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硕士送外卖是基于理性和现实
专科生“逆袭”读研、毕业3年后送外卖近日,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送外卖一事,引发热议。这名何同学目前正在重庆江北区从事送外卖工作,在他看来,“硕士”只是一个名称,不觉得有什么特殊含义,“目前找不到更好工作,倒不如先自己养活自己”。
硕士送外卖,是自食其力还是大材小用?正如这位何同学所说,高学历人群并不是所有人都光鲜。总有人因兴趣、机遇等诸多原因而没能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或在外人看起来“高大上”的工作。不论哪种选择,自食其力从来无关学历。
仅就此番事件而言,人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一种求职理性。“出力少,赚钱多”的工作,人人都向往。但求职向来是能力与运气并存,总有人会面临诸多烦扰。在找到合适的工作之前,拒绝“躺平”和自怨自艾,先“骑驴找马”干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不失为一种现实选择。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一种“慢就业”现象,即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既不马上就业也不继续深造,而是暂时待在家中慢慢考虑和规划前路。有统计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告别传统的“毕业即工作”模式而成为“慢就业族”。我们尊重不同人的职业规划和选择,但同时要正视,不是所有人都有“慢就业”的实力和基础。对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毕业生而言,他们没有那份气定神闲。
因此,“硕士送外卖”本质上是一个理智的行为。“快就业”找到的岗位虽然可能不是“最向往的”、不是“最赚钱的”,却可能是最能解燃眉之急的。这不论是对自己,对家庭,还是对社会,都有益无害。更何况,人生需要历练,某种角度上说,诸多经历都可以为未来的漫漫人生积淀一些经验和智慧。
劳动无分贵贱。带着刻板印象去看待“硕士送外卖”,本身也是对学习经历的一种误读,还可能潜藏着对体力劳动者的不尊重。幸福、成功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人追求金山银海,有人喜欢平淡质朴。重要的是,谁也别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谁也不应在不了解实情的情况去随意点评甚至指责他人的选择。
:lol 当硕士不代表能力,在没有家庭背景的情况下,能找到什么工作,很多工作不是要能力,教育是产业, 学历只代表学习的经历,并不代表以后从事的工作。读博以后还不是可以去当肉贩,当城管。教育不仅仅是教育。 文科的。 在1932年前后的美国,有很多关于找工作的故事:有一家公司要招十几个人,结果来了上千人应聘;在纽约百货公司开电梯要学士学位,也会有很多人去疯抢。 第一学历专科,这是最主要的,读研之后,好单位看不上他第一学历,不好的单位他又看不上,很尴尬
慢就业≈啃老;一旦真正懒惰起来,很难再跳出圈。 反映了社会的问题,就业难,送外卖风急火燎一个月7000左右 上世纪90年代,到美国刷盘子的大部分是高知,博士都多。
页:
[1]
2