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原理
你挣到1万块钱时有多大快乐,当这1万块被偷了你有多大痛苦?几乎所有人,失去的痛苦远大于前面获得的快乐。
我把这个心理叫做减法原理。自己瞎弄的概念,不要太当真。意思就是同一个东西,绝对值相同,做减法的时候痛苦远大于做加法时的快乐。因此要特别重视防止减法。虽然这也不是什么新思想,但在人生中进行推理和贯彻就是另一码事。
基于此,我历来有个习惯,痛苦、危险等事项优先处理,追求好事的优先级次之。有一类事优先级最高,你处理好就是好事,就是收益,就是快乐,就是成功;反之,处理不好就是痛苦和失败。正负一体的事优先级最高。
观周围人,一般所谓能力强者不一定结果特别好,但他们不会太差。能力是用来保底的,而保底远比所谓追求卓越重要。我有个校友比我大几岁,大学期间一直沉迷于哥德巴赫猜想,可能是中学时陈景润被吹太响了。这老兄大学毕业后还是沉浸哥德巴赫猜想中,后来工作丢了,没老婆,什么都没有,可能精神也出问题了。本来应该是很好的人生。
保底这事自己一般可以掌控的,但冲高你自己掌控不了,需要外在条件,如机遇,运气等。成功的人能力一般很强,但只有能力强是不够的。可能还要碰到风口,碰到贵人。
所以,对普通人家而言,你能做的是确保底线,确保你至少能过一个什么生活。其它交给命运去裁决。当然,如果老爸是富豪,那就不一样了,尽可冒险追求卓越。如果一个人起点很好,比如名牌大学毕业,最后却过得一塌糊涂。那么,除了极其不幸的意外,多半就是性格或思想意识有大缺陷。
做技术的风险低,搞商业的风险高。所以不要看商业成功眼红。它是有内在道理的。
从时间上说,年少冒进,中年稳健,老年知足。这比较合理。30以前冒进,多尝试,不怕失败。35到45稳健一点。50以后知足常乐。20多岁不怕痛苦,击不垮的。中年担子重,你失败了就不是自己一个人痛苦,一家人都跟你痛苦。老了想折腾就是不要老命。这些我都见过活生生的例子。
放眼一生,稳健的人多数立于不败之地。这有个前提,就是已经上了大学的人。对底层而言,可能敢偷敢抢更可取。而且也不适合富人和强人,只适合中产后备军。
随想而已。
十分赞同,这才是所谓的人各有命。 有什么是一次大保键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来两次
为什么我到了稳健的年龄性格确不稳健?哎,不稳健不说,然后还迷茫 人生就是不停地做减法,这样比较好,但减法比较难做,毕竟放弃是很难的。还有我认这个减法和钱被偷的减法不一样,钱被偷这一类不应被视为减法,主动选择的放弃才算减法比较合适。 学习了,成功需要积累,但是失去有时候就是一瞬间。 举个例子:
设一个赌局,你赢的概率是99%,输掉的概率是1%。如果你赢了给你1000万,如果你输了则剁掉你一只手。
你愿意赌吗? 但是又有一种说法,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赌徒心态这种东西,沾上了就戒不掉,这是因为沉没成本。在一件事上付出的越多越舍不得出局,我觉得方法论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为什么我觉得单纯注意风险不行呢,因为风险和回报是成正比的,且这个回报比人为预测往往不准确,投资如此,推广到生活中分配精力亦如此,从心里要知道,亏本的事情出现是正常的,要接受,但是篮子多了,总有不亏本的。
老鹰 发表于 2022-12-29 11:09
举个例子:
设一个赌局,你赢的概率是99%,输掉的概率是1%。如果你赢了给你1000万,如果你输了则剁掉你 ...
不赌,因为胳膊只有两个,且失去了没法复原。 王晶云 发表于 2022-12-29 11:27
不赌,因为胳膊只有两个,且失去了没法复原。
即不能通过其他篮子的收益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