000.png
不过梳理FF的发展过程,会发现,在造车这件事上,贾跃亭是认真的。
作为中国最早投身造车的人,贾跃亭可以说是当前“造车新势力”的领路人,目前的新势力们,可以说借鉴了不少他前期的造车思路。
他用2014年时的理念造出的FF91,在去年2月准量产版车型亮相后,依然引发了惊叹。考虑到其原型车2017年就出来了,5年前的设计,放到2022年的今天丝毫不落伍。
显然,和那些做老头乐出来造车、搞房地产出来造车,捞一笔就跑的人不同,贾跃亭造车确实有长期规划和持之以恒的实践。
而目前的境况,主要是因为他一直没融到多少钱。
蔚来创始人李斌曾经说过,“200亿元是造车的门票”。而他融到的钱远超过这个数,从2015-2022年,至少已经有700亿元。即便如此,蔚来还是陷入过濒临破产,靠合肥市政府“拉一把”的窘境。
而FF至今融资在50亿美元(约合339亿人民币)上下,不及蔚来。考虑到其产品理念更超前,技术更复杂,烧的钱更多也是理所当然。
事实上,虽然外界质疑声重重,但贾跃亭至今仍能屡屡获得资金救援,说明资本并非一味看衰其实力。
当然,考虑到贾跃亭的种种前科,外界的质疑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去年下半年贾跃亭创始团队“拨乱反正”夺回FF控制权后,曾经宣布,其造车已经完成生产制造“第六个里程碑”,只需要最后1.5-1.7亿美元,就能实现量产的最终目标。
https://img3.qianzhan.com/news/202302/06/20230206-c37df8906abc82e6_760x5000.png
据最新消息,他们在2月6日刚刚获得了1.35亿美元融资,离目标只有一小步之遥。结果究竟如何,预计很快将揭晓。
对于湖北省来说,引进FF,本身舆论的预期就不高,失败了反响或许不会太大。相反,在这件事的过程中,对于湖北汽车产业政策产生的宣传效应是无与伦比的,完全可以起到“千金买骨”的作用。
一旦成功,广州、珠海没有做成的事,给我做成了,那不更说明湖北汽车产业政策的成功吗?
前瞻网 不是说不批生产牌照了么? 厉害了 保持观察 电池没有突破,新能源估计过几年就歇菜了 我老家就是黄冈,希望能够发展起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