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智能交通有望降低90%的交通事故
“2027年之前,中国一线城市不再需要限购限行,2032年之前,靠交通效率的提升,拥堵问题就基本可以解决。”1月10日,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百度Create AI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做出上述预测。他判断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深度学习算法,并表示软件卡脖子一样要紧。
李彦宏说,他将智能交通看作为一个“智能调度系统”,通过对交通网络的智能化改造,可以把通行效率提升15%至30%。百度的智能交通方案已经落地全国63个城市,交通运输部也正式将百度列为交通强国的试点单位。
值得关注的是,在2022年7月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也曾对该话题做出预测。当时,李彦宏表示,4年内一线城市将不再需要限购限行,智能交通有望降低90%的交通事故。
李彦宏判断,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深度学习算法,这个技术能够带来的效率提升、驱动的经济增长比很多人想象的更大。与深度学习相关的重大创新,包括自动驾驶、水电能等领域的智能调度系统,它们的应用会像汽车、互联网这些发明一样,产生重大社会影响,是重大创新。“所以,是科技创新驱动了大的增长。”李彦宏说。
那创新本身,又是从何而来呢?李彦宏总结为“反馈驱动创新”。
“创新不是闭门造车,创新,是你有机会进入市场,不断获得用户和客户的反馈,摸着‘反馈’过河才能实现的。”李彦宏提及,很多时候,事物的实际发展路径,和最初的设想是大相径庭的。技术的发展,没有导航地图,只有指南针。在方向大致正确的情况下,基于实践反馈,一步步迭代,才能跑出有价值的创新。
不过,技术战略,意味着长周期,而长周期不可能一帆风顺。
李彦宏也谈到,他在2000年1月回国创业的情景。在其创业两个月后,互联网泡沫破裂,全世界蒸发了8万亿市值,很多人被困难动摇了信心,选择放弃、选择离开。最后,坚持挺过寒冬的人,成就了互联网发展的黄金十年。“人工智能从今天走向未来的过程中,这样的起起落落还会发生。积极的方面是,过去一年,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商业应用层面,人工智能都有了方向性的改变。商业应用层面的改变,最具代表性的是自动驾驶。”
李彦宏在会上再次提及自动驾驶在L2之后,率先进入商用的很可能是L4,而不是L3,因为L2和L4的事故责任界定都是清楚的,L3的事故责任界定是不清楚的,因此普及需要更长时间。
李彦宏曾在公开场合谈及,自动驾驶用科学思维去做,就是“一步登天”,比如,做到L5再去扩大规模进行商业化,再过几十年都不一定能实现。若用工程思维去做,就是循序渐进,先在部分场景下实现自动驾驶。比如先做到L2,实现在高速上能跟车、变道,在停车场能自动泊车等,再从L2尝试逐步迈向L3、L4、L5。
从百度披露的信息来看,目前,百度的L4级自动驾驶落地很快,截至去年9月,累计订单超过了140万单,在北京、上海等10多个城市运营,并在重庆和武汉开放了全无人商业化运营。
此外,李彦宏提到,百度所做的事情可以分为四层:芯片层、框架层、模型层和应用层。从高端芯片昆仑,到飞桨深度学习框架,再到文心预训练大模型,各个层面都有关键自研技术,每一层之间都有很多反馈,通过不断获得反馈,实现端到端优化。这个技术架构,越往下越通用,越往上越专用。更通用,意味着不断降低行业使用技术的门槛;更专用,则是深入产业去深化应用。
因此,李彦宏也强调了基础软件的重要性:“芯片卡脖子很要紧,但软件卡脖子一样要紧。必须要把软件的根扎下去,才能让创新持续发生,才能让顶层的商业更加繁荣。”
李彦宏判断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还需在黑暗中摸索一段时间。“因为,实体经济很多领域的数字化改造尚未完成,而数字化本身并未能够带来效率的明显提升。智能化的广泛渗透还需要时间,智能化对实体经济的巨大拉升作用还没有成为广泛共识。”李彦宏说。
在2021年的百度Create AI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表示,未来5年,百度将为社会培养500万AI人才。截至目前,李彦宏表示百度已为社会培养超过300万AI人才。
会上,百度发布了一系列新科技成果。如智慧出行领域的“千里眼”与“顺风耳”:全行业第一个在手机上实现纯软件方案回声消除的技术,以及车路一体的BEV自动驾驶感知方案;元宇宙领域的解决方案希壤元宇宙底座MetaStack,它可将动辄半年到一年的开发周期压缩到最快40天。
通篇都将的是四轮,没讲我们的某迪两轮电动车啊,那也得实现L4智能驾驶啊,否则怎么保证大爷大妈们不会鬼探头啊,不会闯红灯啊,毕竟现在交通事故两轮电动车事故占所有事故比例非常大。 可能我比较保守,我是不敢把身家性命交给程序 如果这是这样,我相信JT瘫痪是迟早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